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元瀛,张光辉,仝景川,艾名炎
(湖北省烟草公司恩施州公司,湖北 恩施 445000)
恩施自治州地处我国中西结合部、湖北省西南隅,属典型山区农业生态区,是全国优质烟叶重点产区之一。该地系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势起伏,山体切割,耕地分散,部分地区石漠化较严重,呈现“地无三尺平”和石漠化严重的现状,此制约着烟叶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是山区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瓶颈。过去,我州部分涉农部门也开展过土地整理项目,但项目内容相对单一,整体配套不够,导致综合效益不佳。如有的以村庄治理、道路和沟渠配套为主;有的以沟渠、河道治理为主;有的以低产田改造为主等[1-4]。2008年以来,在湖北省烟草专卖局和恩施州委、州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围绕国家烟草专卖局“以烟为主、连片建设、合理利用、用养结合”的基本烟田建设要求,我们结合山区特点和实际,以促进机械化作业为重点,坚持建设高标准基本烟田,在部分产区开展了土地整理实践,总结出了一套较科学、系统的山区土地整理新模式,实现了“当年整理、当年种植、当年受益”,对于持续推进山地烟区土地整理工作,无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恩施州规划基本烟田 10万公顷,常年种植 4万公顷以上。全州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势高差起伏,山体切割严重,坡度大于 15度的耕地面积约70%,部分地区石漠化程度较重,约占12%,特别在低海拔、石灰岩地区,土地淋溶严重,部分土地石漠化程度达到80%以上[5]。
通过对全州基本烟田土地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我们将恩施州基本烟田土地整理总体目标确定为:扩大耕地连片度,提高耕地质量,实现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降坡、除障,实现机械化作业。在此基础上,配套路、沟渠、管网及生态防护建设,实施土壤改良培肥地力,建设高质量基本农田,有效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确保经济、社会、环境三方面效益。下面以恩施州城郊基地单元为例进行分析。
以前,山区土地整理多采取坡改梯,对整理后可能存在的平地、缓坡、台地、梯地等多种形态缺乏系统认识,对多岩石地段田间工程缺乏深入了解。土地整理田间工程是保证土地整理质量的最基础性工作,也是恩施州根据本地实际重点创新突破的工作环节。其他后续的烟田水利、道路、生态保护等工程,则都已有较成熟的实施模式。恩施州基本烟田土地整理田间工程采取的主要方法如下。
耕地坡度与机械化水平、土地耕作、水土保持以及土壤肥力等密切相关,是区分耕地质量高低的重要因素。根据基本烟田土地整理需要,对超过25o的坡耕地,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实行退耕还林、还草,不在整理之列;15o以下缓坡耕地可以进行机械操作,无需再降;15o~25o坡耕地,为适应机械要求需要降低坡度至 15o以下[6]。针对山区耕地高低不平、错综分布的基本特点,我们提出了“宜平则平,宜坡则坡,宜台则台,宜梯则梯”的“四宜”原则,将待整理田块整理为平地、缓坡、台地、梯地,以满足旱地机械化操作。
2.1.1 宜平则平 即整理成高标准方格化平整片块。在连片区内田块地势基本平坦的地方,采取清除地埂、自然水沟、人行小道等障碍后,小方量的挖高填低降坡,划分长方块的方法,平整成1.53 km2以上方格化规整的大平地块。
2.1.2 宜坡则坡 即整理成缓坡片块。连片区内烟田成自然缓坡状,但整片顶、底高差较大,不宜整成全片大平地块,亦无需筑台,可依缓坡顺势整理,成型后田块内坡度小于 15°,既可满足机械沿坡操作,又能保持坡地土壤的通透性和行间的通风性,对烟叶等旱地作物生长发育很有利。缓坡地块是山区土地整理的主要类型。
