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龙丹
被北欧员工拥戴、被比利时国王颁奖、被欧洲高管亲手脱衣,这种融合与温馨氛围,不是李书福用钱买来的。
2011年是吉利与沃尔沃的整合之年,李书福在沃尔沃的扭亏工作方面,在与沃尔沃管理层融合方面,尤其是在保证高负债的吉利-沃尔沃新组合的平稳运营上,已经初显整合大师的风范。李书福从来没有一年像2011年一样表现出他作为企业家的全球化视野。
2011年是李书福收购沃尔沃之后、就任一个国际化汽车公司董事长的开局之年。他在这一年需要面对的是一个中国民企老板能否领导好一个国际化高端品牌的质疑,中国与西方两种企业文化的共处问题,以及收购沃尔沃欠下的高负债的偿付问题。
李书福交出了不算惊喜却无可指摘的答卷。他在国际商业社会所得到的尊重,让我们相信中国民营企业家完全可以成为优秀的全球商业领袖。
李书福第一年的管理是成功而有突破的。他对沃尔沃的品牌表现了充分的尊重,他提出“放虎归山”策略,让沃尔沃保持了充分的独立性;他认同沃尔沃节能、环保、安全这样的理念,称“沃尔沃是全人类,而不是我李书福的”。
李书福对沃尔沃的尊重还表现在对其企业文化传统的尊重上,他继续保持对于沃尔沃高额的研发支出,也继续支持花费巨大的沃尔沃世界帆船比赛,并把它引入中国。
当然李书福也把他的经营战略融入到沃尔沃的下一步计划。外界报道的很多关于李书福与沃尔沃董事会做“大车”和“小车”的分歧已成初步共识—将设计与生产一款更加高档的沃尔沃汽车。
一年来,吉利不仅通过迅速吸纳具有国际化背景的高素质人才组建了一流水平的全球董事会,而且从产品质量、零部件采购、车型研发到市场营销,全面推进全球化与本土化接轨。沃尔沃全球产销量不断攀升,连续六个季度实现盈利,并发布了新的车型,修订了今后10年的产品计划,沃尔沃轿车经营状况已经由过去亏损的“守势”转为盈利的“攻势”,全球员工满意度达到了创纪录的84%。
李书福的收购并没有让瑞典乃至整个欧洲失望,中国人确实为他们带来了奇迹。
李书福的表现,得到了欧洲社会的高度认同与尊重。
2011年春天,在一次新闻活动上,沃尔沃汽车公司CEO斯蒂芬雅各布亲自为李书福脱衣服。脱衣照片在网络的快速疯传,也可以从一个侧面看出李书福与沃尔沃管理层共处和谐。
《瑞典日报》等欧洲媒体也不吝溢美之词,用“瑞典虎”做标题来形容李书福和新沃尔沃。2011年10月李书福又与比利时王子菲利普会面,并获比利时国王颁发的奥波德二世勋章,该勋章系比利时奖励个人在社会服务中所作的贡献。
要做到这些,显然光有钱是不够的。
李书福在2011年的各个论坛进行了许多人文色彩浓郁的讲演,他说:“如果说吉利和沃尔沃能够形成一个全球型的企业文化,不分人种,不分民族,不分国家,从全人类角度构建一个有竞争力并适应于全球发展的企业文化,这个企业未来就非常有生命力。”李书福并不着急谈赢利。
在世界经济危机尚在欧美徘徊,许多人抛出“中国拯救世界经济说”的时候,李书福有一种人文清醒。
李书福说:“如果说完全用中国市场来拯救一个世界级的、全球化的汽车集团,显然是不切合实际的。沃尔沃汽车公司过去很多年的发展,并不是取决于中国市场的成功。迄今为止,它在中国市场所占的比例还是很低的。”李书福在这一点上与中国民营资本海外扩张的“青春期狂躁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年末李书福被媒体质疑陷于高利贷危局,他因收购沃尔沃而导致的资金链问题又重新被提出来。
但他正面回应说:这不是资金的问题,而是战略的问题。
吉利控股集团2010年年底的资产负债率为73%,而世界500强企业中的欧美大型汽车企业资产负债率一般保持在70%~80%之间。
这个负债水平正如李书福自己所强调的“目前还是可控的”。
与获得欧洲社会的认同与尊重相比,李书福目前在中国的战略推行并不是顺风顺水。目前政府将沃尔沃定位为外资公司,国产基地迟迟未能得到审批,这些将影响其中短期目标的实现。
中国工业评论2011年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