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公共教育学课堂中的情绪管理

2012-01-11 05:09穆湘兰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教育学师生情绪

穆湘兰

(韶关学院 教育学院,韶关 广东 512005)

目前,公共教育学课仍旧是高等师范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对于高师生的教育理论素养形成发挥着奠基性的作用.高师生的从教意向是他们参加教育学课程学习的主要动机,将直接影响其在课堂教学中的各种表现.

1 问题的提出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古代,孔子提出“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就已认识到积极情绪体验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然而,各高等师范院校在公共教育学课程实施中却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现象,如:高师生对课程学习的认同度低(郁芳,2009),不愿意学习教育类课程(兰丽红,2010)等.

2011年,笔者对所任教的2个教学班(7个自然班)的高师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参与调查的290名高师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意愿方面的状况如下:

表1 被调查对象的学习动机(主要从从教意向来考察)

表2 被调查对象对教育学课程的学习兴趣

从以上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出,高师生中不想做教师的占了将近一半的比例,对教育学课程有积极学习意愿的还不足15%;在真实的课堂上也不难发现,老师在讲台上是情绪高涨、授课眉飞色舞,但是很多时候学生仍旧在玩手机、睡觉、窃窃私语或发呆.而作为任课教师该如何面对和破解这样的状况?仅仅是教师情绪饱满、高涨就可以了吗?

针对此情况,教师要从调动学生情绪的角度出发,在课堂教学管理中寻找有效的情绪管理策略,以期逐步转化课程学习中的不良情绪.

2 情绪管理在公共教育学课堂中的运用

我国学者郭德俊认为,“情绪管理是个体管理和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机制,情绪在生理活动、主观体验、表情行为等方面发生一定的变化.”[1]情绪管理运用于课堂中不仅需要教师具有情绪的自我管理能力,更需要将掌握的情绪管理方法合理地运用于课堂中的学生情绪管理上,并使之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根据公共教育学课程学习中存在的动机不足、兴趣缺乏等问题,我们以好奇、兴趣、愉快等积极情绪培育为主,在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情绪管理策略:

2.1 课前的情绪酝酿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体验.心理学家赫布曾说:“当情绪唤醒达到最佳水平时,操作效率也最好;在唤醒水平较低时,主体或大脑得不到足够的能量去从事应当进行的活动时,操作效率最低.”学生带着积极的情绪进入课堂,能提高学习效率,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情绪的酝酿是为进入课堂学习所作的前期准备,具体方法有很多,如:故事法、音乐欣赏法、幽默法等.在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的实践中,笔者尝试收集网络音乐建立起了一个小小的音乐库,以便根据教学内容、师生的状态选择性地运用.音乐库里以校园歌曲为主,有的节奏欢快,能兴奋情绪;有的曲调轻松,能安定情绪;有的词曲内容本身就极富教育感染力,例如:“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校园早晨”等等.笔者利用课前或课间的2~3分钟,通过音乐渲染来调节师生的准备情绪,效果颇佳.

情绪的酝酿首先需要教师做好自身的情绪酝酿.教师要对自己的情绪有正确的认识并能主动积极进行消极情绪的排解.教师可以从教室现场把握机会,寻找合适的话题用诙谐幽默或亲切的口吻和学生交流,由此可以释自己之怀,笼学生之心、融师生之情.此外,教师必须充分了解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做好课前的教学准备,设计恰当的学生情绪酝酿的指导方法.教师只有全面充分地了解教学内容的难度、复杂度,对教学进程有明确的安排,教师上课的精神压力才能减轻,才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观察学生、观察课堂,设计恰当的方法去引导学生进行情绪的酝酿.

