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化与农村金融创新的关联性研究

2012-01-07 09:14秦秀红
统计与决策 2012年10期
关键词:农村金融产业化金融

秦秀红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工程管理与房地产学院,郑州 450002)

在我国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中,资金(金融)支持是其中的关键问题,而事实上资金短缺却在我国农业发展中表现的极为明显。虽然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更多的依靠政府财政投入、农户的自身积累、农业产业化企业的资金盈余以及民间借贷等,并且这些投入也有进一步加大的趋势,但是资金投入的增长还是无法满足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步伐和需求,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农村金融创新获取金融支持成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支撑。为此,需要在我国的农村地区,结合城市金融的发展模式,借鉴发达国家农业生产的经验,重点通过商业金融与政策金融相结合的形式,发展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形成多元化的农村金融体系。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及内在要求,是近年来中国农业与农村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受到了学术界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已经有了不少成果,本文首先对农业产业化与农村金融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机制进行了讨论,然后,应用数据包括分析方法对农业产业化与农业金融的关联性进行了定量分析,最后给出了基于农村金融创新的农业产业化路径和基于农业产业化的农村金融创新路径的选择方案。

1 农业产业化与农村金融的关联机制

1.1 农村金融发展缺乏农业产业的有效支撑

(1)传统农业因其生产方式的原因,对资金的需求较小。中国传统农业极为简单的再生产方式导致其对资金的需求较少,农民的自给自足的生活模式使其能安于现状,从而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也不大;农村经济当中的传统农业比例较重,农民开展农业生产缺少先进经营理念,金融意识淡薄,尚未形成大规模的农业产业去引进资金,而且农村经济当中的内在矛盾依然没有变,即便投入很多资金也转变不成农业发展的生产资本;金融机构之所以对农村经济的支持力度不大,是由于传统农业对金融抑制。传统农业的产业结构过于单一、经营水平较为落后以及市场化程度过低等特殊性,最终产生了明显的需求型金融抑制。

(2)农村金融的发展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单一农业产业结构的严重影响和制约。长期以来,过于单一的滞后的农业结构和农业生产方式,对我国农村金融的改革和发展产生了非常大的抑制作用。农业投入结构抑制了农村金融需求的不断扩大,我国的农业投入结构依然是以自然资源与劳动力等传统要素为基础,农业投入通常趋于产业化程度不高、科技含量不高以及见效速度快的项目,因而,农村金融支持农业效率极低;单一的农业生产结构严重制约了金融机构信贷的投入,由于我国农业生产结构仍然依靠粮食生产,过于单一的传统的农业生产结构,其生产周期较长,资金回收期长,生产成本过高,还有自然灾害等外在不可控因素,极大制约着产业整体的信贷资金的投入;农产品的品质结构削减了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由于我国绿色产品与无公害产品的数量非常有限,大部分农产品的品质较差、安全性较低以及没有完善的质量标准认证体系,使得农产品市场没有较强的竞争力,经济效益较差,从而使得农村金融发展缺乏有效的产业基础。

(3)农村金融的发展缺乏有力的农业产业化主体。基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客观条件,农村金融和农业产业均体现出了发展壮大的巨大的内在动力。但是,由于传统农业很难形成满足金融机构条件的合格的信贷支持主体,而农业的弱质性导致没有产业支撑的高回报农业项目非常少;并且。作为农村金融市场的运营主体——农村商业性、合作性金融机构,为赚取利润与自身的发展,必然要理性分析信贷资金安全性、流动性以及获利性之间的相互关系,传统农业对资金的需求较小,大部分农村资金必然会谋求出路,使得农村金融机构的非农化与城市化趋势不断加剧,最终会削弱农村的经济基础。所以,发展农业产业的合格主体是农村金融发展的必要准备。

