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运动对学生社会适应性提高的比较研究

2012-01-06 02:00蒋兴宏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2年8期
关键词:体校人际适应性

蒋兴宏

(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辽宁 沈阳 110034)

体育运动对学生社会适应性提高的比较研究

蒋兴宏

(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辽宁 沈阳 110034)

采用陈建文的社会适应量表,以166名体校学生和182名普校学生为被试者,对其社会适应进行测量。比较结果显示:1)体校学生和与普校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差异显著,即体育运动院校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明显高于普校学生,特别是心理控制感和心理弹性以及人际适应等方面都有着极其显著的差异。(2)体校高中学生人际适应性高于普通高中学生。主要表现在勤奋上进、怀疑倾向以及内抑性几个因子上显著的高于普校学生。(3)体校本科学生社会适应性显著地高于普校本科学生社会适应性。特别是心理控制感和心理弹性等方面都有着极其显著的差异,体校本科学生在责任心、社会接纳、灵活适应、挑战性、活力以及乐观主义这几个因子显著的高于普校本科学生。

社会适应性;体校学生;普校学生

1 问题的提出

适应性就是心理适应能力,即个体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与周围人们相互交往过程中,以一定的行为积极地反作用于周围环境而获得平衡的心理能力[1]。从非常适应变化到不适应,是长期文化交流在心理上产生的结果[2,3]。适应分为心理适应和社会文化适应,心理适应指心理康乐或者精神健康以及在新文化背景下的满意,而社会文化适应是涉及到学习与新文化相适应的社会技能,处理日常生活问题以及有效的完成任务(Ward 和 Kennedy,1994)[4]。心理适应最好在压力和应对框架内分析(Lazarus和 Folkman,984)[5],而社会文化适应更密切的涉及到社会的学习认知结构(Ward,Bochner,和 Furnham,2001)[6]。社会适应包括社会适应性、社会适应过程和社会适应功能等三个方面[7]。社会适应性又包括:心理能量、心理控制感、人际适应性和心理弹性4个维度,而心理能量是人格结构的动力成分,更多的是把它当作体现在个体社会行为和凝聚在个体人格结构中的心理特征。心理控制感是人在与社会环境交互作用时个体对社会情景的理解和掌控,即维持和表达情感、愿望或冲动等动力性心理和行为。人际适应性是指人际关系适应行为积淀下来的人际适应行为特征和人际亲和能力特征。心理弹性是指人们面对改变之后的情景要求(特别是压力情景和创伤事件)所表现出来的灵活性、变通性行为倾向。

刘建榕、连榕、陈幼贞(2011)曾对福州市不同性别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发展状况进行了研究,发现男女大学生在社会适应性的发展上存在差异,男生在人际适应、角色适应、生活自理适应等方面的发展状况随年级增长呈现波动态势,而女生随着年级增长,在各项适应维度上表现出稳定态势[8]。岑延远(2009)认为个体的竞争性人格对社会适应性有着影响,应该运用多种途径培养青少年良好的竞争性人格以促进社会适应[9]。金玉、潘绍伟(2006)认为学校体育对学生社会适应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10]。王华2011)对运动和非运动群体高中生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发现运动群体高中生在心理优势、心理能量、人际适应、心理弹性等方面的均值分都优于非运动群体高中生[11]。这些研究开始关注了被试的男女性别不同在社会适应性的差异和体育运动对学生社会适应性的影响。鉴于此种情况,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对体校学生与普通学校学生的社会适应性进行比较研究,来探索体育运动对学生社会适应性提高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2 研究方法与途径