2.1.3 宜台则台 即整理成台地单元片块。在连片区内整片顶、底高差较大,坡度约在15o~20o,难以整理成平地或缓坡地,则可以将片块内划分为若干可平整的台状地块,成为台地单元,砌筑台坎后每台内整理成较平或较缓的适于机械操作的地块,台状单元间建有通道便于机械通达,既可实现机械化,亦可减少大平整的弊端。
2.1.4 宜梯则梯 梯田是一种高质量基本农田,是一次建设、永享成果的子孙工程,亦是山区的一道风景线。坡度在15o~25o的地块,可以通过修筑石梯埂或土梯埂,整理成石埂水平梯地或缓坡梯地,土埂水平梯地或缓坡梯地,适合中小型机械操作[7]。
2.2.1 田间障碍物类型 田间障碍物是指田块内阻碍机械操作、影响连片规模的物体。恩施州耕地田块内的障碍物主要有8类:①原有不规则田埂;②自然土沟;③人行小道;④岩石(零星石、岩冠、岩幔);⑤坑洼及不规则台坎;⑥杂灌木;⑦整理时期内耕地上的作物;⑧坟墓。前5种按照需要进行清理,后3种按照与农民协商结果进行处置,特别是坟墓必须尊重农民意愿处理。
2.2.2 按照“三度”标准分类组织施工 恩施州在土地整理中,根据烟田坡度、岩石比例、整理难度等主要因素,分为轻度、中度、重度整理,按照“轻度整理为主,兼顾中度整理,控制重度整理”的总体要求,降低整理难度,控制投资规模。
(1)轻度整理 平地、缓坡、多埂、有 10%左右岩石等障碍物的地块类型。此为主要的整理类型,面积约占总规模的60%以上,每公顷投入30 000元以内。
(2)中度整理 平地、10o~25o坡地、多埂,有10%至40%岩石地类型,面积约占总规模的30%左右,每公顷投入60 000元以内。
(3)重度整理 平地、坡地等各类地块中,岩石量大于 40%的土地类型,面积约占总规模的10%左右,每公顷投入控制在97 500元左右。
山区土地整理中,难度最大的是中度以上,多岩石地段的去石还土重建耕地的操作,也可称为“人工造田”。通过 4年多的建设实践,恩施州对重建耕地总结了“移、除、夯、回、清、平、砌”的七步操作方法。七步操作必须环环相扣,步骤多,要求严,上一环节合格确认才能进入下一环节施工操作,稍有不慎即会导致土地质量严重下降,影响作物正常生长发育。
第一步:移 岩坷地区土少石多,应当特别珍惜每一点土壤,尽量减少客土依赖。应首先将有石区域内的耕层土、底土用机械或人工,分别移至附近无石地段待用,切不可采用先炸石后掏土的操作,否则炸石后土内将有大量碎石,无法利用。
第二步:除 去除岩石,去除岩石的深度应在本地块设计田面高程以下50 cm;有的岩石间原有土壤深度超过50 cm,移除土壤后的坑洼处应填埋石块,保持基底高度基本一致;多余石头应运出田块,作他用处理,或在土层深厚的地段挖坑深埋于1 m以下。
第三步:夯 在铺筑的基底岩石上,必须铺一层15 cm左右底土,用机械夯实,建造保水保肥的人工犁底层,这是一项关键环节,必须保证操作质量,否则会成为后患无穷的人造“筛子田”。
第四步:回 在犁底层上回填耕作层土壤,表土应尽量复原,回填土壤厚度应达70 cm左右(本田块设计高程以下50 cm,设计高程以上20 cm),保证沉降后有50 cm以上耕作层厚度。这是第二项关键环节,也是工程队容易偷工减料的一环,耕作层厚度不够,不但影响机械操作,更严重的是会长期不能满足作物正常生长发育要求,降低土地生产力,与土地整理目的相悖。
第五步:清 在回填耕作层土壤的同时,以人工清除耕作层内影响田间操作的弃石、树根、树枝等非土杂物,有利机械和人工的农事操作。
第六步:砌 15o~25o坡地地块需要分台降坡,应砌筑台埂、梯埂,以埂分块,而后造田。
第七步:平 理平田面,无大土块,无波浪形起伏,缓坡地顺势,线条流畅。
山地基本烟田土地整理后,烟田表现为平地、缓坡、台地、梯地4种田块形态,相关具体参数描述如下:
①田块面积1.53 km2以上(边角地不限);
②田块内地面坡度小于15°;
③保持耕作层土壤恢复,表土复原;
④无犁底层生土上翻覆盖(根茎部病害严重地块需要将底土上翻置换的除外);
⑤田面规整,无波浪形起伏,无坑洼,无大土块;
⑥耕作层土壤深度40 cm以上(适应机械操作应在50 cm左右);
⑦以埂代路的田埂夯实,埂顶宽不小于30 cm;
⑧台地、梯地埂高不超过1.5 m,外侧坡60°角;
⑨耕作层内无弃石及其他妨碍耕作的异物;
⑩连片区边界基本规整。
4.2.1 土地利用率明显提高,综合效益明显增加恩施州耕地较为分散,部分石漠化耕地中岩石比例较大,岩冠、岩幔遍布,此类土地贫瘠;同时农户人均土地面积少,田块较小而不规则。基本烟田土地整理以耕地平整、提高机械作业率、适度扩大连片度为主要目标,不以增加耕地为目的。通过土地整理有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主要表现打破制约山区烟叶连片规模化种植和机械化作业的瓶颈,土地减工、降本等综合效益较明显;同时,由于石漠化土地整理、弃耕地恢复等因素,整理区可耕地面积有所增加,特别是重度、中度整理增幅较大(表1)。
