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助力民生发展
——杭州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楼健人谈杭州民生科技工作
编者按:“十二五”时期,是杭州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的关键时期。全面改善民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而加强惠及民生的科技工作,则是引领支撑民生工作、保障民生需求的重要手段。
进入“十二五”时期,杭州经济社会的发展也进入加速转型期。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实现城乡区域统筹,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都对科技进步和创新提出了更高、更紧迫的要求。科技惠民,加强民生领域的科技创新,是当前科技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
近年来,围绕发展现代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人口健康、公共安全、智能交通、减灾防灾等重大民生课题,杭州市组织实施了一批重大科技创新项目,有一批示范应用工程和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体现了科技惠及民生,改善人民生活。
杭州市在民生科技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有哪些成效?未来,杭州市将大力发展哪些民生科技?杭州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楼健人做客本刊,为您解答。
记者:最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从重要会议的会场到老百姓的街头巷尾,“民生”二字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对于人民群众来说,“两弹一星”很重要,过上舒适的现代生活也很重要。提升民生水平,关键靠的是科技的力量。“民生科技”一词定义比较宽泛,只要是以民为本、改善生活、让广大群众能够共享成果的科学技术,都可以算作是“民生科技”。对于杭州来说,重点关注的是哪些领域?
楼主任:民生科技涉及面广,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惠及民生的科技工作,需要多个部门通力协作,整体推进。这几年,杭州民生科技的重点放在村镇科技、生态环境、人口健康、公共安全、城建交通等领域,通过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研发应用、示范推广,各有侧重地推进,取得一些成效。我们可以分别从这几个领域的民生科技工作进行交流。
记者:好的。2011年12月28日,温家宝总理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尽管这些年我国和主要农产品产量大幅增加,但生产能力仍不稳固,供求关系仍然偏紧,农业稍有闪失就会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解决这一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加快现代农业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在今后的农业农村工作中,突出强调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这个重要支撑,意味着抓住了现代农业的根本出路,必将为我国农业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杭州发展了多种特色农业,农村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其中,科技的力量是如何发挥的?
楼主任:从国家整体情况看,“九五”末至“十一五”末,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从37%提高到52%,预计2015年末和2020年末将分别达到55%和63%。良种覆盖率近年均将保持95%以上水平。
同样,杭州农业科技发展水平持续提升。通过引导科技要素和资源向农业有效配置,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提高农业农村科技创新和服务能力,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以一条鱼为例来说。黑鱼(乌鳢)是杭州人很喜欢的淡水鱼,也是杭州重要水产养殖品种。以往,余杭等地每年有上万亩鱼塘养殖。但黑鱼传统养殖模式带来严重的水污染问题,成为阻碍黑鱼产业发展的最主要瓶颈。这黑鱼只吃冰鲜小鱼,投入养殖塘后其残渣会使水体发臭。所以,每隔一段时间这鱼塘就得换水。按每亩黑鱼一个养殖周期换水12-13次计算,全部排放污水达1.25亿立方米,相当于12个西湖的水量,对周边流域水质的影响可想而知。市农科院经过几年科研攻关,引进广东斑鳢与本地鳢杂交,培育出可全程喂食人工浮性饲料的杂交鳢新品种,改变了传统养殖模式,并辅之水质调控等措施,破解了黑鱼养殖两难的“鱼水之争”。大面积推广的结果呢,养殖成本下降,污水排放减少,水产品质量提高,实现了很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这条鱼也成为浙江省建国以来首个经国家审定通过的鱼类新品种。
科技支撑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全市有一批国家级和省市级三个层次的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镇、村。这些示范点建设以“富民、惠民”为核心,以发展现代农业、提高产业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统筹考虑农村生产发展、农民生活质量提高、农村生态和生活环境改善。如开展农村面源污染控制和土壤生态修复研究,农林生物质、废弃物、畜禽粪便等低成本技术及装备研究与示范,生态规划技术集成等。科学制定城镇生态规划,推行绿色建筑理念,集成适合不同区域的绿色建筑、节能建筑、智能建筑和数字化等技术建设生态城镇等。同样,以一个山村为例来说。临安市太湖源镇是国家级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试点)镇,这几年,围绕山区生态经济协调发展,以“新产业、新社区、新农民”为核心,组织了“山区可持续特色农业”等5个主题、“笋竹高效经营关键技术集成与综合示范”等10个课题,完成了以两镇三村为重点的科技示范村、镇建设,培育科技型企业逾百家,培训农民约万人次。在传统产业提升与优化、发展环境友好型新型产业、建设农村和谐社区等方面取得明显进步。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1000元,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有了显著提高。
记者:国内一些城市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伴随着环境容量透支,环境承载力难以为继的局面。杭州在生态环保科技创新方面,有哪些亮点?
