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精神

2012-01-13 09:02王寿延张月平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11年51期
关键词:菲菲战士北京

王寿延 张月平

导语:

时代潮流如长江之水奔腾向前,而会聚这时代潮流的正是那些与时俱进、不可阻挡的伟大精神。每一个时代有每一个时代的主旋律,主旋律的五线谱会清晰地镌刻在高耸的时代丰碑上。仁爱、宽容、责任、青春、理想、奋斗,与岁月的光华凝结在一起,将这丰碑打造得坚固无比而又光彩夺目。一个时代的能量来自于对祖国的无比热爱,来自于对时代的深情眷恋,来自于对历史的真诚尊重。让我们品读信念,品读良知,品读记忆,品读憧憬,伴随着时代迈出更加矫健的步伐,奔向光辉灿烂的未来!

选文1

时代精神,青年使命

□钱理群

当今中国面临着三大问题: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进入小康以后,要走向哪里,需要重建怎样的制度、文化、价值和生活?日趋强大的中国,在全球化时代,如何和与自己有着不同信仰、价值、制度的西方世界相处?面对将成为生活常态的灾难、突发事件,将如何应对?

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并正在形成的三大精神:一是以生命至上为核心的仁爱精神;二是以多元社会、文化并存为核心的宽容精神;三是以社会参与和承担为核心的责任意识。

由此提出的,是一个理想的国家目标:建设更加人性化的仁爱中国;建设与世界和睦相处的礼仪中国;建设对国内每一个人的生命负责,对世界和平发展负责的责任大国。因此,必须对和这三大目标不相适应的观念、意识形态、制度进行全面的改革。这同时也是对我们自己的要求:要学会关爱,学会宽容,要有责任感。

这里,我想对“宽容”多说几句。大概有三点意思。其一,我们是一个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人多势众。唯其如此,我们就一定要宽容对待异己者,不要以势压人,不要咄咄逼人。要习惯于总是有人对我们指指点点,提出质疑、批评;要习惯于被人误解、猜疑,甚至反对,对这些异己者的声音,要择其善而听之,其不善者则不听之,不必作过激反应。其二,还要有自我反省的精神,不要自以为是、自以为真理在握,要学会在和不同意见的论争和自我质疑中探索真理。其三,任何时候都不要忽视个体,要保护少数。在国家意识特别强烈和民族精神高扬时,尤其要注意尊重和保护个体的独立选择自由,少数人保留自己不同意见的权利。我们这个国家太容易“舆论一律”,形成“多数暴力”。我们自己也很容易在集体有意识与集体无意识、在群体意志和所谓“宏大叙事”、有组织的舆论导向面前,放弃自己的独立思考。一个健全的社会,任何时候都不能只有一个声音;我们要学会和与你想法不一样的少数人对话。

“世界变了”,世界变得更大,更可爱,也变得问题更多,更复杂。更重要的是,你们和这个世界的关系变了。这个灾难不断、骚乱不断、突发事件不断的世界,需要你们直接去面对,直接去参与,直接去承担了。事实上,在未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年轻人就已经接班了。我说过,在数次救灾中,最引人注目,最让人感动的,一是民间的力量,一是青年一代的力量。冲锋陷阵在第一线的解放军战士,主力就是“80后”“90后”这一代青年。我注意到,香港的媒体、外国的媒体都在赞扬中国的年轻一代,说绝不是“自私的一代”,而是有责任感,有献身精神的一代。我们前面说的“理想国家”的目标,要靠青年这一代去实现,你们将打造一个新中国,建设新社会,创造新生活。你们真正是“任重而道远”!

