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专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及教育对策——以西安广播电视大学2009级中专学生为例

2012-01-09 10:31胡改英
陕西开放大学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因子心理

胡改英

(陕西师范大学,陕西 西安 710062)

“心理健康”从一般意义上讲,是指人的内心世界能够保持安定、乐观并充满活力,并能保障高度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良好的工作方式去适应各种外部环境的状态。(郑素芳.2008)[2]无论遇到各种艰难困苦,心里都不会失去平衡,并以顽强的毅力去拼搏,对各种环境有良好的适应能力,能充分发挥心理健康的潜能。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中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徐珂.2009)[2]心理健康已经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它关系着个人的幸福和整个社会的和谐。

中专学生良好的心理健康,可以用“三个好”来评价:(1)良好的个性:情绪稳定,性格温和,意志坚定,感情丰富、胸怀坦荡,豁达乐观。(2)良好的处事能力:观察问题客观现实,具有较好的自控能力,能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3)良好的人际关系:助人为乐,与人为善,与他人关系良好。总之,心理健康的人是能保持镇静的情绪,坚强的性格。较高的智能,能适应社会环境,拥有愉快和谐的情绪。

近年来,不断发生的大学生自杀事件或校园暴力事件,引起了全社会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普遍关注。中专、高中、初中、小学的学生因为学习压力等原因引发的负性事件也有所增加。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是学术界普遍讨论的热点问题,也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亟待改善和解决的问题 (邢海燕.2009)[3]。

为了培养人格健全、心理和谐的中专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本文以西安广播电视大学2009级中专学生为例,运用SCL-90量表对学生进行了测量,进行相关分析,推查原因,提出对策。

一、中专学生心理健康状态

SCL-90(Symptom check list 90)由Derogatis以其1973年编制的Hopkin's症状清单 (HSCL)为基础修订而成并于1976年正式出版 (SCL-90-R),主要用于反映精神病人和有躯体疾病病人的心理症状(胡胜利.2004)[4]。该量表由我国学者王征宇于1984年将其引介到国内,金华、吴文源、张明园首次尝试将SCL-90用于正常被试,以此建立了我国正常人的常模 (金华.1986)[5]。此后,SCL-90在心理卫生的临床及科研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已成为我国心理健康研究领域使用频率最高的自陈量表之一 (罗鸣春.2010)[6]。

为了解中专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测定中专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研究主要的影响因素,为学校开展中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和依据。我们专门采用由王征宇所翻译的SCL-90量表,该量表共90个项目,涉及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方面。含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其它10个因子。

调研问卷采取随机发放的方式,发放量表130份,回收量表130份。有效量表108份,其中男生32名。女生76人。

(一)常模比较

从表中可以看出,学生各因子均在常模范围内,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

(二)性别差异

学生各因子与常模比较统计

男(n=32) 女(n=76)因子M M躯体化1.38 1.35强迫1.63 1.90人际关系1.69 1.56抑郁1.71 1.67焦虑1.55 1.58敌对1.73 1.54恐怖1.42 1.51偏执1.67 1.48精神病性1.53 1.46其他1.66 1.64总均分1.6 1.57

根据上右表格统计分析可见,除躯体化、焦虑、其它3个因子的性别差异不显著外,男生在SCL-90各因子总均分及人际关系、抑郁、敌对、偏执、精神病性5个因子分上高于女生,女生在强迫、恐怖2个因子分上极其显著地高于男生的得分。

从表中可以看出,学生各因子均在常模范围内,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

(三)因子比较

由图1可见,学生的因子分由高到低依次是强迫、抑郁、敌对、人际关系、焦虑、偏执、精神病性、恐怖和躯体化。

(四)心理问题检出率

由右表可见,有23.1%的学生存在各种轻微的不良心理反应,有14.8%的学生存在各种较为明显的心理问题。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是强迫、抑郁、焦虑、敌对、人际关系敏感、精神病性、恐怖、偏执和躯体化。其中,男生的偏执、抑郁、躯体化、精神病性因子检出率明显高于女生;女生的焦虑、恐怖因子检出率比男生偏高,其余强迫、人际关系、敌对等3个因子检出率相差不大。根据量表总的分析显示,西安广播电视大学的中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中国青年常模范围之内,无重大心理疾病,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基本良好。从性别比较来看,女生心理健康状况优于男生。有极少数学生存在轻微或较为明显的心理问题,需要给与适当的帮助,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二、中专学生的心理特征

中专学生正处在青年初期-第二次心理断乳期 (韦柳琼.2009)[7],是人生由幼稚走向成熟的阶段,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5-18岁,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殊时期,他们已具有强烈的独立意识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追求。

学生SCL-90因子分≥2、≥3分人数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扩招的影响,各层次人才众多,就业竞争激烈,使学生对前途、对自己失去信心,产生迷茫、焦虑现象;出现自卑、抑郁心理、缺乏良好的人际交往,适应社会能力差等问题。联合国专家曾预言:“从现在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给人们持续而深刻的痛苦。”(姜波.2008)[8]