1.2 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金融约束明显

(1)在我国农村,对农业产业化企业或农业龙头企业的信用评价体系严重缺位,由此而来的便是农村信用担保机制的严重缺失,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金融机构对农业产业化的信贷力度。相反,农村信用评价体系和信用担保机制的建立和健全,能够使农业产业化企业或空头企业获得更有下的金融支持,企业间的间接融资系统也能够随之建立。但是,目前我国农村在这方面还表现得较为落后,尤其在信贷资金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要求都在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对具有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双重属性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来说,获取贷款的难度水涨船高,这对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壮大极为不利。

(2)由于缺乏高效的对农村金融的监督与管理机制,使得农村金融市场呈现出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状况,这对发展正规的农村金融机构产生了不利影响。基于农业贷款的分散性与民间借贷的隐蔽性,导致行政部门很难对农村金融的进行深入的监管,而对那些不利于正规金融事业发展的地下放贷行为也难以形成有效的打击。此外,在农村信用合作社等相关金融机构无法实现金融业务创新的情况下,它们提供的资金也就往往难以满足农业产业化运营的资金需求,与此同时,民间借贷的手续简单、借贷期限短,这些明显的优势实际上加剧了非正规(甚至非法)金融业务的发展,最终,“民间借贷活跃→农村金融市场被侵蚀→金融机构放贷积极性减弱→民间借贷活跃”的不良循环开始显现。

2 农业产业化与农业金融关联性的定量分析

2.1 指标选择

选用人均农业贷款额(万元/人)为终量指标,计算方法为,人均农业贷款额=金融机构综合信贷收支中的农业贷款/乡村从业人员数。

然后选取如下指标为衡量标准:人均农业机械总动力(千瓦/人)、机耕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比率(%)、机播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比率(%)、机收面积占总播种面积比率(%)、人均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千克/公顷·人)、人均农业产值(万元/人)、人均农作物耕地面积(公顷/人)和林牧渔业增加值占农业总增加值的比率(%),这些指标列示于表1中。

2.2 量化评价方法的选择

为了对农业产业化与农村金融创新的关联性进行进行合理的量化分析,在设定好发展指标体系后,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测度评价方法的选取。目前各类研究所采用的测度评价方法较多,主要有层次分析法(AHP),模糊综合评价法(FSE),人工神经网络法(ANN),灰色模型(GM)等。在分析了上述各类评价方法的优势和劣势后,本文选取了一种客观赋权方法—熵权模糊评价方法来评价农业产业化与农村金融创新的关联性状况。

表1 农业产业化水平和金融创新指标体系

2.3 数据选取和量化分析

根据熵权模糊评价的主要分析步骤,我们从《河南省统计年鉴》中选取表1中衡量指标所对应的18个省辖市的指标数据为样本,对上述指标进行熵值化处理、计算差异性系数、确定各层评价指标的权数、规划模糊评价矩阵、并求得单一评价值来表示待评估县域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状况。计算过程中的主要分析结果列示如下:

首先对上述省辖市的评价指标进行熵值化处理,然后根据差异性系数和各层评价指标的权数的分析过程,计算得出各评估省辖市的模糊评价矩阵,接着计算得出各评估省辖市评价指标的熵和熵权值,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各城市评价指标熵和熵权值

最后根据《河南省统计年鉴》(2008~2010)三个年度中河南省18个省辖市所对应的指标数据,计算18个城市农业产业化与农村金融创新的关联性状况列示于表3中。

表3 2008~2010年度河南省18个城市农业产业化与农村金融创新的关联性状况比较

通过表3的评价结果可知,河南省2008~2010年各市的农村金融对农业产业化的关联情况并不平衡。其中周口、南阳和平顶山市的效率较低,而郑州、开封、焦作市的效率较高。同时,还可以得出的结论是,金融对农业支持大的地区,农业产业化水平较高;反之,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而要想实现农业产业化的有力发展,首先是要增加金融对农业的投入,并且提高和增强人均农业机械总动力、机耕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比率、机播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比例和机收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比率,以及人均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人均农业产值、人均农作物耕地面积和林牧渔业增加值占农业总增加值的比率。