楼主任:杭州是个国际旅游城市,生态环境对于杭州来说,不仅仅是发展的资源和空间,更是杭州赖以立市的根本。一直以来,杭州对发展生态环境科技极为重视。
建设生态城市,通过和各主管部门合作,组织实施科技攻关项目。如与市环保局对接,组织实施“杭州市大气灰霾成因及关键污染因子预防控制研究”、“造纸污水深度处理及回用技术研究和应用”等重大科技创新项目;与市质监局合作,组织“工业锅炉余热利用技术及标准研究与示范”等项目;建设低碳城市,以发展循环经济、节能减排、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为核心,以关键和共性技术攻关和推广应用为抓手,加强低碳、循环经济、节能降耗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推广。如针对水污染减排中的关键技术,选择造纸、印染等行业,开展清洁生产、废水削减、回水利用等关键技术的攻关和集成应用示范;针对大气污染减排中的关键技术难点,选择电力、化工等行业,开展控制和削减大气主要污染物关键技术等的攻关和集成应用示范。其中“废纸制浆与造纸关键节能减排技术集成应用与推广”项目,可利用100%废纸,通过高效废纸脱墨、中浓度纸制浆、水资源再利用等技术集成,生产涂布灰底白纸板。并运用先进的节能技术与设备,对工艺流程进行改造,使废水排放量和污染物排放浓度有较大幅度下降,吨纸综合能耗下降明显,达到国内同行先进水平,对推动造纸行业合理利用资源和节能减排具有示范作用。
杭州还选择城区、县市和乡镇建设了一批国、省级可持续实验区。科技创新引领,发展生态文明是可持续实验区建设的主要目标。如下城区作为浙江省最早的城区型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将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区作为创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中心工作。结合发展楼宇经济,实施中央空调、用电和用水系统等方面的节能及循环利用改造,在楼宇、社区开展空调水再利用应用、太阳能光伏发电、LED节能灯、节电器等节能技术应用示范点建设,充分体现了科技惠及民生。
记者:人口健康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并且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对人口健康领域产生了空前的影响,生命科学的进步推动了人类对自身健康和疾病的认识。作为世界人口大国,保障人口健康、提高人口质量一直是一个重大课题。而医疗与卫生领域的科技创新也是民生科技中老百姓首要关注的内容,它直接关系着每一个人的生活质量。近年来,杭州市建设新药港、提升医疗水平、研发重大新药上取得了较多成果,具体有哪些表现?
楼主任:组织重大新药科研攻关是一个方面,一批新药正处于临床研究阶段,多个品种获得新药证书,为缓解看病难、用药贵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浙江贝达药业有限公司研发成功的国家一类新药盐酸埃克替尼(凯美纳),对恶性肿瘤病人是个福音。促进医疗卫生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也是杭州科技工作的重要内容。其中,组织开展市级医学重点专科专病科研专项是杭州医卫科技工作的一个特色。该专项重点支持本市具有特色的专科专病,和省属医院错位化发展,目的是形成一批创新能力较强、诊疗水平较高、临床疗效显著,具有特色和示范带头作用的优势专科群。通过专项的实施以及各医院在资金投入、设备配置、人才结构、临床科研等方面的大力扶持,杭州市医疗卫生技术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显示了科技的引领支撑作用。如市中医院的肾脏专科,在学科带头人王永钧教授带领下,立足于学科建设,在临床实践中注重发挥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的优势,开设具有中医特色的肾病专科门诊,临床医疗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又如市第三人民医院皮肤科以皮肤色素病为主攻方向,重点在白癜风的临床和科研,其中“胎盘中提取的黑素生成素治疗白癜风”和“白癜风移植治疗的方法创新及机理探讨”对治疗儿童和头皮的白癜风有较为满意的疗效,建立了完整的移植治疗体系。
记者:我国一直高度重视公共安全科技,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科技攻关计划)中,对公共安全科技都进行过部署;在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的管理科学部中,现存唯一的一个重大研究计划,就是“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研究”。在教育部,“安全科学与工程”由二级学科变成了一级学科,作为支撑国家公共安全科技领域的骨干学科。杭州市是如何开展公共安全领域科技创新的?