我们这一代人,已经做不了多少事,只能给青年鼓劲。我曾经送给你们八个字:“独立,自由,批判,创造”;现在,我还要送给你们六个字:“仁爱,宽容,责任”。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人,特别是年轻人,总是在瞬间成长的。你们这一代就在汶川救灾这一瞬间成长了,但我们还要一起努力!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2010年第5期)

品读赏析

本文开篇直截了当地提出我们所面临的问题,然后指明时代所需要的三大精神,并分别阐述。文章在阐述三大时代精神的过程中,主次分明,条理清晰,理论结合实际,典型而具有说服力。特别是对“80后”“90后”的认识,作者用事实来证明观点,说明我们的时代精神仍在被青年一代保持着,扣题紧,境界高,内涵丰富,思想深刻。

选文2

时代呼唤“北京精神”

□孙焕英

依稀记得,有一次,中央电视台做了个专题节目,主旨是“精神”。在这个节目中,人们谈到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

这类精神到此打住。人们不禁发问:我们的领导核心走到哪里,就出来个哪里的“精神”。可是,这个核心走到北京半个多世纪了,北京是其居留时间最长的地方,怎么就没有出来个“北京精神”呢?

按照上面的规律,是应该出来个“北京精神”的。“井冈山精神”的亮点,是开创;“长征精神”的亮点,是信念;“延安精神”的亮点,是奋斗;“西柏坡精神”的亮点,是进取。从这些精神中可以总结出一条规律:各个地方的“精神”,是各个时代的需要,是各个历史任务的需要,是各个地域中心的结晶。这些“精神”,也可以笼统地称之为“革命精神”“时代精神”。根据这个规律,“北京精神”的亮点,就应该是高效,使国家和人民迅速富强。

怎样才能出来个“北京精神”!这是个大课题,是归属专家学者研究的范畴,是精英话语,老百姓缺少发言权。那么,产生这种遗憾的原因是什么呢?部分精英们的解释是:中国至今落后是因为中国的基础差,“一穷二白”。这是精英逻辑——“纵向比”,自己和自己比。其实,我们只要来一个“横向比”,即中国和其他国家比,就可以得出结论:基础差并不是中国长时间落后的症结所在——且看:东边的日本和西边的德国在成为二战的战败国之后,国家成了一片废墟,比中国穷得和白得多了。我们和东边的日本、西边的德国在20世纪40年代末,站在同一条“一穷二白”的起跑线上,如今,人家已经是世界上显赫的发达国家,咱们的大中国却仍然是发展中国家——好像成了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关于“北京精神”,老百姓倒是可以提一提、谈一谈的。老百姓是这样说的:例如,发达国家是重才兴国,咱们中国对人才特别是尖端人才又如何呢?新中国成立后,正是需要加强教育事业和尊重知识分子的时候,咱们中国却拿教育事业和知识分子开刀了:批武训、抓胡风……以致到了“文革”,知识分子在中国成了继地、富、反、坏、右、敌、叛、特之后的“臭老九”!例如,发达国家是一心一意来搞经济建设使经济腾飞,咱们是专心致志“以阶级斗争为纲”带动经济折腾;大跃进、公社化、大食堂、大炼钢铁、反“右倾”、“文化大革命”、揪“叛徒”、斗批改、下农场、“上山下乡”……使经济一再遭受挫折,甚至出现了饿死人的现象!汲取了上述教训,邓小平提出了解放思想、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按理说,过去耽误了的“北京精神”,现在该补上了吧!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了,我们完全可以总结归纳出来个“北京精神”。

大概,一些精英们还在为怎样出来个“北京精神”迷茫犯愁,不知所措。否则,他们肯定会大声地呼喊“我们要出‘北京精神了”或“我们出了‘北京精神了”。老百姓虽然没有能力解决怎样才能够出来个“北京精神”的问题,但是他们却很清楚为什么没有出来个“北京精神”。我想,在这方面,少数精英们是否可以躬身下问,向老百姓请教。因为,只有清楚了为什么没有归纳总结出来个“北京精神”,才可能出来个“北京精神”。这就像一个人,清楚了病症,才可能被医治成为健康人。

“北京精神”,即执政能力高带来的发展效率高,从而达到强国富民的世界高点。就此来说,“北京精神”是“至高精神”,也将是“终极精神”。

(选自《长江文艺·精品悦读》2011年第4期)

