谢爱香 刘红军 杨志新 梁文丽
棒状杆菌感染流行趋势及感染因素分析
谢爱香1刘红军1杨志新2梁文丽2
(1 河南濮阳市中医院检验科,濮阳 457000;2 河南濮阳市中医院妇产科,濮阳 457000)
研究棒状杆菌流行趋势及相关感染因素,为预防、控制感染提供依据。回顾2006年11月至2008年10月微生物室患者送检标本和同期环境学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3345份阳性标本中,其中棒状杆菌184株,占检出率的5.5%;与其同期的环境学检测结果多次从呼吸机管道、负压吸引器,及感染病人床栏、工作人员手等部位检出。棒状杆菌感染在医院有上升趋势,必须引起人们的重视;呼吸机管道、负压吸引器等重点部门是棒状杆菌感染传播的主要因素。
棒状杆菌;流行趋势;感染因素
棒状杆菌是需氧、无芽孢﹑形状不规则﹑抗酸染色阴性的革兰阳性杆菌。棒状杆菌属菌种多数是人类皮肤和黏膜的正常菌[1]。以往认为,这些条件致病菌一般无致病性,只有当它转移至非正常寄居部位或机体抵抗力下降、外伤时才引起机体感染。但近年来棒状杆菌感染在我院有上升趋势,报道棒状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也越来越多。为了解我院棒状杆菌流行特征,探讨相关感染因素,为预防﹑控制感染提供依据,现对我院同一时期患者和环境标本分别进行病原菌检测并进行统计分析。
1.1 临床资料 2006年11月至2008年10月我院患者送检的各类细菌培养标本和每月一次的医疗设备表面和医务人员手等进行采样。
1.2 实验方法 所有试验用培养基、微量生化管购自浙江省后勤部卫生防疫检验所。细菌分离鉴定按照常规方法进行。一旦发现革兰阳性无芽胞杆菌,且触酶阳性、无动力、发酵或不发酵葡萄糖、H2S阴性,同时明胶、七叶苷、乳糖、甘露醇和木糖均为阴性的细菌,可初步判定为棒状杆菌属细菌。然后用法国梅里埃API鉴定条鉴定到种。
1.3 各种环境学检测 环境学各种标本采集和鉴定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进行。
1.4 统计学分析 利用WHONET 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1 分离鉴定及菌种分布结果 临床分离3345份病原菌,其中棒状杆菌184株,占检出菌的5.5%,与文献报道一致[2]。分离鉴定及菌种分布结果见表1。
表1 184株棒状杆菌分离鉴定及菌种分布情况 (株)
从表1可以看出我院棒状杆菌感染主要以血液和呼吸道感染为主。
2.2 同期每个月采集环境中病原菌检出情况 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我院环境监测中呼吸机管道和负压吸引器是棒状杆菌主要寄宿所,是棒状杆菌传播的主要途径。
表2 病原菌检出情况 (株)
棒状杆菌属菌种多数是人类皮肤和黏膜的正常菌群[3],以往认为,这些条件致病菌一般无致病性,只有当它转移至非正常寄居部位或机体抵抗力下降、外伤时才引起机体感染。
但越来越多的报道证明,该菌属的多数菌种均可作为条件致病菌引起抵抗力低下的宿主发生各类感染[4]。棒状杆菌在免疫力低下患者、上呼吸道感染,血液、导管或心瓣膜的使用者中感染率升高[5]。有研究显示:细菌外毒素的作用和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在棒状杆菌的致病机制中起重要的作用[6]。
本研究对184株临床分离棒状杆菌情况进行了分析,共检出7种棒状杆菌,其中分离假白喉棒状杆菌45/株(24.5),干燥棒状杆菌39/株(21.2),纹带棒状杆菌35/(19.0),溃疡棒状杆菌24/株(13.0),杰氏棒状杆菌21/株(11.4),解脲棒状杆菌18/株(9.8),白喉棒状杆菌2/株(1.1)。患者主要以呼吸机型肺炎居多,其次为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患者,年龄以老年人为主。感染形式以痰呼吸道标本和全身感染(血路感染)为主。因此做好呼吸机管道的消毒清洗工作,是减少棒状杆菌感染的一个重要途径,对长期使用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患者定期做细菌培养实验是临床治疗细菌感染的重要依据。
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是机械通气治疗患者的最常见并发症和重要死亡原因,其病原学分布依照不同的地区、医院、病区及收治对象、感染途径、诊断取材技术,抗菌剂使用等有所差异[7]。本研究发现多次从环境内的负压吸引器、呼吸机中检出棒状杆菌,说明负压吸引器,呼吸机是呼吸病房病原菌感染、传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和途径。其次,工作人员手、患者床栏、病历夹,洗手池等也是病原菌传播的重要途径,做好器械消毒工作和环境卫生消毒(包括手消毒和空气消毒)是预防医院院内感染的重要途径。我们在做好医院防感染工作的同时,还要向所有医护人员宣传医院感染知识,做好消毒预防工作,阻断病原菌传播途径。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S].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785.
[2] 陈光远,黄华振,冯欣.JK棒状杆菌败血症及其菌株鉴定[J].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4,17(1):57.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S].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785.
[4] 张卓然,倪语星.临床微生物学和微生物检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207-211.
[5] 张群智,周惠平.棒状杆菌属分离鉴定及抗生素敏感性试验[J].大理医学院学报,2000,9:17-18.
[6] 闫瑾,刘美欣.棒状杆菌引起眼部的感染[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8,26 (12):1285-1288.
[7] 代芊,周套涛,宁涛.院内肺炎逆行感染途径的Sourthern印迹杂交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4):301-304.
10.3969/j.issn.1672-2779.2012.01.052
1672-2779(2012)-01-0092-02
(本文校对:赵霞 收稿日期:2011-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