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艳辉
摘 要:文章从目前建筑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的现状出发,详细分析了建筑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从加强法制建设、建立建设方信用档案、强化合同和现场资料管理、加强应收账款日常管理四个方面提出了强化应收账款管理控制与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建筑施工 应收账款 控制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1-181-02
一、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的意义
(一)应收账款的定义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或提供劳务等原因,应向购货客户或接受劳务的客户收取的账款及代垫账款等。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而言,应收账款主要是企业因承揽施工生产任务应向业主或建设单位收取的工程结算价款和工程质量保证金等。
(二)应收账款管理的现状及强化应收账款管理的意义
目前,国内建筑业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低价中标、垫资施工使得施工企业“找活难、赢利难、资金难”;加上由于目前国内货币紧缩政策的影响,银行信贷规模压缩,原来靠银行贷款的项目资金十分紧张,建设单位大量拖欠工程款,巨额的应收账款严重制约着施工企业的资金周转。很多施工企业虽然主营业务收入连年增长但应收账款数额增长的比例更大,而且账龄结构越来越趋于恶化,经营净现金流量持续为负。经营业务收入的增长带来的只是纸上富贵,不能给企业带来维持经营、扩大生产规模所必需的现金流入,而且随着应收账款数额的持续增加,平均账龄的不断增长可能出现的坏账损失也越来越大,给施工企业生产经营带来巨大的现金流风险,因此,加强对企业应收账款的控制和管理就成为企业经营活动中越来越重要的问题。
二、建筑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应收账款管理的外部环境差,增加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难度,应收账款余额居高不下
1.地方保护主义尚未得到根除,有法不依现象时有发生。目前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加之地区之间宏观经济管理水平的参差不齐,有的地方政府为了本地区的经济尽快发展起来,则对经济发展的龙头产业——建筑业采取了比较宽松式的管理,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地方政府为了发展本地经济或建立自己的政绩工程,则千方百计让“残疾项目”匆匆上马,一旦项目出现问题,造成巨额拖欠工程款,业主逃之夭夭,政府则将相关责任推得一干二净,施工企业背着沉重的债务包袱而讨债无门,等等,给施工企业资金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困惑和无奈。
2.社会信用管理制度亟待健全。信用是维持一个文明社会个体(包括自然人、经济组织等)之间发生各种往来的最基本要素和前提,是作为一个自然人为人处事的最基本道德底线,是一个失去容易得之甚难的宝贵财富。施工企业在不断寻求法律保护企业财产的同时也在积极呼吁社会信用与道德约束在市场经济中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社会信用管理制度亟待建立。
3.业主与承包商在法律主体地位上在实践中存在着实质的不平等状况。目前我国建筑业属于卖方市场,由于“僧多粥少”施工企业为了拿到工程,而不惜对业主做出各种妥协让步,甚至在合同签署时,不得不按照业主的要求列明或规避某些敏感条款;施工企业可以负全责,而业主应负担的义务和责任却寥寥无几;业主可以因资金困难等理由拖着付款,而施工企业则不能拖延工期,否则要按合同罚款,诸如此类条款,屡见不鲜,造成施工承包合同签订的双方民事主体,存在事实上的不平等,给施工企业维护正当的经济利益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二)应收账款内部管理混乱,内控制度相当薄弱
1.经营风险的控制存在一定难度。在实际经营工作中,施工企业除了面对比较规范的投资项目之外,还须面对外商投资项目、国内房地产开发商的项目等。对建设项目的发展前景、施工环境、项目效益的一般性预测等常规性经营因素信息搜集比较容易,而对业主或法人代表的社会信用程度由于种种因素而了解甚少也就很难做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一旦出现业主恶意逃债等不法弃信行为,施工企业难以防范,外欠款的回收工作就会更加艰难。