品读赏析

本文开篇点题,阐释循序渐进,逐层深入。为了更好地说明“北京精神”的重要性和“北京精神”产生的漫长过程,作者运用正反对比和事实论证的方法,论据典型,理论深刻,语言给力,具有震撼力,令读者读后如醍醐灌顶,受益匪浅。结尾将“北京精神”的内涵与外延明确定位,既紧扣主题,又完善结构,体现了作者构思的严谨。

选文3

编外女兵

□王培静

在昆仑山脚下的一所军营里,只有四十几个军人,实际上部队是一个连的编制,他们主要负责昆仑山地区的油管保卫任务。六月里上山巡线,碰上下大雪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一个军人威严的声音响彻山谷,下列开始早点名:

刘挺。

到。

崔海军。

到。

张金娃。

到。

……

程菲菲。

全体军人共同回答:到。

程菲菲是连队年龄最小的士兵,也是连队历史上第一个女兵,但她已是有15年兵龄的老兵了。

新兵下连,学习连史。老兵们就会讲起程老兵的故事。

那年她才5岁,跟着在内地当教师放寒假的母亲来这儿看望父亲。她的到来,成了军营里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她天真烂漫的样子,着实惹人喜爱。她粉嫩的小脸蛋上,一笑有两个好看的小酒窝,谁见了都会情不自禁地想摸一下她的脸。

战士的宿舍里,操场上,只要她一出现,战士们就让她表演节目。她从不拒绝,问,你们喜欢什么?

有战士说,给我们唱个歌吧。

那好吧。

她就像模像样地开始演唱: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

有战士说,给我们跳个舞吧。

她就张开双臂,给大家绘声绘色地表演新疆舞,那身段,那动作,颇有点小明星的风范。战士们看了就使劲鼓掌。

虽然她就只会那么两首儿歌,两段舞蹈,战士们却是百看不厌。

这天夜里菲菲感冒了,高烧不退,外边的大雪封了路,连里的卫生员给她吃了退烧药,烧一点儿也退不下来。天一亮,战士们纷纷请示,我们接力背菲菲去城里看病吧。连长和指导员商量了半天,觉得这办法不可行,因为连队离格尔木有二百多公里。指导员打电话向上级求援,一时也没有特好的办法。战士们哄她,菲菲,你要坚持住,等你好了,再给叔叔们唱歌跳舞。她的小脸绯红,点点头,想了想说,下次再来,我一定给你们表演更多好听好看的节目。坚持了半天,又坚持了半天,菲菲的高烧终于转为了肺气肿,半夜里她走了。听到菲菲母亲低沉的哭声,战士们一下子涌了进来,他们摘下军帽,缓缓地举起了右手。

他父亲是个老志愿兵,已在部队多待了八年。战士们私下里抱怨,都怪他,他要是正常转业,菲菲就不会来山上,也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了。

菲菲被埋在了格尔木烈士陵园外的角落里,凡是有战士进城或出差路过,都会买些好吃好玩的去看看她。战士们站在她的墓前说,程老兵,我们来看你了,只要在咱连队待过的军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会记挂着你。你永远是我们的战友,是我们连队独一无二的文艺兵。

为了纪念她,连里形成了不成文的规定,15年了,兵们走了一批又一批,换了一茬又一茬,每次点名,点到她的名字,全体士兵就饱含深情的一起回答。

她这个编外女兵的兵龄只有6天。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0年第23期)

品读赏析

本文通篇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作者实写程菲菲这个人物形象,表现了她的单纯可爱和给军营战士带来的幸福与快乐。也正因如此,她的名字和形象才在战士们心中打下永久的烙印。然而,作者通过对这一人物形象的刻画,又从侧面表现了昆仑脚下战士的艰苦生活以及程菲菲爸爸热爱部队、忠于职守的高尚品质。

猜你喜欢
菲菲战士北京
北京,离幸福通勤还有多远?
北京春暖花开
北京的河
菲菲生气了
绿茵小战士快乐友谊赛
鸡蛋战士
北京,北京
不合群的菲菲
国际主义战士
随菲菲 没有篮球 我将不再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