2.1 测试对象

随机抽取沈阳市体育学院和沈阳体育学院竞技体校学生186名为被试,回收有效问卷166份,其中男生23人,女生43人。高中组体校学生87人;大学组体校学生79人。

在沈阳某综合性大学以及沈阳市某高中随机抽取96名学生为被试,回收有效问卷182份,其中男生65人,女生117人。有67人为高中生,有115人为在读本科生。

2.2 研究工具

采用陈建文编制的《社会适应性》问卷(陈建文,2001)。对量表的92个测试题目,采用likert 5点自评量表,从“完全符合”到“完全不符合”依次记5-1分。结果表明:x2/df=2.32,GFI=0.93,AGFI=0.85,NFI=0.88,NNFI=0.92,CFI=0.89 这些项目的平均值在0.85以上,问卷具有较高的结构效度和项目效度。测试问卷的同质性信度(cronach a系数)为0.84。

2.3 测试过程

利用普校学生自习时间,以班级为单位施测,体校学生以运动队为单位,利用学生休息时间施测,由经过专业心理学培训的人员负责主试。体校和普校学生完成测试问卷的平均时间是30分钟。采用SPSS11.0进行数据的录入与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体校学生和普校学生社会适应性比较

3.1.1 体校学生和普校学生社会适应性总体比较

表1 体校学生和普校学生社会适应性总体平均数标准差以及T检验结果

从表1可见,体校学生和普校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平均总得分分别为309.35和296.80,两者相差12.55分,经检验,P=0.000 <0.01,表明体校学生社会适应性显著地高于普校学生社会适应性。

3.1.2 体校学生和普校学生在社会适应性各维度上的差异性比较

表2 体校学生和普校学生社会适应性各维度平均数标准差以及T检验结果

从表2可见,体校学生和普校学生在心理控制感和心理弹性以及人际适应等方面都有着极其显著的差异,心理能量也在P<0.05水平上存在着显著差异,表现为体校学生在上述指标上得分明显高于普校学生。本研究对社会适应性各维度的下级因子进行检验,结果见表3。

社会适应性总量表包括16个因子,表3反应出体校学生在勤奋上进、责任心、适应灵活和挑战性4个因子上均显著的高于普校学生的社会适应,在活力、乐群性、社会接纳这3个因子上体校学生也在P<0.05的水平上高于普校学生。说明体校学生不仅仅勤奋上进,有责任心,适应灵活而且还具有挑战性。

表3 体校学生和普校学生社会适应性在各因子上的平均数标准差以及T检验结果

.2 体校学生和普校学生社会适应性在高中文化程度上的差异比较

统计显示,体高学生(87人)和普高学生(67人)的社会适应性总体平均总得分分别为306.87和296.3,两者相差10.74 分,经检验,P=0.015 <0.05,表明体高学生社会适应性显著地高于普高学生社会适应性。

在心理能量、心理控制感、人际适应性、心理弹性个维度上,主要体现在人际适应性上P<0.01。为此,本研究又进一步对体校高中学生和普校高中学生在社会适应性各因子上的差异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体校高中生与普校高中生在勤奋上进、怀疑倾向和内抑性这几个方面存在着极其显著的差异3项均数P<.01。体校高中学生在以上这几个方面的社会适应性显著的高于普高学生。说明不同学校高中学生之间社会适应性存在差异。

.3 体校学生和普校学生社会适应性在本科文化程度上的差异比较

统计显示,体本学生(79人)和普本学生(115人)的社会适应性总体平均总得分分别为309.55和294.8,两者相差15.37 分,经检验,P=2.748 <0.01,表明体本学生社会适应性显著地高于普本学生社会适应性。

在上述4个维度上具体表现在体校本科生在心理控制感P>0.05和心理弹性P>0.05等方面得分明显高于普校本科生,在心理能量(P>.05)和人际适应方面也明显高于普校本科生(P<0.05)。为此,本研究又对各维度上的因子进行了差异检验。

体校本科学生与普校本科学生在责任心、社会接纳、灵活适应、挑战性、活力以及乐观主义这几个因子存在着显著的差异P<0.001-P<0.01。体校本科学生在以上这几个方面的社会适应性显著的高于普校学生的社会适应性。说明不同学校本科学生之间社会适应性存在差异。

