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实施现状实证研究

2012-01-05 02:01姜虹陶琳杨方集周尚谦
关键词:医疗保障新农城乡

姜虹,陶琳,杨方集,周尚谦

(南方医科大学,广东广州 510505)

广东省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实施现状实证研究

姜虹,陶琳,杨方集,周尚谦

(南方医科大学,广东广州 510505)

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目前广东已步入全民医保阶段,基本医保制度已逐步建立,保障水平稳步提高,省内多个地区因地制宜进行制度创新,医保城乡一体化稳步推进。然而,基本医保制度的实施仍存在不足,如:公众满意度水平不高、参保人医保认知度有待提高、卫生资源配置不平衡的现象等。对此,政府应当发挥主导作用,强化宣传效力,公平高效配置卫生资源,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政府公共服务;基本医疗保障;城乡一体化

一、引言

医疗保障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即民众的安全网、社会的稳定器;同时,作为医疗费用的主要支付方,又是医药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也是医改的重要领域之一[1]。我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自实施以来,对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需求,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维护、促进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和持续发展等都有着重大意义。

广东省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政策改革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国内有众多学者对广东基本医保进行了系列研究,吴轶等人对广东公众医疗保障满意度进行研究,得出广东公众对医疗保障满意度评价倾向于正面,但评分偏低[2];申曙光等人运用广东省2004-2007年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数据,得出结果显示,参加新农合农民的个人筹资存在较大不公平性,门诊补偿的公平性优于住院补偿,政府的筹资可以有利于增进新农合的筹资和收益公平[3];王广深等人依据目前广东新农合财政支出的现状以及新农合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优化新农合支出结构,促进新农合发展[4];邓利方对广东基本医疗卫生消费的政策进行研究,建议通过逐步缩小不同医疗保障制度的差距,建立统一协调的医疗保障制度等政策来提升广东基本医疗卫生消费[5];马营提出打破城乡户籍界限,统一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行政管理主体,缩小城乡差距,建设和谐社会[6]。

2011年,在“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广东省迎来了深入实施《珠三角纲要》、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关键时期,如何更有效地把转型升级的成果转化成人民群众的福祉将是政府今后民生工作的关键。在这一宏观背景下,全面总结与评估我省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实施现状对进一步完善我省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广东省21个市就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实施现状所做的17837份调研问卷,按照2010年广东省人大报告提出的主题功能区——珠三角版块(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等9市)、沿海欠发达地区版块(汕头、汕尾、阳江、湛江、茂名、潮州、揭阳等7市)、山区版块(韶关、河源、梅州、清远和云浮等5市)三大区域进行对比分析。调研针对农村居民、城镇居民、城镇职工及医疗机构人员四个群体分别设计独立问卷。整个调研过程发放问卷20000份,回收有效问卷17837份,有效回收率89.19%。调研运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由南方医科大学近千名师生共同参与完成。

二、广东省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运行现状

十一五期间,在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医改方案不断深化,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得到持续健康发展,成为当前政府民生工作实施效果最明显的民心工程之一。

(一)基本医疗保障制度逐步健全完善

近年来,广东省经济社会平稳快速发展,在深化医改方面积极探索,步伐稳健,逐步建立健全基本医保制度,分别在1998年、2002年、2007年实施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职工医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城居医保),在2011年实现基本医保的全覆盖;并在探索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城乡一体化建设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出台了《广东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纲要》,将新农合、城居医保合并实施以及建立全社会统一的基本医保制度纳入规划。

早在2002年,广东省就在建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方面作了积极探索;2003年,制定管理办法加强和规范对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的管理;在2009年,着力规范对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的管理;2010年,首次制定并公示省内的新农合报销目录。

自2004年始,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东莞市以及中山市分别在省内率先实施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2007年,我省就建立城居医保提出实施意见;2008年,全省全面启动试点工作,并在全国率先进行创新职工医保个人账户管理和城镇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医疗费用统筹。

广东省自1997年实行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来,各地已普遍建立起城乡基本医疗救助制度;2010年广东省出台《广东省城乡特困居民医疗救助办法》,把城乡低保、五保对象纳入医疗救助范围,有条件的地方逐步将低收入的老年人、重病或重残的人群纳入保障范围。

