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延东
(贺州学院,广西 贺州 542899)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移动学习教学设计研究
柳延东
(贺州学院,广西 贺州 542899)
移动学习是一种依托现代移动通讯技术的一种新型学习模式。这种学习模式与以往的学习模式相比在灵活性、泛在性、情境性、交互性、协作性、自主性、实时性、片段性方面的特征更为突出。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移动学习教学设计属于一种面向学习者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这种教学设计应围绕着学习者的意义建构展开并注重如何利用或规避淡化移动学习系统的特征对学习者意义建构的有利与不利影响,着眼于充分发挥移动学习系统的优势,规避和淡化其不足。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移动学习;教学设计
随着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知识总量的爆炸式增长、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终身学习的需要和终身教育的发展,人们希望能够便捷的获取信息,更自由的获取知识。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移动性已成为这个世界越来越突出的特点之一。在这种大背景下移动学习应运而生,成为了解决人们学习时间的有限性和知识增长的无限性之间矛盾一种有效学习模式。
一、移动学习概览
一般认为,国内关于移动学习的系统研究,始于2001年的以移动学习平台建设为目标的教育部高教司试点项目“移动教育理论与实践”[1]5。
移动学习(MobileLearning简称 M -Learning)、移动教育及移动教学之间并无明显界限,许多论著将三者等同起来。由于研究和关注的角度不同,学者们对移动学习的定义不同。较为流行的定义有:国外Alexzander Dye等提出,移动学习是一种在移动计算设备帮助下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开展的学习,移动学习所使用的移动计算设备必须能够有效呈现学习内容并提供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双向交流的学习;国内北京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余胜泉认为移动学习是学习者在自己需要学习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无线与移动设备(如手机、具有无线通信模块的PDA等)和无线通信网络获取学习资源,与他人进行交流,进行学习[2]32。
移动学习是在现代移动通信技术与服务的支持下依托无线移动网络、国际互联网以及多媒体技术及移动通讯设施与服务系统,学习者借助移动通信设备(支持无线上网的便携式计算机、具有无线通信模块的个人数字助理PDA、智能手机等)在自己需要学习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取学习信息、学习资源、学习支持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协作,实现个人与社会知识建构的学习方式。
与传统课堂学习和其它数字化学习方式相比,移动学习利用移动互联技术,尤其是在3G(W -CDMA、CDMA2000和TDS-CDMA)技术支持下,信息的传递可以超越地域与时间的限制,实现真正的随时随地传递和获取教学信息,随时随地进行教和学活动的梦想。
移动学习呈现出传统课堂学习和其它数字化学习所不具备的许多新特征:灵活性,移动学习时空的灵活性是其它任何学习都无法媲美的。移动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真正摆脱了固定教室和固定网络接入点的限制,只要有无线网络信号的地方都是教育与学习的场所,教与学可以随时随地发生;泛在性,在移动教育环境下,教育与学习活动呈现出一种泛在性,表面上教学无形,它们交织在日常生活中,无所不在。此外,教与学的活动还呈现出一种内隐性,任何一位加入移动教育系统的移动教育终端持有者既可以是教育信息的提供者,也可以是教育信息的使用者[3]149-150;情境性,在强大的移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支持下移动学习可以把知识产生的情境“真实”再现,为情境式学习提供了支持,使学习在“真实”自然的社会情境中进行;交互性,在移动互联技术的支持下,分散在不同地域的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媒体之间可以进行全方位的非线性的交互式的交流、讨论等协作式学习,从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更有利于学习者社会性知识的构建;协作性,移动学习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的教学系统,协作学习对象不受人数、地域和身份的限制,在这个系统内学习是真正意义上的开放的、互助的、协作的也是高效的;自主性,移动学习环境下,在移动计算技术和现代媒体技术支持下可以实现学习内容的个性化推送,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自主的选定学习资源;实时性,在移动计算环境下,学习时间和空间不受限制,学习者可以自由的选择学习的时间和地点,可以在任何需要的时及时获得学习信息和学习服务;片段性,移动学习环境下学习活动多数是一个个“时间片段”的集合,很少有整段的学习时间进行系统的学习活动。
一般认为维柯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创始人,之后杜威、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等在维柯所创建的哲学理论基础上不断发展完善使之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最为流行的一种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意义建构在知识形成中重要作用,把意义建构作为学习活动的核心,提出一切学习活动最终的目标都是为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其中,“情境”是指学习者发生学习活动的社会文化背景,情境与知识产生的真实环境直接相关;“协作”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与教师和同学间的互助与合作活动,“协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会话”是指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之间的交流、共享信息与资源的活动,情境、协作与会话是意义建构的重要条件,这三个因素直接影响着意义建构的水平[4]2-3。
