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渐近尾声,2012年悄然将至。中国产业经济发展仍处在深刻的变革当中。在过去的一年里,外部影响和内在动因,都促使“转型”成为中国产业经济发展的关键词。
2011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但如果将2011年放置到一个更长的历史河流中去解读,它又是波澜不惊的一年—这一年发生的许多故事都是之前的“果”和之后的“因”,并不独立存在。因此,在宏大历史叙事中解读2011年是极为困难的,你总会发现来自内心的判断未必总是客观;碎片化的信息梳理起来简直是一个庞大的工程。
要理解2011年所处的产业环境及其意义,需要有一个索引。《2011记忆:影响中国产业经济发展50人》旨在为中国产业经济建立一个年度索引。
产业升级与结构调整自然离不开人的意志。人的洞察力、决断力、忍耐力在发展和转型中占有极大分量。本次专题收录的50位产业经济人物,他们代表了我们正在经历的这个时代的成败得失,他们的故事是时代小说的节选,他们的一小步,就是产业发展的一大步。
唱盛世之太平并非《2011记忆:影响中国产业经济发展50人》的初衷,自然也不是这组专题的功能。如今颂扬的声音不是稀缺资源,你可以从除《中国经济和信息化》之外的许多媒介载体上看到。作为媒体,我们从来更关注忧患,这是媒体的职责所系;作为记者,我们从来只提供事实,这是记者的使命所在。至于结论,一切交由你来推导。
所以你可以看到,这个专题既收录了“双料首富”梁稳根,也收录了“阶下囚”兰世立;既描写了春风得意的钢铁沙皇沈文荣,也描写了风波不断的钢铁巨头杜双华;既包含了黄鸣的笑声,也包含了万隆的眼泪;既收录了霸气外露的张近东,也收录了被称为“道德矮子”的牛根生。在忧患中寻找方向、在亢奋中寻找理智、在失望处寻找希望、在对比中寻找动力,是这次专题,也是我们一直坚持的角度。
在全球新兴产业的舞台上,来自中国的主角们已正装登场—他们不再是施瓦辛格式的孤胆英雄,一个全新的产业领袖时代呼之欲出。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分享这份中式大餐吧。
中国工业评论2011年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