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11年温州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报废回顾性分析

2012-01-13 01:12吴晓雪张秀军高国朋毛广运张小妹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温州市血站献血者

吴晓雪,张秀军,高国朋,毛广运,张小妹

(1.安徽医科大学 公共卫生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2;2.温州市献血办公室,浙江 温州 325000; 3.温州医学院 公共卫生学院,浙江 温州 325035;4.温州市中心血站,浙江 温州 325000)

2007-2011年温州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报废回顾性分析

吴晓雪1,2,张秀军1,高国朋1,毛广运3,张小妹4

(1.安徽医科大学 公共卫生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2;2.温州市献血办公室,浙江 温州 325000; 3.温州医学院 公共卫生学院,浙江 温州 325035;4.温州市中心血站,浙江 温州 325000)

目的:分析温州市血液报废原因,探讨降低血液报废率的方法。方法:从浙江省血液信息管理与监控系统(BIS2.0)中采集2007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血液报废数据,对各种感染性因素和非感染性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近5年血液报废因素中,感染性因素所致血液报废量为15335 u,占总血液报废量的70.93%,非感染性因素所致血液报废量为6283 u,占29.0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梅毒感染(占0.58%)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不合格(占0.50%)导致血液报废率较高。近五年各种因素导致的不合格率各年份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血机构需要建立科学的血液管理方法,加强血液采集工作的质量控制,完善血液检测方法,从各方面保证血液质量,降低血液报废率。

无偿献血;血液报废;回顾性研究

近几年,温州市医疗临床用血量每年呈3%~5%速度增长,经常出现血液供应紧张的情况。在确保血液质量和临床用血安全的同时,需要控制血液的报废率,提高血液合格率,减少不必要的浪费[1]。为了解温州市血液报废情况,笔者对温州市中心血站2007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采集的所有血液报废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 温州市中心血站2007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采集的所有血液,献血者的健康检查均按照国家标准《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GB18467-2001进行。经体检医生健康咨询,物理体检合格后,再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金标法快速初筛、硫酸铜比重法测定血红蛋白(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均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快速检测等,合格后准予献血。同时从浙江省血液信息管理与监控系统(BIS2.0)中采集2007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的血液报废数据。

1.2 试剂和方法 ALT检测试剂分别为浙江伊利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和上海复星长征医学科学有限公司产品,ALT检测方法为速率法(正常值范围:<40 u)。HBsAg检测试剂、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检测试剂均为英

科新创(厦门)科技有限公司和DiaSorin South Africa(Pty)Ltd(索灵)公司产品。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检测试剂为英科新创(厦门)科技有限公司和Bio-Rad(伯乐)公司产品;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试剂为英科新创(厦门)科技有限公司和北京万泰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产品。HBsAg、抗HCV、抗HIV、抗TP的检测方法均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所有试剂均经过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检验报告合格后在有效期内按说明书使用。所有操作均按照SOP进行,严格进行室内质控。

1.3 仪器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立,型号7180)、全自动快速样本处理器(STAR/8:RSP150/8)、全自动酶免处理仪(FAME24/20)、酶标仪(TECAN/SUNRISSE)。

1.4 血液报废类型 包括:红细胞、血浆、冷沉淀物、白细胞、血小板等。按血液报废因素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类。感染性因素包括:ALT升高、HBsAg阳性、抗HCV阳性、抗HIV阳性、抗TP阳性五项;非感染性因素包括:溶血、脂血、凝块、破损、不足量、过期、其他等。因少量血液存在一个以上项目不合格,故各项目不合格数合计为21619 u,略大于最终报废数21372 u。

1.5 统计学处理方法 采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包括无偿献血血液数量、血液报废数量、血液报废率和报废原因构成等,使用趋势x2检验和pearsonx2检验进行分析。每200 mL全血统计为1 u,每100 mL血浆统计为1 u,一个治疗量机采血小板统计为10 u。

2 结果

2.1 无偿献血血液一般情况 2007-2011年温州市中心血站共采集血液780056 u,近5年总采血量呈上升趋势;实际用血758685 u,用血率为97.26%;报废血液总量为21372 u,报废率接近2.74%,详见表1。

表12007 -2011年温州市中心血站血液情况统计

2.2 感染性因素所致血液报废情况统计 近5年由感染性因素所致血液报废量为15335 u,占总血液报废量的70.93%。从图1、表2可以看出,五种感染性因素导致的血液报废量从高到低依次为:抗TP阳性(占0.58%)、ALT升高(占0.50%)、HBsAg阳性(占0.40%)、抗HCV阳性(占0.26%)、抗HIV阳性(占0.23%)。因ALT升高导致血液报废在2007年到2008年出现下降,之后呈上升趋势,近五年ALT不合格导致的报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抗TP阳性引起血液报废近五年总体有下降趋势,近五年抗TP阳性导致的报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HBsAg阳性导致血液报废率在2008年到2009年出现下降,2010到2011年又有所上升,近五年HBsAg阳性导致的报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HCV阳性导致血液报废总体呈上升趋势,近五年抗HCV阳性导致的报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抗HIV阳性导致血液报废率总体也呈上升趋势,近五年抗HIV阳性导致的报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非感染性因素所致血液报废情况统计 近五年由非感染性因素所致血液报废量为6283 u,占血液报废总量的29.07%。从图2、表3统计显示,非感染性因素导致血液报废量从高到低依次为:采血量不足(占0.24%)、脂血(占0.18%)、破损(占0.16%)、溶血(占0.01%)、凝块(占0.01%)和过期(占0.01%)等。因不足量导致血液报废在2007年到2009年趋于稳定,而2009年之后呈上升趋势,近五年不足量导致的血液报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脂血引起报废从2007年到2010年呈下降趋势,但2010年之后有上升倾向,近五年脂血导致的血液报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近五年溶血、破损、过期等非感染性因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凝块和其他非感染性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从图3和表4可知,近5年血液报废因素中,感染性因素与非感染性因素导致的血液报废量均呈现整体增加的趋势;其中感染性因素所致血液报废量为15335 u,占总血液报废量的70.93%,非感染性因素所致血液报废量为6283 u,占29.07%,两者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