基于这样的知识观,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认为教学是以学生活动为主的师生互动过程。学生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不是知识的“给予者”而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忠实支持者、促进者和中介者。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教师的任务不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为学生建构知识提供支持和帮助,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4]6-7。
教学设计(ID)是20世纪60年代首先在西方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学设计就是关于如何有效果、有效率地设计教学的理论[5]11。比较有影响的教学设计主要有:行为主义教学设计、认知主义教学设计和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其中建构主义教学设计是目前研究的一个热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最终目标是完成意义建构,强调学习者的在学习活动中的中心地位,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重视协作学习与自主学习,基于建构主义的移动学习教学设计围绕着学习者学的活动进行,设计思路侧重于如何支持学生的学。
基于建构主义的移动学习教学设计是面向学习者的学的活动进行的设计,是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着学习者的“学”进行,同时基于建构主义的移动学习教学设计把如何利用或规避淡化移动学习教学系统的灵活性、泛在性、情境性、交互性、协作性、自主性、实时性、片段性特征对学习者意义建构的有利与不利影响更好的调动各种教学资源支持学习者的“学”帮助学习者更好的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为出发点和目标。
一般来说我们很难给出一种教学系统是优是劣的判断,任何教学系统都不是万能的,一种教学系统的教学效果直接受到学习者自身特征的影响。因此学习者的特征分析是进行教学设计的前提和基础,学习者的心理特征、知识基础、认知能力、行为习惯等个性特征是教学设计的起点和依据。学习任务的确定、教学媒体选择,教学情境创设等都要考虑学习者的自制力、情绪稳定性、行为习惯因素;教学任务的和教学目标的确定要依据移动学习者的知识基础、认知能力因素;移动学习媒体的选择要考虑学习者使用无线设备学习的能力,移动学习者的特征是多方面的,这些特征都或多或少的会对具体的移动学习产生影响。建构主义认为教学是以学生活动为主的师生互动过程,强调学习者的在学习活动中的中心地位,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利用各种资源采取各种手段来支持学习者的学习活动。因此在进行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移动学习教学设计必须重视移动学习者的特征,把学习者的特征作为后续教学设计的起点和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最终目标是完成意义建构,即学习者对知识形成深刻的理解,能深入到所学习领域的“核心问题”、“核心思想”、“核心方法”。进行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移动学习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以下几个因素:第一、建构主义强调教学设计必须研究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确定学生所能理解建构的新知识的范围——最近发展区,学习任务要处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通过完成学习任务,学生的认知水平可以达到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第二、学习任务要符合移动学习的特征,移动学习是一种非正式学习,移动学习主要以处于移动状态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方式为主,学习活动呈现出灵活性、泛在性、情境性、交互性、协作性、自主性、片断性、实时性等特征。移动学习的灵活性、泛在性、片断性特征决定移动学习的任务要具有单一性、明确性和独立性,这样能够使每个学习单元都比较简短,有利于学习者在一个个学习片段内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学习目标;第三、学习任务要具有“真实”性,能让学习者具有真实感的问题更容易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引发学生的思考,有利于知识的意义建构。
建构主义强调知识的情境性,认为知识意义的理解高度依赖于产生它的情境,人们只有在知识产生与应用的特定情境中才能真正理解知识的含义,进而正确的建构知识的意义。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移动学习教学设计要利用移动学习系统在媒体与资源方面的优势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使学习活动建立在“真实”的任务基础上,将学习任务置于“真实”的情境中。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完成“真正”的任务。在传统教学环境下由于受到资源、技术和成本的制约很难创设“真实”的情境,多数学习活动发生在脱离实际的的简单情境下,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习者意义建构的效果,出现许多迁移能力很差甚至不具备迁移能力的“惰性知识”。而移动学习系统具有实时性、灵活性、泛在性、情境性特征,在移动学习系统的支持下学习者能够的在日常工作生活的任何时间、地点遇到实际问题时进入学习状态,使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建立在真正的问题基础上、真实的情境中。为了使学习者尽可能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学习活动,我们右以充分利用移动通讯技术,尽可能多的创设一些“真实”的或虚拟的“真实”的学习情境,使移动学习者可以在不经意间进入问题情境。