4.2.2 中、重度整理肥力水平降低,变异增大 从表2看出,土地经过中、重度整理后,耕层土壤变动较大,肥力状况明显下降,其中有效钾含量平均下降了2个等级,其他养分含量下降了1个等级,整体上土壤肥力由中等水平降低到肥力较低水平。除有效钾变异系数降低外,其他有效养分的变异系数均上升,说明土地整治区域空间变异性增大。
4.2.3 中、重度整理有益微生物比重下降,部分中微量元素缺乏 土地整治后,土壤微生物群落平衡被打破,微生物总量明显下降,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表3),土壤微生物有益性指标显著下降,部分区域有效镁、有效硼和有效锌等中微量元素缺乏(表4)。再加上机械翻动,提高了土传病害发生的概率,且土壤供水供肥能力下降,中微量元素缺乏,造成烟株养分缺乏,抗逆性能下降,易感病。
处理 每公顷投入/元 平均每公顷可耕作面积增加/km2 减工/个 降本/元 小计 减工 增效平均每公顷减工降本 平均每公顷增加效益/元重度整理 97 500 0.003 54.3 4320 19 320 4320 15 000中度整理 60 000 0.0015 54.3 4320 13 320 4320 9000轻度整理 30 000 ±0.0002 22.5 1800 3 300 1800 1500
表2 土壤整治后土壤养分含量变化Table 2 Soil nutrient content changes after land consolidation
表3 土壤微生物含量Table 3 Soil microbial biomass
表4 整理后部分土壤微量元素含量Table 4 Soil nutrient contents after land consolidation
4.2.4 重度整理部分土壤土层较薄 土地治理时,部分土壤源于外区域,对增厚本区域土层的效果有限。据调查,重度整理区域部分土层的厚度只有50 cm。由于土层浅薄,烟地保墒保肥能力差,干旱时,利用地下深层水分的能力也较弱,抗旱能力差;降雨量偏多且集中时,容易产生大量水肥流失现象,导致烟株营养不良。
增加耕翻次数可粉碎较大土块,有效降低土壤容重,增加毛管孔隙度。同时提高新土和熟土、有机肥和土壤的混合均匀度,加速土壤熟化,降低土壤空间变异性。翻耕一般在4次左右,两次深翻,两次旋耕。
增施有机肥和生物肥可优化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提高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增加土壤养分的有效性,加速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从而提高土壤生产力[8]。
移栽前15 d左右,完成“三先”,即先施肥、先起垄、先覆膜工作,有利于地温升高和有机肥的发酵,有机质得到了有效的矿化,提高垄体内养分转化率,维持烟苗早期根系生长所需水分和温度条件,抵御恶劣气候条件的影响;移栽时,做到“三带”,即带水(浇足稳根水)、带肥(通过陪嫁土带入)、带药,促进烟苗快速还活和预防病虫害。
移栽时全部使用陪嫁土围兜,用量为 1.5~2.0 kg/株。陪嫁土养分丰富、质地疏松,为烟苗前期生长创造良好环境。每1500 kg陪嫁土采用60%过筛细土,配拌入40%火土灰、50 kg烟草秸秆肥、5 kg过磷酸钙和充分水溶的3 kg复合肥以及适量水分,混合均匀,过雨后堆积发酵。
根据土壤养分分布,制定分区施肥方案,并适当降低底肥的施用比例,加大追肥施用比例,坚持少量多次原则,补充镁、锌、氯、硼等中微量元素肥料。
在起垄前,采用大型拖拉机深耕操作2~3次,以达到疏松土壤,增强保水保肥能力。采用起垄覆膜一体机和培土机分别进行低起垄高培土操作。低起垄可使烟苗前期主根系迅速接触到地表,有效利用地表以下水分,促进对底肥养分的吸收,揭膜后高培土可促进不定根的生长,减少垄体水分的蒸发,直接增强烟株吸水吸肥的能力。采用喷灌系统保障烟叶生长的水分供应,并遵循土壤水分管理“控”、“促”、“控”的原则进行及时定量灌溉。依托植保服务队采用植保作业机和机动喷雾器对病虫害进行统防统治。
翻压绿肥 推广绿肥(光叶紫花苕子)翻压技术,在9月份播种,播种量为60~90 kg/hm2,在烟叶移栽前25~35 d进行直接翻压。