楼主任:公共安全概念大,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环境生态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科技创新同样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这几年,杭州市公共安全科技创新活动大的有这几方面。一是科技强警,助力“平安杭州”建设。杭州市是公安部、科技部联合推进科技强警示范城市之一。围绕科技强警工作目标,突出重点领域,与市公安局一起创建了15个科技强警示范区及23个科技强警示范所队,组织刑侦技术、公安信息化等领域的研发攻关,并应用于实践中。二是组织实施城市公共安全技术攻关与示范。杭州市作为“城市公共安全综合试点”第二批试点城市,通过“试点城市”的实施,建立了119、110、120三台合一应急联动管理系统,完成了“杭州市基础空间数据库的设计与开发”,开展“城市灭火救援快速反应能力建设研究”等多项研究,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是加强食品安全科学研究与成果推广力度。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牵头,浙江大学和市标准化研究院参与的“食品(农产品)安全与标准化技术服务平台”为全市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提供食品加工关键技术及加工过程中质量控制、农产品(食品)的抽样检测和送样检测等技术服务,保障了城市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食品安全关键技术”——“茶叶生产全程安全操作规范与控制集成技术研究与应用”,建立了基于WebGIS的杭州市茶叶信息系统和茶叶全程安全操作规范与控制集成技术,实现对茶叶从监测产地环境、生产、采摘、加工、包装、贮运到销售全程质量控制。以市畜牧兽医局牵头承担的“基于DNA芯片的高通量检测乳制品多种病原微生物的方法研究及芯片研制”为例,通过与浙江加州国际纳米技术研究院合作,利用16SrDNA数据库,结合DNA芯片及病原体检测等技术,建立了一种高通量、快速检测乳制品中多种病原菌的方法,在桐庐、富阳、杭州的奶牛养殖基地的原奶和部分阳性样本进行检测,与国家标准检测结果一致性达到95%以上,为乳制品中大肠菌群、沙门氏菌等多种病原微生物的快速检测提供了技术支持。总之,这个领域的科技创新亮点很多。
记者:刚才提到的“公共安全领域”的四个方面,防灾减灾工作似乎得到了特别的重视?
楼主任:面对自然灾害,城市“伤不起”,老百姓的生命财产更“伤不起”,通过科技手段提高灾害防范和紧急处置能力,是杭州民生科技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针对近年来出现的地质灾害问题,组织开展了“基于MODIS卫星资料的杭州市干旱监测评估系统”、“自主版权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查询系统”等研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开发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查询系统,为建设项目审批工作提供科学、高效的技术手段。针对地震、滑坡、泥石流等重大地质灾害,重点研发了监测预警技术、研制了一批救灾救急用装备、开发建立了重大灾害风险管理平台。市政府组织实施的“杭州市地震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重大项目,建成了数字化的“断层探测平台”、“小区划平台”、“震害预测平台”和“地震监测台网”的三平台一网络系统,为城市规划、建设、重要工程设施选址、抗震设防和地震应急措施、救援预案制订等提供科学依据,提高了杭州市抗御地震灾害的能力和地震应急救援的水平,在城市建设规划、抗震设防和震时灾害的快速评估、政府决策、应急救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针对暴雨、暴雪、洪涝等极端天气事件,研制了极端气候事件动态监测、预报和灾害风险影响评估综合业务系统,提供及时准确的预警预报。“杭州城市型水灾害风险信息技术研究及工程应用”项目,建立了杭州市短历时的设计概化雨型和杭州城市型水灾害风险信息系统,为城区水灾害风险研究、水灾害风险图编制以及灾害防治决策的制订提供了支撑,该项目研究成果得到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高度重视。
记者:我们注意到,在剩下的“城建与交通”、“LED节能与新能源”两个领域中,有一个共同点:低碳节能。不过,城建与交通领域除了突出节能性以外,还重点强调了“智能化”,让人不禁把目光转向了“物联网领域”。
楼主任:物联网技术,是节能建筑、智慧交通的一个重要技术支撑。如市重大科技创新项目“杭州城市智能公共交通系统综合平台”,采用传感器、网络、通信和GPS/GIS等技术手段,研发构建了一个包括公交客运调度智能管理系统、乘客出行信息服务系统、公交车辆信息管理系统、公交停车场信息管理系统和公共自行车智能管理系统等在内的城市智能公共交通系统综合平台,为缓解交通两难起到了示范作用。除了物联网技术在建筑物能耗动态监测中发挥的作用,杭州还对建筑节能新材料、光热电建筑一体化技术、地源热泵技术、节能型空调末端技术、电梯节能技术、建筑能源系统优化运行等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加大支持力度。在市社会发展科研攻关专项和重大科技创新专项中加强了建筑节能科技攻关、先进技术推广应用示范,重点推广了一批在外墙节能技术、屋顶节能技术、降低建筑设施运行能耗、新能源开发利用、节能建筑新材料等方面取得良好进展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果,为建筑节能提供科技支撑。如“杭州市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技术集成应用与示范项目”基于杭州地区夏热冬冷气候状况和既有公共建筑能耗实际情况,针对建筑特点和能耗状况,结合冰蓄冷空调技术、电梯节能技术、绿色智能照明技术、太阳能和热泵技术等的集成应用,应用能源消费实时监控、分析系统进行精细化能源管理模式,为公共建筑的节能技术集成应用和进一步节能改造起到了示范和推广作用。
记者:“绿色”、“低碳”是近年来科技工作方面比较热门的“关键词”,在科学普及的推动下,杭州早已进入了“全民节能”的时代。而新能源产业,也是新兴产业中的大热门,谁掌握了新能源技术,谁就将占领未来发展的领军之地,可谓是科技工作的“兵家必争之地”。在这方面,杭州市主要取得了哪些进展?