教学策略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手段和谋略,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移动学习教学设计一般包括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协作学习策略设计、动机激发与维持策略的设计。自主学习是移动学习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在移动学习教学设计我们可以将移动学习系统的特点与建构主义自主学习策略结合起来,将建构主义的支架式教学策略、抛锚式教学策略、随机进入教学策略等几种自主学习教学策略与移动学习组合应用,设计适合移动学习特点的自主学习教学策略;协作学习是移动学习又一重要学习方式,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十分重视协作学习在知识建构中的作用,提出“协作”是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之一,指出“协作”与“会话”是完成知识社会性建构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传统教学中协作学习通过集体讨论、角色扮演、协同学习等方式完成,协作学习的范围一般限定在一个班级之内。在移动学习环境下,借助移动互联技术,协作学习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展开,任何处于移动网络覆盖的地方的学习者只要有需要都可以进入相同的协作学习共同体之内,利用移动学习系统进行交互协作,共同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在进行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移动学习教学设计时可以在学习者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将学习者划分成多个学习群体,然后根据不同群体的特征设置不同的学习主题,特征相同或相近的群体对同类问题进行共同探究和交流最终完成意义建构,也可以将一个大问题分解为几个子问题,然后由移动学习者根据自己的情况自主选择一个或几个子问题进行小共同体内部的协作学习,之后各个小共同体之间再进行更大规模的共同体之间的协作与交流最终完成知识意义的建构,这样移动学习共同体中每个个体或协作共同体的建构结果都可以通过这种嵌套式的协作方式被整个群体所共享,同时每个个体或共同体也都可以分享其它学习者建构的成果;动机的激发与维持策略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移动学习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移动学习是在移动的、开放的环境中进行的学习活动,学习环境内干扰因素多而且学习场景变化复杂而频繁,因此有效的移动学习需要有较强的学习动机特别是内部学习动机的支持。心理学教授凯勒(J.M.Keller)认为,可以从即注意、切身性、自信心和满足感四个方面激发与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动机[6]1。移动学习教学设计要充分利用移动学习情境性、片断性、实时性、灵活性等特点创设一些与学习者自身密切相关的情境将学习环境置身于学习者自身的工作生活中,利用“做中学”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注意”,使学习者产生“切身”的感受,并通过小问题的不断解决使学习者获得“满意”体验,并通过不断的“满意”体验增强学习者的自信,通过这样一个连续的良性循环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得以激发并得到不断的强化。
移动学习是在移动计算技术支持下借助移动学习终端完成的学习方式,在移动学习系统中媒体选择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学习效果。移动学习媒体形式多样,不同媒体适用于不同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学习对象,在进行移动学习媒体选择时要综合分析学习内容、学习模式、学习者的个性特征、学习环境等因素及媒体显示特性、信息处理能力、交互特性等特征。如对于以图形为主的学习内容适合选用大屏幕手机、PDA、图形计算器等媒体、对于需要在行进过程中学习的内容易选择轻便型媒体。此外选择媒体时还需要考虑媒体的获得性、兼容性、使用成本、操作难度、媒体运行环境要求等因素。
学习资源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利用的一切显现的或潜隐的条件,包括信息、人员、资料、设备和技术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要利用各种学习资源来支持学习者的学的活动,建构主义的学习资源设计的核心是根据学习任务和内容确定学习主题,根据学习主题所需要的学习资源的种类及其在学习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设计教育者如何提供、学习者如何获取这些资源的方法和途径。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移动学习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在教学目标分析基础上找出要完成当前学习任务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掌握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的过程作为当前所学知识的“主题”,然后再围绕这个主题分析所需要的学习资源;其次,要考虑移动学习环境和移动学习活动本身对学习资源形态与呈现方式的要求,学习资源应具有界面友好、形式简单、内容充实、导航便捷清晰、短小精悍、选择自主宽泛、媒体丰富多样等特点[7]16-17;第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强调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作用的同时并不否认教师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并指出教师要利用各种学习资源来支持学习者的学,因此移动学习资源设计要充分考虑学习者学习的反馈及教师的支持通道的设计。
学习评价是对学习者学习活动质量的测量、分析和评定,通过学习评价,可以全面了解学学习者的学习过程[8]1;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习者的学习状况,帮助学习者找出问题与不足,为其改进下一步的学习活动提供有效的建议,并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提供必要的反馈信息,有助于教育者调整教学方案和教学策略。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移动学习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对学习者“学”的支持与服务的评价,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最主要的作用是为学习者的“学”提供支持和帮助,教师的基本任务是利用各种资源和手段更好的支持和帮助学习者完成意义建构。