3.4 体校与普校学生社会适应性在性别上的差异比较

3.4.1 体校与普校男生在社会适应性上的差异比较

统计显示,体本男生(123人)和普本男生(65人)的社会适应性平均总得分分别为310.463和295.580,两者相差达 14.883 分,经检验,P <0.01,表明体校男生社会适应性显著地高于普校男生社会适应性。

3.4.2 体校与普校女生在社会适应性上的差异比较

而体本女生(43人)和普本女生(117人)的社会适应性平均总得分分别为306.735和297.456,两者相差达9.279 分,经检验,P <0.05,表明体校女生社会适应性显著地高于普校女生社会适应性。

综上分析可见,体校和普校学生社会适应性在性别上存在差异,并且男生女生不同性别都在心理弹性、人际适应因子上存在差异,除此之外,男生还表现在心理能量、心理控制感因子上体校和普校之间存在差异。

4 讨论

(1)本研究证明,体校学生的社会适应性要明显高于普校学生,两者之间存在着极其显著的差异。体校与普校学生的社会适应在同等学历文化程度上,体校本科生要比普校学生社会适应性高。分析其原因可概括如下:首先,从宏观的教育背景来看,我国对于学生的评价从方法到手段基本上都是承袭多年的传统主导思想,未能跳出传统观念的束缚,致使评价的内容结构缺陷明显,过分重视学生的智力发展,忽视学生的心理发展;重视课本知识的教授,忽视学校体育工作与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

体校学生比普校学生强社会适应能力强,这与体育的特殊功能有很大的关系。一是通过体育运动的参与,学生的活动空间和交往空间拓宽了,人际交往能力及协调人际关系能力不断提高。体校学生代表学校参加体育比赛的机会远远超过普校学生,接触的人群和氛围与普校学生截然不同,他们可以参加县(区)、市、省、国家与国际比赛,而普校学生的交往空间一般主要局限于家庭、学校、班级,加之课业负担较重,不重视体育锻炼,社会适应能力差异显而易见。二是体校学生总是经历着比赛中的成功与失败的冲突中,逐渐形成稳定的心理素质心理承受力。体校学生有可能体验着由于裁判员的误判、漏判和错判;观众所发噪声;场地器材的局限性等诸多不利因素带来的负性情绪,没有一定的自我心理训练和心理调试能力,就无法获得成功和胜利,而这种心理成长过程是普校学生无法经历和感受的。三是体校学生在强大体能的支撑下,有着极强的竞争意思和抗挫能力。在遇到压力和运动创伤等一系列问题时,体校学生的灵活性和变通性以及自我控制能力要比普校学生更好,这可能会影响到社会适应中心理弹性和自我控制能力的提高,进而促进体校生的社会适应性发展。

(2)研究中发现,体校高中生与普校高中生在勤奋上进、怀疑倾向和内抑性这几个方面存在着极其显著的差异。这可能与体育高中生更加注意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受高考这一明确目标引导,有更强的竞争意识所影响。他们身上多少会映射出体育健儿身上的拼搏精神,更坚持自我目标并努力实现。但同时,由于文化课成绩上与普校高中生的悬殊差距也常常致使他们觉得别人在以怀疑的眼光看待自己,而刚强的外表、外界的压力使他们将不愉快埋在心里,具有情绪表达的内抑性。相比之下,体校本科学生与普校本科学生在责任心、社会接纳、灵活适应、挑战性、活力以及乐观主义这几个因子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因为大学学习生活更具有自主性,学生自身也更加有自由性,所以体校本科生有更大精力和更大热情投身于富有挑战性、充满活力的体育活动中。

(3)体校和普校学生社会适应性在性别上存在差异,并且男生女生不同性别都在心理弹性、人际适应因子上存在差异,除此之外,男生还表现在心理能量、心理控制感因子上体校和普校之间存在差异。这说明在体校与普校社会适应性作比较的过程中,不论是男生还是女生在个体成功处理应激状态的能力和与人际适应、人际亲和能力方面,体育生要优于普校学生。因为体育生参加体育活动必定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要涉及到与人的沟通、承担各种角色,处理比赛所带的各种突发应激事件。