2.施工企业债权管理存在较多薄弱环节。(1)没有树立正确的应收账款管理目标,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忽视了企业的现金流量,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对企业领导人的考核过于强调利润指标,而没有设置“应收账款回收率”这样的指标。(2)没有应收账款管理的责任部门。不少企业有大量的应收账款对不上、收不回,一个主要原因是没有明确由哪个部门来管理应收账款,没有建立起相应的管理办法,缺少必要的内部控制,导致对损失的应收账款无法追究责任。(3)对应收账款的会计监督相当薄弱。没有建立应收账款台账管理制度,没有对应收账款进行辅助管理或者仅按账龄进行辅助管理。许多企业仅仅是在其资产负债表的补充资料中按账龄对应收账款进行辅助管理。在企业回款好的情况下,基本能满足需要,但在企业回款不畅的情况下就不能满足管理的需要。没有建立应收账款定期清查制度,长期不对账。由于交易过程中建筑施工与资金流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以及验工确认、记录等诸多方面都有发生误差的可能,所以债权债务的双方就经济往来中的未了事项进行定期对账,可以明晰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但由于没有形成合法有效的对账依据,只是口头上的承诺,起不到应有的作用。(4)未对应收账款按风险程度进行信用管理。目前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都不对应收账款进行风险评价,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的应收账款回收制度,对形成的逾期应收账款能否收回、收回多少没有底数。
3.施工企业清欠策略和方法需要创新。根据现行的司法解释,施工企业对所施工的建筑产品在工程竣工后的6个月内具有优先受偿权,而有的单位对此政策虽然做到了耳熟能详,但却不能抓住时机有效地利用;对业主未按合同及时拨付工程款的率先违约行为,施工企业还不能积极主动地利用不安抗辩权及时采取停工的对策。除了法律手段之外在利用行政的、经济的以及民间的讨债方法和手段上显得乏力和被动。比如,清欠人员大部分属施工企业的内部员工(包括下岗员工),而充分吸收社会力量参与招标清欠等方面做得不够,等等。
三、强化施工企业应收账款控制与管理的措施
(一)不断加强法律法规建设,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尤其是经济加速全球化的同时,及时做好相关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要像抓工程质量那样充分发挥执法监督体系的作用,促进严格执法。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坚决打击各种地方保护主义,建立一个平等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
(二)建立建设方的信用等级档案,慎重承揽工程,防止应收账款的形成
施工企业应对建设方的资产状况、财务状况、经营能力、以往业务记录、企业信誉等进行深入地实地调查,根据调查的结果来评定其信用等级,并建立信用等级档案。优为建设资金到位,企业规模大,以往业务往来中信誉较好的企业(单位);合格为建设资金有保证,但不是全部到位,资产状况和财务状况一般,财务制度比较规范,有一定的资产作抵押,在以往业务往来中经催交后能结清工程款的企业(单位);差为资产状况和财务状况不佳,财务制度混乱,没有资产抵押,以往没有业务往来或有业务往来但信誉不佳的单位。对建设方的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应定期进行。
(三)强化施工企业合同和现场经济资料管理,及时结算工程款
1.强化合同管理,积极做好维权工作。对合同实行归口管理,合同签订之前须经法律管理部门或法律顾问严格审核。对工程承包合同中资金收取等关键条款要认真斟酌,对分包或供货商等付款要贯彻付款与收入“同比例”原则,落实履约责任,降低资金压力。对超出合同规定的垫资要在企业内部建立严格的审批制度,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防止盲目垫资、垫料。在认真履行合同义务的同时,要充分利用合同中所享有的各项权利积极维护施工企业利益。首先应树立合作双方在法律上相互平等、在经济上互惠互利的经营理念,要敢于利用“不安抗辩权”等维护施工企业的合法权益。
2.加强现场的经济资料管理,严格过程控制。项目经理既要抓好施工管理又要及时抓好算账工作。要积极围绕防止和减少工程款的拖欠这条工作主线完善施工过程的各项控制制度。首先按相关要求科学合理地编制施工组织方案,对变更设计、增减工程量等有关事项,要及时办理有效签认,计入相关阶段工程结算并及时报送监理及业主签批,以减少施工过程中的隐形拖欠。
(四)加强应收账款日常管理,辅助应收账款的回收
1.做好应收账款的计划管理。在每一年的年度计划中应该明确应收账款的年末余额,并设定一个相对积极的平均收款期,允许每年的平均收款期在该指标上下浮动,作为考核业绩的依据。