3 农业产业化与农村金融的创新途径选择

3.1 基于农村金融创新的农业产业化路径选择

(1)通过政策扶持等方式,大力发展和壮大农村主导产业,并依靠此类产业和产品,建立起基于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商品基地,最大限度的带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同时,根据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地域特征,对具有鲜明特色的农业项目进行重点培植,在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下,通过资源禀赋的获取方式和使用方式,打造农业产业化区域的比较优势,以此来形成具有明显区域特色的农业主导产品区域和支柱产业区域,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此外,还有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道路上的龙头企业的示范作用,创新工作方式,实现农户经营与市场经济的有效联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促进农民增产增收,而在龙头企业的培育方面,需要增强其对市场信息进行敏锐发现和捕捉的能力,以及产品研究与开发和为农户提供全面优质服务的能力,使其实力更加雄厚、业绩不断提升、规模持续扩大、市场竞争能力不断增强。

(2)持续加强农业产业化的政策扶持广度和深度。各级政府应将实施农业产业化作为一个战略过程来实现,通过改变产业结构,压缩或者释放低效农业,发展和聚合高效优质农业的方式,为农业产业化铺平道路。同时,吸引社会资金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较高层析的农业产业化项目进行投资,通过“强强联合”改变农业的生产布局,通过合理规划农业地区的经济格局,建立和完善农业产业化的政策体系和地理分布。

3.2 基于农业产业化的农村金融创新路径选择

(1)对民间资金进行正确引导,使其投入到农业产业化的建设中来。作为一种传统的信用形式,民间借贷的历史久远,并且一直被社会所普遍接受。可以对民间资本进行有效引导和监督,使其在接受法制管理的条件下,获取更加宽广的发展空间,以此来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农村金融体系构成进行必需的补充和辅助。

(2)为了激活农业产业化的运营模式,需要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对农业发展的作用,以市场和社会发展的双重标准为导向,对职责进行重新定位,引导相关企业向规模化经营发展,对具有一定发展潜力、能够适应市场需要的农业产业化项目进行重点扶持,以此实现农村金融和农业产业化的双赢局面。

(3)强化农村保险市场的风险管理功能,完善农业产业化企业信用评级和担保的机制。不断完善相关企业尤其是龙头企业的信用担保机制,以企业互助担保机构等形式为基础,解决其贷款难的困境;同时,建立相应的或者特定的信用评估体系,通过引导资信评级机构深入农村市场,使农业产业化的相关企业能够获得有效的金融支持,另外,政策性农业保险和商业性农业保险并轨运行的农村保险机制的建立也是势在必行,这是因为,作为高风险的行业,农业生长急需农业保险对农业风险损失的经济补偿,而这一功能是各级政府和任何其他组织都无法替代,也是前所未有的。具体做法是,积极引导和鼓励商业性保险机构进入农村开展业务,建立专门的农业政策性保险机构,发挥其特定的社会功能,只有这样,农业产业化发展才能在全方位保险的护佑下稳健前行。

[1]程文兵.农业产业化与金融支持关联问题研究——基于江西省九江市农村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的实证[J].金融与经济,2008,(10).

[2]朱建华.农业产业化与金融支持关联性实证研究——以湖南省邵阳市为例[J].广东农业科学,2010,(4).

[3]徐冯璐.农业产业化与金融支持相关度的定量分析[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4]朱建华,洪必纲.试论农业产业化与农村金融改革的良性互动[J].财经问题研究,2010,(7).

[5]汤文东.对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的思考[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5,(12).

[6]赵俊英.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证研究[J].商业时代,2010,(10).

[7]罗富民,朱建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理论阐释与个案分析[J].农业经济,2007,(2).

[8]周毅,叶会.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融资困境与金融支持体系建设探索[J].中国农学通报2010,(13).

[9]陈池波,贾澎,张攀峰.农业产业化水平与农村金融供给的关系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

猜你喜欢
农村金融产业化金融
非织造材料产业化新进展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观赏石产业化和金融化初探(一)
富硒有机缓释肥产业化迈出大步
农村金融要多些“乡土味”
君唯康的金融梦
系统产业化之路
P2P金融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