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李中英
以共同富裕为目标,在继续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的同时,还必须关注收入分配的公平合理
收入分配问题一直是政府、社会、城乡居民关注的热点问题。近日,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绝对值仍在扩大,但扩大的速度出现减缓的趋势,收入分配进入转折期。”各界对此观点态度不一,部分专家认为现在就断言收入差距出现拐点为时尚早,也有专家认为转折阶段已经到来。如=果将视线从全国转移到浙江,不难发现,浙江的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连续11和27年居全国各省区首位,近年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一直保持在2.5倍以下(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平均水平是3.2-3.3倍),这是否意味着浙江将比全国更早地迎来收入分配转折期?面对转折期机遇,又将如何出台政策把握机遇推进收入分配更加公平?
不妨先从历史数据、先发国家经验和下阶段对收入分配影响较大的环境因素等几个方面来考察浙江收入分配转折期是否到来。
从数据来看,近20年来浙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总体来说呈扩大态势(见图1),2011年比1990年扩大了0.6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纯)之比在2006年达到最高(2.49倍),值得注意的是,从2007年开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开始呈逐年缩小态势,2011年缩小到2.37倍,为2003年以来最小。城乡居民收入差异逐步缩小似乎预示了拐点到来的可能性,但是,城镇、农村内部居民收入差距仍呈现扩大态势。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低收入户差异倍数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高低收入户差异倍数分别为8.7和7.7,比上年有所扩大。
图1 1990-2011年浙江省城乡居民收入比
从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来看,收入分配状况在其经济发展过程中呈倒U型曲线(库兹涅茨曲线),即在经济发展过程开始的时候,尤其是国民人均收入从最低上升到中等水平时,收入分配状况先趋于恶化,继而随着经济发展逐步改善,逐步达到比较公平的收入分配状况。以日本为例,二战后其基尼系数接近0.6,达到历史最高水平。随后,日本政府在经济重建的同时对再分配制度进行了大力度改革,实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基尼系数开始逐年下降、中产阶层为主的社会结构基本形成。
从发展趋势来看,有三个因素支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一是新型城市化战略的深入实施,每年1个百分点的城市化速度意味着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进入城镇,进城农民通过就业创业将带来更高的收入。二是人口数量红利逐步减退,全国范围内新增劳动力数量下降,企业用工难可能成为常态,劳动力价格呈刚性上涨,农民工工资将继续攀升。工资性收入一直是浙江农民收入的重要部分,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一半左右,所以工资性收入的增长将有力地拉动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三是农产品价格刚性上涨,支撑农民一产收入持续上升。除此之外,再分配制度不断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持续推进,富民惠农政策继续实施,都将促进财富在城乡居民之间的分配更加公平,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这样看来,浙江下阶段迎来收入分配转折期不无可能。当然,转折期的到来并不意味着收入差异就进入了一个稳步下降的通道,而是指利于收入差距缩小的因素逐步走强,影响收入差异扩大的因素逐渐消弱,如果政策措施得当,未来收入差异有望实现缩小。
面对转折期机遇,我们应该:以共同富裕为目标,在继续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的同时,还必须关注收入分配的公平合理,努力实现十八大提出的“两个倍增”、“两个同步”。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密切关注国家即将出台的收入分配政策,研究部署浙江收入分配改革的实施方案和配套政策,强化税收调节,合理调节少数垄断性行业的过高收入,促进收入分配结构优化。以健全机制为保障,健全最低工资标准和养老保险待遇动态调整机制,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完善工资指导线、工资支付保证金等制度,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以救助帮扶促增收,谋划好我省新一轮扶贫开发计划,实施“低收入农户收入倍增计划”,进一步扶持低收入群体持续普遍较快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