因此对教师的评价主要围绕学习情境的创设、智力支持与学习资源的提供、协作学习的组织评价等工作进行;二是移动学习内容的评价,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利用各种资源来支持学习者的“学”,在强大移动互联技术的支持下移动学习教学系统在教学资源方面具有其它教学系统无与伦比的优势,移动学习内容评价的更为复杂,主要表现在:其一,学习内容更宽泛,除传统教学系统中学习的直接内容之外还包括用来支持直接的学习内容的大量的背景内容;其二,学习内容的形态更加丰富,移动学习系统中学习内容的形态包括文本、图形、图像、视频资源等等;其三,学习内容的结构更复杂,移动教学系统中的学习内容之间除了具备传统学习内容之间的顺序联结关系外,各种学习内容与背景内容之间不以超链接、超文本等方式存在了复杂的立体的交叉关系;其四,学习内容的评价除了对内容与教学任务目标的关系之外还要对学习内容的媒体形态、呈现方式等是否适合移动学习进行评价;三是学习效果的评价,这是整个评价系统的核心和最终目的,学习效果评价以重建构、重应用、重体验、重发展为原则。主要内容包括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是否达到意义建构的要求等。在进行学习效果评价后还要根据评价结果针对不足采取相应的措施纠正错误,强化重点,完善建构。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移动学习教学设计应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充分考虑移动学习的特征进行设计,这种教学设计是一种面向学习者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与一般教学设计相比,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移动学习教学设计更注重学习者“学”活动和需求,整个教学设计紧紧围绕着学习者“学”的活动即意义建构进行,同时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移动学习教学设计把如何利用或规避淡化移动学习教学系统的灵活性、泛在性、情境性、交互性、协作性、自主性、实时性、片段性特征对学习者意义建构的有利与不利影响作为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移动学习教学设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由一系列紧密联系的部分有机结合而成,其各部分之间相互影响,互为条件、互为因果。如图1所示:教学设计从学习者特征分析开始,学习者特征是后续教学设计的基础和出发点,学习情境设计、教学策略设计、学习媒体设计、学习资源设计都要在学习者特征分析的基础进行;同时学习情境设计、教学策略设计、学习媒体设计、学习资源设计又以意义建构为目的和核心,这些环节都以学习者特征分析为基础以意义建构为目标;学习任务与意义建构直接相关,可以说学习任务就是要进行的建构的“意义”;学习评价的目的是直接为意义建构服务的,评价的标准是意义建构效果也就是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学习评价围绕着意义建构这个核心对学习情境、教学策略、学习媒体以及学习资源方面进行评价和反馈调整最终目的;还归结为提高意义建构的水平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
[1]傅健.我国移动学习现状及发展对策[D].长春:吉林大学,2010(5).
[2]周晶专.移动学习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4(9).
[3]柳延东.移动教育:突破西部偏远山区教育发展“瓶颈”的利器——以广西土瑶山区为例[J].广西社会科学,2010(11).
[4]柳延东.基于建构主义的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初中历史教学设计[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5).
[5]曾祥翊.从国际学者对话透视教育技术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11(8).
[6]胡敬爽.ARCS动机设计模式在高职计算机公共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1(6).
[7]吴燕琴.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资源设计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5).
[8]康来明.网络学习评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9).
A Study of the Mobile Learning Instructional Design Based on Constructivism Study Theory
LIU Yan-dong
(Hezhou University,Hezhou Guangxi 542899)
Mobile learning is a kind of relying on moder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 new learning mode,This learning mode and learning mode compared to previous,In flexibility,ubiquitous,situational,interaction,cooperation,autonomy,real- time,fragment sexual features more prominent.the mobile learning Instructional Design Based on Constructivism Study Theory is a kind of learner- focused learning centered instructional design,is a kind of learner- focused learning centered instructional design,this kind of instructional design should be around the learners to construct meaning and focus on how to use or avoid To reduce mobile learning system characteristics on learners'meaning construction is advantageous with adverse effect,focuses on the full play mobile learning system advantage,avoid its shortcomings and desalination.
constructivism study theory;Mobile learning;Instructional design
G434
A
1673-8861(2012)01-0102-05
2011-11-20
柳延东(1967-),男,黑龙江讷河人,贺州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教育技术。
2011年度“广西高校优秀人才资助计划项目”(编号:桂教人〔2007〕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