楼主任:在节能与新能源领域,杭州市在国家科技部等部委支持下,在半导体照明和新能源汽车两个产业组织科研攻关和示范应用。杭州市是国家“十城万盏”半导体照明应用工程试点城市,围绕构建半导体照明产业链,组织科技创新重大专项、建设市“半导体节能光源检测平台”、参与“道路照明LED灯”等多项国家标准的起草与制定,组织一批半导体照明应用示范项目。杭州市也是国家“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试点城市,这几年,围绕电机、电池和电控三项关键技术组织电动汽车重大研发攻关,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并进,示范推广工作进展顺利。
记者:“民生科技”虽然越来越受到重视,但这个领域的范围大,涉及部门多,管理不免有些散,许多工作往往还不够到位。如:民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水平低,由于民生科技公益性较强,其成果在转化应用过程中一般很难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需要通过政府财政资金投入,引导和和激励社会资本发展民生事业及其相关产业;企业在民生科技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尚未确立,但这是提高民生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根本途径,现状的不足直接制约了民生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未来,市科委将采取怎样的措施,来提升民生科技创新能力?
楼主任:简单地说,将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一步促进民生科技工作:
一要提高思想认识,把发展民生科技作为科技工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坚持把以人为本贯穿科技工作始终,加强关系人民衣食住行的科技创新,高度关注食品安全、饮水安全、空气质量的科技问题,解决环境污染、垃圾处理等突出问题,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提高自然灾害监测预报和防灾减灾能力,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科技创新成果。
二要加大民生科技投入。落实公共财政政策,加强各类科技计划对民生科技研发活动的支持,在现有的农业科研攻关、社会发展科研攻关、城乡区域统筹发展、医疗卫生与重点专科专病、重大科技创新等科技专项中以农村民生、生态环境、医疗卫生适宜技术、公共安全等方面为重点,组织关键和共性技术的攻关和推广应用,掌握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促进民生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加强科技金融结合,引导各种社会资源和民间力量支持民生科技事业,强化企业创新投入的主体地位,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科技投入体系。
三要加强民生科技创新载体建设。在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人口健康、公共安全、防灾减灾等民生科技重点领域,加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和基地建设。加强现代农业科技型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试点(示范)行业技术研发中心认定等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培育工作,加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在民生科技领域的布局。
四要加强民生科技服务机构建设。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公益类研发机构、大型企业开放科技资源,服务民生科技。鼓励技术交易咨询、知识产权、创业投资、生产力促进中心等专业机构了解民生需求,开展民生科技信息咨询和专业培训。
五要加强民生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通过民生科技重大需求和任务的牵引拉动,锻炼和培养民生科技人才队伍,培育壮大农村民生、人口健康、公共安全、生态环境、防灾减灾等民生领域的专家队伍,加强对相关领域科技引领的顶层设计和指导工作。支持和吸引创新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向民生科技领域聚集,形成民生科技创新人才快速成长、高效汇集的良好环境。
六要加强民生科技科普宣传。充分发挥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互联网等传播媒体的作用,开展与生态环保、医疗卫生、公共安全等有关的科普宣传、技术讲座及培训等科普活动,营造民生科技创新的环境和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