2做好应收账款日常动态监督和管理。企业的财务部门应按欠款单位区域建立核算应收账款明细账,对应收账款及时进行会计核算,并定期统计应收账款各单位的金额、账龄及增减变动情况,及时反馈给企业主管领导和项目部及经营开发部门,为评估、调整建设方的信用等级提供可靠依据,同时也能了解债权的总体情况。
3.强化应收账款追踪分析。应收账款一旦为建设方所拖欠,施工企业就必须考虑如何按期足额收回的问题。要达到这一目的,施工企业就有必要在收款之前,对该应收账款的运行进行追踪分析,密切关注建设方资金状况、银行借贷能力,如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尽量确保应收账款的收回。
4.完善企业承包管理责任制,加大对清收外欠款的考核奖罚力度。建立和完善各级经济承包责任制,做到责、权、利的有机统一,明确第一管理者和分管领导对应收账款所负的责任,把应收账款的清收作为领导班子业绩考核和年薪收入的重要内容,并应占较大的比重。明确各部门及项目部对应账款管理的职责,财务部门为应收账款管理的主管部门,经营开发、施工管理、法律事务部门为应收账款管理的协办部门,监察审计部门为应收账款管理的监督检查部门,项目部为应收账款管理的直接部门。各部门必须密切配合、互通情况共同做好应收账款的管理工作。项目部要加强工程项目管理,克服短期行为,项目经理作为回收工程款的直接责任人,不仅要对工程的安全、质量、工期进度等负责,而且要对工程结算和清收工程款负责,项目经理的收入要和工程最终的财务成果直接挂钩,工程款不能如数收回,不得全额兑现承包收入。
5.加大力度清旧欠,整章建制防新欠。首先明确各级清欠部门的责任,确定指标,奖优罚劣;其次是要把拖欠工程款分类排队,区分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做到难度小的立即清,难度大的积极清,风险高的抓紧清,数额大的重点清。对重难点应收账款应视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收款措施。
(1)正确运用法律手段,依法清收应收款。在利用法律手段搞清欠之前,在思想认识上要明确两点:一要敢于拿起法律武器捍卫利益;二是要充分认识打官司的复杂性。
(2)利用政策,把握时机加强清欠。施工企业可以用活、用足政策,积极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措施及办法,对重点债权要专人负责。国家的法规政策就是施工企业的有力武器,相信法规政策对建设单位也有威慑力,辅之以媒体曝光等手段定会有所收获。利用政策较之运用法律手段来得简便,易于操作,效率会明显提高。
(3)实行债务重组,与债务人协商解决拖欠款问题。对个别确实由于资金困难而不能如数支付工程款的单位,可以采用协商解决的办法。在诚实、信用、合作、务实的前提下协商,进行债务重组。施工企业可以适当做出一些让步,如延长还款期限、削减债务额度、非货币偿还等,目的是以较小的损失换取工程款的清偿。运用此办法清欠,要谨防个别人借债务重组之名,随意豁免应收债权造成企业的国有资产流失。
总之,合理有效地控制应收账款,把它作为企业一项重要的管理工作。企业经营部门应树立全新的营销观念,加强建设方信用管理,明确有关部门和人员职责。企业财务部门应加强监督,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使企业应收账款的风险降到最低,为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慧立.浅谈应收账款的管理.中国科技财富,2010(14)
2.马化征.浅析加强企业应收账款内部控制.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18)
3.郝爱文.应收账款管理探讨.科技信息(学术版),2007(29)
4.杜典初,王梅.应收账款风险管理.当代经济,2007(6)
5.彭崟.建立应收账款的内部控制制度的探讨,商场现代化,2006(28)
6.连静.加强企业应收帐款内部控制的对策研究.中国科技信息,2005(23)
7.张淑云.浅析信用销售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12)
8.赵秀茹.浅谈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4)
9.章振东.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之我见.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6)
10.底永旗.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4(14)
(作者单位:中铁五局第二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湖南衡阳 421002)
(责编: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