种植制度 推广“烟叶--荞麦→玉米、洋芋等--绿肥→烟叶”的轮作模式。
深翻深耕 采取机耕深翻深耕,旋耕碎垡的耕作措施,逐年深耕4~5 cm,以逐步加厚土地整治区域耕作层。
(1)领导重视是关键 恩施州人民政府成立了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领导小组,县(市)政府及恩施州烟草公司都成立了基本烟田土地整理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及工作专班,强有力地推进了恩施州土地整理的工作。
(2)科学规划是基础 严格执行“可行性研究及规划-申报审批-组织领导-项目设计及实施-项目验收”的工作步骤,统一规划、有序推进。
(3)技术标准是支撑 恩施州参考相关资料,制定了《土地平整技术标准》、《石埂梯地修筑标准》、《施工操作监理程序》等,有效解决了在土地整理的初期,部分田块犁底层夯实不够、耕作层深度不够等问题,确保土地整理质量和效果。
(4)规范管理是保障 坚持“宣传动员及调查-实地测绘设计-确定土地权属-划分施工期限-确定施工单位-施工项目管理-分级验收”的土地整理工作流程,确保有序推进。
(5)群众工作是前提 尊重农民意愿,积极进行宣传解释,合理调整土地权属,公平处理好地上附着物补偿,细致、周到、妥善地做好群众工作。
(1)与地方土地整治结合 以土地整治项目为载体,整合相关涉农资金,按照“渠道不变、管理不乱、集中投入、各计其功”原则,把土地整治作为耕地质量建设的关键措施,与农田水利建设、现代农业、改善农村民生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从经济、社会和生态等多个角度提高耕地综合产能。
(2)与全面综合配套建设结合 遵循“统一规划、系统设计、生态环保、综合配套、同步实施”的原则,加强水利、育苗工场、集群烤房(含烘烤工场)、机耕路等设施配套建设,加强土壤改良、生产技术、生态环境保护等措施综合配套,建设“田成方、路相连、渠相通、土肥沃、旱能灌、涝能排”的标准化高产稳产基本烟田,切实改善烟区农业生产条件。
(3)与特色烟叶开发结合 加强土地整理区域土壤修复工作,应注重土壤检测、配方施肥和土壤改良,定期动态监测土地质量变化情况,并对各地块制定综合配套生产技术措施,加强特色烟叶开发。
(4)与烟叶种植布局调整结合 基本烟田整理优先安排种烟积极性较高、烟叶效益显著的烟区,同时注重安排在600~1300 m中低海拔烟叶种植适宜烟区,稳定重点乡镇和重点烟区,促进传统优质烟区恢复发展。
恩施州土地整理实践证明,以“三度、四宜、七步”为核心的基本烟田土地整理,注重对土壤结构保护和重塑,能有效提高山区土地利用率,提高机械化作业率,实现“当年整理、当年种植、当年受益”。但是,土地整理对肥力水平、微生物含量、土层厚度有较明显的影响,应加强后续土壤修复生物、农艺等技术措施配套。
[1]李卫祥.农村土地整理[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
[2]鹿心社.论中国土地整理的总体方略[J].农业工程学报,2002(1):1-5.
[3]王军,余莉,罗明,等.土地整理研究综述[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9(8):3680-3683.
[4]薛宗保,周申立,潘安,等.低山丘陵区土地整理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广安区为例[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5):48-51.
[5]方辉亚.从土地资源特点探讨鄂西山区农业发展方向[J].武汉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81(2):22-26.
[6]付标,祝桂兰,贺传阅,等.土地整理的环境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7(1):172-173.
[7]罗明,王军.中国土地整理的区域差异及对策[J].地理科学进展,2001(2):97-103.
[8]徐祥玉,谭毛彦,袁家富,等.有机无机肥不同施用方式对鄂西南植烟土壤有效氮动态的影响[J].中国烟草科学,2011(增刊1):108-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