2.2 课上的情绪激发、控制与转化

(1)积极情绪的激发.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而这种认识倾向会使人对有趣味的事物产生积极的探究冲动,并带着情绪色彩和向往的心情.情绪的激发指的就是采取各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起学生课堂学习的好奇和探究的冲动.如,笔者在组织“教师”这一章的内容时,就将之前所做的从教意向的调查结果呈现出来,并提出几个问题:“为什么班里有45.17%的同学不愿意做教师呢?对教师职业有何看法?”“32.38%希望做教师的同学,你对教师职业的认识又是怎样的?”“你是否适合做教师?”“教师究竟需要哪些能力素质?”学生看到表格中的数据一下就精神振奋起来,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也正是他们心中的疑惑,因此很多学生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甚至持不同观点的学生还在课堂上进行了针锋相对的争辩.

教师根据学生班级的特点创设合适的学习情境,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让他们积极参与、主动获取知识,使学生有“愿学”“想学”“乐学”的情绪.我国的中小学教师在各类课堂实践中摸索出各种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的方法,如:提问激发法、想象激发法、激情激发法、幽默激发法、创设情境激发法、故事激发法、对比激发法……[2]这些也都值得我们在公共教育学课堂中参考借鉴,但无论哪种方法,要以互动为动力,以问题为土壤.无论是在幽默中还是故事中、在案例还是虚拟情境中,它都必须是蕴涵着某个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问题,能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兴趣抑或是探究的冲动,不是为幽默而幽默,为故事而故事,它应该发挥是新知识学习的“先行组织者”作用.问题提出了,需要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多种形式来满足学生探究的兴趣、满足学生寻求问题解答的求知欲.

(2)情绪节奏的控制.课堂中要让正面的积极情绪更持久,就需要有效的控制好课堂的情绪节奏.课堂的情绪节奏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掌握好松紧、快慢的变化规律,既不能“一平如水”让人昏昏入睡,也不能“紧锣密鼓”让人疲劳倦怠.动静结合、张弛有度是课堂的理想状态.课堂情绪的节奏,一方面是通过教师的教学语言的抑扬顿挫来控制.课堂教学是语言的艺术,教师的课堂语言除了要准确简练、形象生动以外,还要讲究抑扬顿挫,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时而语调柔和,如潺潺流水,时而激昂慷慨,如江河奔涌.另一方面是通过教学内容的安排的疏密相间来实现.疏密相间的教学安排会带给学生有张有弛的心理节奏,保持旺盛的精力.如果教学内容密而不疏,学生的精神长时间紧张就容易疲劳;如果疏而不密,学生的情绪就会过于松弛,注意力难以集中.三是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调节.什么时候以讲为主、什么时候以练为主、什么时候组织讨论,何处引导、何处设疑问、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如何结合使用等的合理搭配就能构成课堂教学方法的节奏.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合理搭配、灵活运用,使课堂气氛动静结合.

(3)消极情绪的转化策略.情绪的转化主要是针对课堂中出现的消极情绪而采取的方法、手段.课堂中学生出现思想不集中、低声讲小话或者做小动作都是难免的.当学生注意力分散时,可通过语调变换来吸引;当个别学生干扰课堂纪律时,可以用接近提示或眼神暗示;当学生出现疲倦的时候,不妨用幽默调节或者游戏激活等方法来调节.如,笔者在组织“学生心理素质”这一节内容的教学时,发现下午的七、八节课上不少学生慢慢地趴在桌上了.笔者在一边观察学生,一边思考解决的方法,笔者从备课资料包里找到一组图片和数字,用心理游戏的方法调整教学内容的安排.一听说做游戏,学生一下从课桌上抬起头来,饶有兴致的观察起老师呈现的图片和数字.这样的游戏及时转化了学生的消极情绪,还与教学内容相吻合,以更生动的形式加深了学生对于心理能力素质中观察、注意、想象能力的认识.