图1 因各种感染性因素所致血液总报废量历时性变化

图2 因各种非感染性因素所致血液总报废量历时性变化

表3 不同年度因非感染性因素所致血液报废情况 n(%)

图3 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因素导致血液报废量历时性变化

表4 感染性因素与非感染性因素导致血液报废情况比较

3 讨论

血液是一种十分宝贵的资源,正确管理使用血液,保证输血安全,减少血液浪费,是血站血液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2]。本研究结果发现,最近五年温州市无偿献血血量呈现总体增加趋势,但是因为各种原因导致的血液报废量也有所增加。

血液报废主要缘于感染性因素,占总报废量的70.93%。感染性因素中导致血液报废率最高的因素是梅毒感染(占0.58%),可能有以下原因:①梅毒螺旋体感染是一种性传播疾病。近年来,温州外来人员和流动人口增加,梅毒高危人群增多,梅毒流行呈上升趋势。②与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法相比,使用TP-ELISA法对献血者血液进行检测提高了敏感度和特异性[3],提高了梅毒抗体的检出率。③献血者有高危行为不宜献血,因对其认识不足,在参与献血活动时隐瞒自己的性生活史。针对以上问题,应加大自愿无偿献血工作的宣传力度,从低危人群中招募献血者,同时选择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试剂[4]。

ALT是肝炎病毒感染的非特异性指标,ALT升高的原因较复杂,受一些非病理性诱因作用,如睡眠少、饮食、服药、运动等均可造成ALT升高,因此一定要做好ALT快速筛查工作[5]。ALT升高一直是无偿献血开展以来报废率最高的项目。根据任红红等[6]报道,无偿献血血液中因ALT升高而淘汰的报废率达到66.11%。但从2007年8月开始,温州中心血站对街头献血和团体预约献血均实行献血前ALT快速初筛,使得ALT不合格率降到较低水平,仅占总报废率的0.50%,从而减少了不必要的血液浪费。HBsAg阳性(占0.40%)、抗HCV阳性(占0.26%)、抗HIV阳性(占0.23%)等在血液报废的感染性因素中也占一部分比例。

采血量不足是导致血液报废的主要非感染性因素。发生采血量不足的主要原因是出现各种献血反应而终止采血[7]。献血者心理紧张情绪、空腹献血等均可引起献血反应。另外,由于采血人员的穿刺操作技能参差不齐,在面对部分血管条件不好掌握的献血者时,可能会出现未能及早排除和劝退的情况,从而导致采血量不足。

脂血导致血液报废是非感染性指标报废的另一大原因,脂血的出现应该与献血者的饮食、性别、年龄、体质量有关[8]。血站在血液供应不足,应急采血时,往往对脂血控制不严,体检医生对献血者的饮食询问不详细等均可导致脂血的出现[9]。在往后的工作中应加强血液知识和献血前注意事项的普及教育,强调献血前合理饮食,深入开展健康征询。关于破损、溶血、凝块和过期等非感染性因素,所占比例极小,且比较稳定,均符合血液报废要求。

为降低血液报废率,提高用血安全,采供血机构应加大全面质量管理,尤其需要加强献血前血液初筛,对血液实验室检测和分离制备过程严格把关,降低感染性因素的不合格率。同时在今后的工作中还需要加大献血宣传力度、加强血液生理知识和无偿献血知识的宣教,特别是献血前注意事项的普及教育,提高无偿献血知晓率,大力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1] 陆祝选, 李彬, 林富文. 南宁市无偿献血血液报废情况回顾性分析及对策[J]. 广西医学, 2011, 33(6):749-752.

[2] 李燕红, 王敏, 李志平. 如何避免血液报废的几点体会[J]. 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11):172-173.

[3] 蒋金芬. ELISA 法与其他梅毒检测方法的比较[J]. 中国输血杂志, 2003, 16(1):26.

[4] 齐世光. 乌海市中心血站2006-2009年血液报废原因分析[J].包头医学院学报, 2011, 27(2):29-31.

[5] 孙晓敏. 无偿献血血液报废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J]. 中国医药科学, 2011, 1(21):180-182.

[6] 任红红, 杨恬.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不合格报废血液的原因分析[J]. 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版, 2007, 4(2):73-74.

[7] 唐新明, 费安芳, 徐艳. 无偿献血中献血不足量的原因分析[J]. 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版, 2007, 4(4):180-181.

[8] 张西春, 曹丽, 王晓华. 西安地区血液报废的原因分析[J]. 中国输血杂志, 2005, 18(3):237-238.

[9] 狄玉文, 乌兰. 非检测因素导致血液报废原因分析[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2,12(1):60.

R55

B

1000-2138(2012)06-0599-04

2012-07-21

吴晓雪(1975-),女,浙江永嘉人,主治医师,在职硕士生。

张秀军,教授,博士,Email:zxj731024@163.com。

丁敏娇)

·论 著·

猜你喜欢
温州市血站献血者
浙江省温州市籀园小学
温州市神鹿种业有限公司
[聚焦6·14]世界献血者日来临前,了解一下无偿献血流程吧
影响单采献血者保留的相关因素分析
血站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
当前血站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信息技术在血站工作中的应用
温州市瓯三垟灯具厂
分析重复献血者与初次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比较
温州市特色街创建 初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