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平
岳阳市康复医院三科,湖南岳阳 414000
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54例临床分析
李景平
岳阳市康复医院三科,湖南岳阳 414000
目的 探讨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0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观察组采用阿立哌唑治疗,对照组采用氯氮平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0.74%,对照组总有效率92.5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35.19%,对照组不良反应率6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轻微且可自行消失,患者依从性高,是一种理想的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值得临床推广。
精神分裂症;阿立哌唑;疗效
阿立哌唑是近年来新上市的第三代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为探讨其在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2009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采用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54例,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本组患者共108例,均符合精神分裂症的相关诊断标准[1],其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2]评分均>60分。其中男62例,女46例,年龄 21~62岁,平均 35岁;病程 3个月~20年,平均 4.8年。所有患者均排除器质性脑疾病,排除有酗酒史、药物滥用史及药物过敏史,排除严重的躯体性疾病,同时排除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
观察组:阿立哌唑10 mg/d,2周内逐渐增至治疗剂量10~30 mg/d; 对照组氯氮平 25 mg/d,2~3周内逐渐增至 300~500 mg/d。两组疗程均为8周。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不联合使用其他抗精神病药,必要时口服苯二氮卓类药物改善睡眠。
显效:PANSS减分率≥75%;有效:75%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2.0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 观察组显效40例,有效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0.74%,对照组显效41例,有效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5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0000,P>0.05); 两组PANSS评分比较见表1。 治疗过程中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19例(35.19%),其中睡眠障碍5例、烦躁不安4例、头痛3例、焦虑3例、胃肠不适3例、便秘1例;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36例(66.67%),其中心动过速13例、嗜睡8例、流涎7例、锥体外系反应5例、血糖升高3例。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074,P<0.0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PANSS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PANSS评分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2周 治疗4周 治疗8周观察组对照组T值P 54 54 79.8±14.1 80.1±14.2 0.1102>0.05 70.2±15.5 69.5±14.8 0.2400>0.05 47.6±9.8 45.5±10.1 1.0966>0.05 44.5±9.1 43.4±9.3 0.6212>0.05 长期以来解释精神分裂症的主要病理学说是多巴胺功能亢进假说,然而近年来的临床研究发现,在发病过程中,精神分裂症患者可同时存在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3],即当中脑边缘系统多巴胺D2功能亢进时可出现幻觉、妄想等阳性症状,而当中脑边缘系统多巴胺D2功能功能下降时则可出现认知功能缺陷等阴性症状。阿立哌唑属于新型的非典型康精神分裂症药物,与D2和D3受体的亲和力较强,是多巴胺和5-羟色胺(5-HT)系统的稳定剂,即是突触后多巴胺受体的阻滞剂,同时又是突触前自主受体的激动剂。因此即可上调多巴胺功能不足,又可下调多巴胺功能亢进,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阳性及阴性症状均有显著疗效,同时还能减少伴发的情感症状[4]。 本研究中,阿立哌唑和氯氮平均能有效地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阳性、阴性症状(P<0.05)。但阿立哌唑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氯氮平(P<0.05)。这可能与氯氮平抗胆碱能阻滞、对Hl和5-HT1A的亲和力等比阿立哌唑强有关。结果显示,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轻微且可自行消失,患者依从性高,是一种理想的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值得临床推广。 [1]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 [M].3版.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2001:75. [2]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2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94,101. [3]韦安枝,赵兴民,马德荣.阿立哌唑与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对照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1,1(8):85-86. [4]谢新凤,邓书禄.阿立哌唑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研究[J].华夏医学,2009,22(2):213-215. R749.3 A 1674-0742(2012)07(c)-0116-01 2012-03-17)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3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