在目前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新形势下,中专生的心理教育已经成为学校、家庭、社会不容忽视的问题,应当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三、中专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影响因素

(一)社会方面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物质的诱惑、不良风气的影响,导致部分学生不爱学习,沉迷于上网,迷失在虚拟网络中不能自拔;人才市场对人才的要求逐年提高,中专学生的年龄偏小、学历层次较低,面对升学难、就业难、出路窄现象,他们深感前涂渺茫、心情焦虑、迷茫,精神萎靡不振。

(二)学校方面

由于学生入学门槛低,有一部分学生知识薄弱,成绩的差距导致他们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讨厌上课,害怕考试,产生自卑的心理;有一部分学生因为中考失败进入中专学校,心理存在失败的阴影;有一部分学生性格胆小,孤独、抑郁,有些来自农村的学生,进入学校后,因为城市、农村经济文化的差距,导致产生自卑阴影,不合群,缺乏正确的自我评价,人际交往能力低。

学校教育注重学生的智力的开发教育,对学生非智力素质的培养不够,思想品德教育方法落后,对学生人格健全和心理素质提高不够;有些学校专业设置不合理,造成学生就业难;同时学校对学生就业指导不够,使学生难以树立市场经济形势下新的就业观。

(三)家庭方面

教育不当和缺少健全温暖的家庭环境,是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有些家长一直忙于工作,疏于对子女的教育,对子女经常训斥,打骂,缺乏感情交流,容易使学生形成冷漠、孤僻、敌对和暴躁的性格;有些家庭父母感情不和、离异,伤害了学生幼小的心灵,以致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有的家长期望值高,管教过严,使学生心理压抑;有的家长袒护溺爱,骄纵惯养,使学生思想不成熟、自立能力差。

四、增强中专生心理教育的对策

(一)家庭要有意识的增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教育。

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良好的家庭环境,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在给孩子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的同时,要加强自身的学习,转变错误的教育观念,关心孩子学习,更要主动地与孩子沟通,经常了解孩子的心理,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关对策,积极配合学校教育,把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尽量消灭在萌芽状态,引导学生走出误区,使孩子心理和谐、永葆积极地精神面貌。

(二)学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教育的主要活动是在心理和心理-生理活动现象内进行的”(张焕庭.1964)[9]学校应通过多种方式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全面发展的理念之中。学校的教学计划中应增设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课程和相关讲座,向学生传播心理卫生知识和技巧,让学生比较系统的接受心理学常识,了解自身的心理状况,学会自我调节,提高心理素质,促进身心健康成长。

同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如组织演讲比赛、征文比赛、文娱表演、体育竞赛等,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才华,认识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功感。还可以组织郊游、素质拓展、团体活动等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观念,促进学生团结协作,互助友爱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建立健全心理辅导机构,提高心理辅导教师的业务水平,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活动,对学生定期开展心理普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总之,学校应该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机构设置和相关教育措施,保证有不同心理需求健康需求的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帮助和服务。

(三)社会要为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人是社会的单元,个人的生活无不受社会环境的影响。中专生思想尚不成熟,很容易被社会上如盲目崇拜、追求金钱、相互攀比、高消费、读书无用等种种不良习气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也给中专学生带来了一系列心理问题。因此,国家应下大力气政治社会环境,树正气、治歪风,尽量减少社会中不良风气对学生心理健康培养的消极影响。对学生比较关心的一些社会现象和他们比较关注的一些敏感问题,社会舆论、新闻媒体应作出正面的报道,让学生有正确的心理选择。同时,大力规范和发展社会上专门的心理咨询、辅导和治疗机构,随时随地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惑和实际困难,以提高学生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的识别能力和适应能力。

(四)学生个人应增强自身的心理调节能力。

心理卫生知识是学生增进自我了解,并达到自我调适的理论武器。个人应努力学习和掌握心理卫生知识,通过心理健康讲座、阅读心理健康相关书籍等接受教育,并有意识地将所学应用到生活中训练自己。

同时加强心理自我调节,及时寻求心理咨询和帮助,在学校中积极参加各类有益身心的校园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以愉快的心情、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在活动中调节心理,增强意志,丰富体验,增长才智,以促进自身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

[1]郑素芳.中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紧迫性[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8,(9).

[2]徐珂.心理学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特殊作用[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9,(4).

[3]邢海燕、王建华、高向华、卢超奇、包文婷.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9,(23).

[4]胡胜利.中学生SCL-90的验证性因素分析及其常模的比较[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2).

[5]金华,吴文源,张明园.中国正常人SCL-9 0评定结果的初步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6,(5).

[6]罗鸣春,等.中国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元分析[J].心理科学.2010,(4).

[7]韦柳琼.论中专生心理健康教育[J].人文论坛,2009,(6).

[8]姜波.中专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2).

[9]张焕庭.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4.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因子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因子von Neumann代数上的非线性ξ-Jordan*-三重可导映射
一些关于无穷多个素因子的问题
影响因子
心理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