2.3 个别学生不良情绪的课后化解

俗话说:管理在课堂,功夫在课外.课堂的时间有限,教师的精力也有限,面对众多的学生,一些来不及处理或个别化的情绪问题难以在课堂中解决,这就需要在课后化解.有人认为只要课堂上大部分学生情绪饱满、注意力集中就可以了,个别或者小部分学生情绪低落、神离于课堂,只要不影响大家就行了,这是课堂情绪管理中比较容易出现的错误认识.课堂中群体情绪的产生是个体情绪出现的集中反映,是以个体情绪为基础的;个体的情绪会受到群体情绪的影响和制约,反过来也会影响群体情绪.教师在课堂中发现了个别学生的特殊情绪体验,不能因为这是公共课的学生,只是与任课教师有一个学期的接触而不管不顾.课后可寻找恰当的时机和方法了解学生出现特殊情绪体验的原因,倘若是由于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处理方法不当引起的,则更需要得到及时的处理和化解,以避免个人不良情绪的扩散.

3 课堂情绪管理运用的反思

3.1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是有效进行课堂情绪管理的基础.

师生关系作为最重要的人际关系贯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效果.维系和谐关系的关键是教师,教师要主动与学生交往,不仅是加强课堂的教学交往,增加课后的交往(如课下的寒暄、聊天),还要拓宽交往的渠道,如加入学生的班级Q群等;这样一来既给教师了解教育对象的机会,又亲密了师生的关系.在实践中,我们深刻感受到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学生的情绪更容易受到教师的感染,更容易认同教师的情感和行为,使课堂教学管理更加顺畅.

3.2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情绪管理的有效手段.

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喜欢尝试新鲜事物,一层不变、千篇一律的方法容易让他们倦怠.因此,教师要不断学习一些新的教学方法、了解新的学习形式,合理地运用和改良将有利于多样化课堂的形成.如:笔者在导入“教育的构成”一章的教学时,借鉴绘画法让学生把自己“理想的学校或者想象的课堂”用简笔画的形式画下来,学生们对这一做法感到非常新颖、有趣,纷纷用纸笔把自己“理想的学校或者想象的课堂”画在纸上.教师在收集图画时,不时地与学生进行个别交流,对画上一些比较抽象的内容进行询问.教师将图画分类后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品在课堂上通过图片投影,与全体同学共同分享“教育学视角”下每类图画的奥妙,学生们听得有滋有味,表现得兴趣盎然.将绘画法融入到课堂教学里既很好地导出了教学内容的重点,还给予每个学生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3.3 教师学会情绪的自我管理是有效开展课堂情绪管理的前提.

课堂是属于师生双方的课堂,是教师和学生精神生活与交流的场所.尽管学生中确实存在学习动机、课程学习兴趣减弱的情况,但要改变这样的现状,首先还要从教师开始.因为教师自身的情绪状态既是影响课堂教学的直接因素,又是重要的情绪源之一,是情绪管理的重要手段.通常教师在课堂上是能够体会和觉察到自己的不佳情绪的,一旦发现自己的情绪不佳,就应适时地加以调整,不要让其再继续下去.课堂上由于偶发事件使自己情绪不佳时,要暗示自己,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也可以稍稍加以停顿,既可稳定情绪又可稳定课堂气氛.

4 结语

情绪管理运用于公共教育学的课堂主要围绕学生好奇、兴趣和愉快等情绪的培育而展开,它需要教师运用情绪酝酿、激发、控制、转化等具体策略去调动教师、学生两个方面的情绪情感来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它作为课堂管理的一种有效方式,体现的是对学生作为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是朝向有利于公共教育学课堂教学认知目标与育人目标的统一实现方向努力的一个方面.

参考文献:

[1]郭德俊.课堂教学的动机设计与情绪调节[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66.

[2]胡涛主编.名师生态课堂的情绪管理[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59-146.

猜你喜欢
教育学师生情绪
一部系统研究批判教育学的力作
——评《批判教育学的当代困境与可能》
实践—反思教育学文丛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韦钰:神经教育学与创新力培养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麻辣师生
情绪认同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