5 结论

(1)体校学生和普校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存在着极其显著的差异,体校学生的社会适应水

平显著的高于普校学生;特别是心理控制感和心理弹性以及人际适应等方面都有着极其显著的差异。心理能量也在0.05水平上存在着显著差异。

(2)体校高中学生人际适应性高于普校高中学生。主要表现在勤奋上进、怀疑倾向以及内抑性几个因子上显著的高于普校学生。

(3)体校本科学生社会适应性显著地高于普校本科学生社会适应性。特别是心理控制感和心理弹性等方面都有着极其显著的差异,体校本科学生在责任心、社会接纳、灵活适应、挑战性、活力以及乐观主义这几个因子显著的高于普校本科学生。

(4)体校和普校学生社会适应性在性别上存在差异,并且男生女生不同性别都在心理弹性、人际适应因子上存在差异,除此之外,男生还表现在心理能量、心理控制感因子上体校和普校之间存在差异。

由此,我们有必要改革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中的学生评价和教学评价,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方向上,务必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全方位培养学生的人格、品格和体格,遵照执行中央七号文件的要求,保证国家规定的体育课时和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时间,实现符合型人才培养的教育目标。

[1]郑日昌.中学生心理诊断[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4:222.

[2]田澜.我国中小学生学习适应性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2004,2.

[3]Berry,J.W.,Kim,U.,Power,S.,Young,M.,&Bujaki,M.(1989).Acculturation attitudes in plural societies[J].Applied Psychology:An International Review,38(2),185 -206.

[4]Ward,C.,&Kennedy,A.(1994).Acculturation strategies,psychological adjustment,and sociocultural competence during cross - cultural transition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rcultural Relations,18,3,329 -343.

[5]Lazarus,R.S.,&Folkman,S.(1984).Stres,coping and appraisal[J].New York:McGraw - Hill.

[6]Ward,C.,&Bochner,S.,&Furnham,A.(2001).The psychology of culture shock[M].Hove:Routlege.

[7]陈建文.青少年社会适应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结构、机制和功能[J].西南师范大学,2001(4).

[8]刘建榕连榕 陈幼贞.福州市不同性别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的发展研究[J].海峡科学,2011,9(57):17 -19.

[9]岑延远.青少年竞争性人格对社会适应的影响[J].肇庆学院学报,2009,,06:72 -75.

[10]金玉潘绍伟.对构建协调发展的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体系的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4):107-191.

[11]王华.运动和非运动群体高中生社会适应能力与心理健康状况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1(2):68-69.

Comparative Research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Social Adaptability by Sports

JIANG Xing-hong
(Liaoning Basic Education Teaching and Training Center,Shenyang Liaoning 110034)

By adopting Chen Jianwen's social adaptability scale,the paper measures 166 students from sports chools and 182 from students regular schools for their social adaptability.The Comparison the results show that:(1)There is a big difference between sports students and regular students in their social adaptability,i.e.the social adaptaility of sports students is much stronger than regular ones,esp.in their mental control and mental flexibility as well as nterpersonal adaptability;(2)The interpersonal adaptability of sports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s better than regular nes,which is mainly demonstrated in their diligence,skeptical leanings and internal inhibition;(3)The social adaptaility of undergraduate sports students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regular undergraduate students.

social adaptability;sports students;regular students

G807.01

A

1001-9154(2012)07-0071-05

G807.01

A

1001-9154(2012)08-0071-05

蒋兴宏(1966-),男,汉,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小学生体育课堂研究性学习。

2012-05-18

猜你喜欢
体校人际适应性
“对分课堂”在体校语文课堂应用初探——以《囚绿记》为例
44个矮牵牛品种在北京不同地区的适应性研究
微信聊天自我表扬的人际和谐管理研究
天然气管道掺混输送氢气适应性研究进展
人际自立特质、人际信任与合作行为关系研究
搞好人际『弱』关系
舵叶选型及适应性参数优化
2019年全国体校杯足球比赛总决赛在广东清远举行
走到十字路口的业余体校
业余体校击剑训练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