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以提升医学生人文素质为目标的通识教育体系

2012-01-17 06:09梁丽桃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年4期
关键词:通识医学院校医学生

梁丽桃

(广州医学院基础学院 广东广州 510182)

构建以提升医学生人文素质为目标的通识教育体系

梁丽桃

(广州医学院基础学院 广东广州 510182)

通识教育 人文素质 课程体系

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以培养理科学生的人文社会素养和文科学生的科学素养为重要内容,旨在给予学生一个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使学生成为一个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意识、全面发展、负责任的公民。在医患关系日益紧张的今天,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显得极其迫切,而通识教育是医学院校提升医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为了深化医学生的通识教育、人文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构建合理的人文素质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培养高素质的现代化实用型医学人才,从整体上提高医学生人才培养的质量,笔者组织课题组设计了“广东地区医学生人文素质与医学院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现状”调查问卷,经过调查研究,深入分析广东地区医学生人文素质与医学院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现状和特点,并以广州医学院为例,有针对性地提出提升医学生人文素质、构建和完善通识教育体系的对策。

1 医学生人文素质和医学院校通识教育现状

本调查面向中山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广东药学院、广东医学院、广州医学院等5所高校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医学生发放了500份问卷,回收492份,回收率98.4%;有效问卷488份,有效率98.0%。其中大学一年级占26.99%,二年级占64.41%,三年级占7.67%,四年级占0.93%。专业分布主要在临床医学专业,占57.67%,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生物技术等医学基础专业占29.76%。根据调查数据分析,广东地区部分医学院校医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如下。

1.1 医学生认为家庭及学校对自身人文素质的培养至关重要

医学生普遍认为人文素质对大学生的成长有重要的意义,61.48%的医学生认为人文素质对大学生的成长非常重要。在家庭、学校及社会对自身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性方面,38.62%的医学生认为亲人的思想行为和家庭氛围对自身人文素质的培养影响很大,36.69%的医学生认为学校教育和学习氛围对自身素质的培养影响较为重要,20.23%认为社会舆论和社会影响对自身人文素质的培养更有影响。这说明,亲人是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氛围是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起关键作用,同时,学校教育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

1.2 医学生对自身的人文素质不太满意,不积极主动提升 经调查,56.88%的医学生认为自己的人文素质一般,4.06%的医学生认为自己的人文素质不理想,此外,66.88%的医学生认为当代医学生人文素质一般。这说明医学生无论对自己还是对其他医学生,人文素质的评价不太满意,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有待提升。然而,医学生对自身人文素质的培养的情况重视不够。人文素质是在学校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如听讲座、上选修课、第二课堂和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但通过调查,医学生平均每学期参加过1~3次人文社科讲座的占57.77%,每学期平均参加过3~5次的占27.64%,每学期平均参加过5~10次的仅占8.07%,从不参加的占6.52%。在医学生自身提升人文素质方面,60.06%的医学生认为每个大学生都有阅读人文书籍的必要,而实际上医学生平均每周花0~5小时阅读专业以外的书籍占52.01%,花5~10小时的占25.70%,花10~15小时的占15.17%,花15小时以上的仅占7.12%。从数据对比可以说明,医学生认识到阅读人文书籍的重要性,但实际阅读的人数则很少。

1.3 通识教育在医学院校得到普遍开展,但教育效果有待提高

在通识教育模块中,53.73%的学生喜欢美育课程,34.63%的学生倾向于参加人生密切型(如爱情、心理等)讲座,25.37%倾向于人生起航型讲座。56.27%的医学生在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学习态度上略有差异,33.03%的医学生在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学习态度上差别很大,10.70%的医学生在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学习态度上同样认真。20.44%的医学生赞成上选修课,认为可以学习更多的知识,63.52%的医学生认为上选修课还可以接受,1 6.04%的医学生认为上选修课没用,只会增加学习负担。70.59%的医学生会选择性地逃选修课,16.10%的医学生经常逃选修课,13.31%的医学生不会逃选修课。教育评价方面,63.16%的医学生认为学校举办的人文社科讲座质量一般,24.46%的医学生对学校举办的人文社科讲座没感觉,8.97%的医学生认为学校举办的医学生人文社科讲座效果不理想。

2 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对策

通过调查,医学生认为加强人文素质培养的学校教育对策见表1。

表1 加强人文素质培养的对策

2.1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良好的校园环境和文化氛围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具有“润物细无声”的效应。校园文化的潜在影响是不同于课堂教学的教育模式,它透过特定的文化氛围使置身于其间的大学生受到熏陶和启发,从而对学生性情的陶冶、境界的提升和礼仪修养的养成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创造良好的人文素质教育环境是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首先,创造和谐的、有生命力的校园环境。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加强校园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建设,突出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校园精神;其次,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包括读书节、校园电影节、艺术节,举办知识讲座或辩论赛,或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名人开设有关形势、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经济学等内容的讲座、演讲和交流;最后,加强大学生文化社团建设,重视发挥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努力培养青年学生的多方面兴趣和爱好,展示大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和精神面貌。

2.2 改进通识教育课程体系 高等医学院校进一步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途径就是用素质教育精神和要求改造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构建通识教育模块,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充分体现通识教育精神。课程体系直接影响学生的素质培养。课程的重新组合与设计是落实素质教育中重要一环。首先,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主导地位,同时增设人文选修课,如“两课”、文学、政治经济学、哲学等。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其次,要正确处理基础课与专业课、理论课与实践课、必修课与选修课、课内与课外的关系和比重,让学生能合理整合知识和优化知识系统,减少纵横间的重复、脱节,加强临床主干课程;最后,要考虑前沿学科、边缘学科、综合学科在必修课中的比例,增加选修课的科目与时数,以扩大医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医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国内医学院校已构建了相应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以广州医学院课程设置为例,学校已构建通识平台、专业基础平台、专业平台和拓展平台,在课程设置时结合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必修和选修课,设置了4类公共选修课程体系:①自然科学类;②社会科学类;③医药科学类;④人文艺术类。同时搭建了第一、二课堂相结合、必修和选修课程相结合的通识教育平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

2.3 培养医学生自觉加强人文素养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转变观念,改变以往传统呆板的教学模式,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充分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学生提供一个活跃、宽松、自主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既学到知识,又培养学习兴趣。一方面,教师可将外在的传授、引导与学生内在的需求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清醒地认识到社会越进步,专业越精深就越要求全面发展;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到随着社会经济、科技文明的不断发展,对人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处在当今这个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不仅要重视医学专业学习,而且要自觉加强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学习和人文素质的修养。要在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哲学等人文社会学科的学习中不断升华自己,加强自我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不断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奉献意识,提高对客观事物、客观规律的认识和判断能力。

[1] 李 芳,李义庭.论医学生的通识教育[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2,1:32

[2] 郭跃伟.构建医学院校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新乡医学院学报,2006,23(3):321

[3] 李雪晶.通识教育在中医药高等院校实施的必要性及途径[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6:28

[4] 孙靖靖,刘铁铮.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J].辽宁经济,2009,8:58

G 64

C

2095-2694(2012)04-585-02

广州医学院2010年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研究成果(编号:201030)。

(2012-03-26 收稿)(王一伊 编辑)

猜你喜欢
通识医学院校医学生
简述大学通识课教学改革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通识少年“种”石油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通识少年·拿破仑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