(二)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加宽加深

当前我省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已基本覆盖全省城镇和农村,医保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保障范围拓宽,基本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的目标;筹资水平增加,筹资途径多样化,医疗保障能力不断提高;医疗费用控制措施的深入实施,即时结报工作的不断推进都促使基本医疗保障水平稳步提高。

据《2010年广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相关数据,2010年全省参加基本医疗保险5043.2万人,增长10.4%;其中参保城镇职工3000万人,增长17.4%;参保城镇居民2043.2万人,增加1.5%。全省参加新农合农民2726.5万人,比2009年末增长0.9%。全年的城市医疗救助49.17万人次,比2009年增加5.1%。农村医疗救助86.35万人次,减少0.5%。

目前全省职工医保、城居医保最高封顶线平均为28万和8万,有15个市城居医保资助比例已经达到70%以上,还有13个市已经建立了职工医保普通门诊统筹,12个市建立了城居医保普通门诊统筹,确保保障水平继续提高;2011年上半年,省内东莞、佛山、珠海等13个市实现了医保城乡统筹,预计到2011年底前70%以上地市开展基本医疗保险城乡统筹工作。为进一步推进广东省基本医疗保障的发展完善,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民政厅牵头制订并向各市下达任务指标,截止到2011年5月底全省已有一千万农民参加了养老保险。

(三)省内多个地区的医保事业在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广州番禺区2006年初率先探索政府拨款购买服务、“管、用分离”和二元报销的新农合模式,提高筹资和保障水平,减轻农民医疗负担。云浮市2006年推进“双档型”参合,采用分档次、积分制、优惠检查费用等形式,充分调动农民的参合积极性,尤其适合于欠发达地区[7]。珠海市2008年出台了城乡城居医保办法,囊括职工医保、未成年医疗保险、公费和劳保覆盖范围以外的本市户籍城乡居民,实现了城乡统筹、全民覆盖[8]。东莞市2008年实现基本医保的统一,对城居医保、新农合和职工医保进行整合,保障全民医疗卫生需要[9]。湛江市2009年突破参保人身份界定,实行新农合和城居医保并轨运行,引入人保健康,借助商业保险资金提高保障金额,顺利实现城乡医保一体化。广东各地针对农民工数量多、年轻、流动大等特点,普遍出台了低费率、保大病的农民工医保制度,例如珠海市农民工参保个人不缴费,与职工医保可以折算转换,达到规定缴费年限并办理退休后,可以享受与职工医保同等的待遇。为了鼓励发挥中医药“简便快廉”的特色优势,梅州、河源、茂名等多个地区已经出台降低基层中医医疗机构的起付标准等政策。

三、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公众满意度评析

基本医疗保障涉及面广,内部联系复杂,不仅牵涉国家和地区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与参保人的知识文化水平密切相关;同时也包含了政府和社会的责任,又与医疗保险三方(保险者、被保险者、医疗服务提供方)的利益关系,本文选取参保费用、报销手续和比例、起付线等项目,对现行医保制度设计中的基金统筹机制、保障支付水平、资源合理配置等方面内容进行分析考查。

(一)城镇医保体系满意度水平较新农合高

图1 三大主题功能区的医保满意比例(%)

根据针对广东省三大主题功能区满意度测评(见图1),可以看出,广东省内多个地区城镇医保体系的公众满意度较高,同比高于新农合在三个主题功能区的满意度。同一时期下,医保体系中不同的险种间公众满意度存在较大的差异,分析原因主要有:

第一,广东省内区域间新农合的筹资与补偿存在普遍的不公平性,筹资制度上的受益倾向于收入相对较高的农民,低收入者的费用负担相对高于高收入者,筹资与受益的不公平性影响部分参合人对新农合的满意度,更不利于该部分农民利益的实现。

第二,城乡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相对而言,城镇居民和职工的收入普遍高于农民,加上城居医保是自愿原则参保的,能够参保的大多是经济上相对富裕的群体,而经济困难的弱势群体则会被排斥在外,经济条件较好的居民更有可能享受政府提供的补贴及相应的医疗保障,并能承担较高的医保费用,从而提高了城镇医保资金收入和医疗保障能力。

第三,城乡之间的贫富差距造成省内医疗卫生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市,城乡间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不均衡。广东省乡镇卫生院医生学历以大专和中专为主,职称以初级为主,占62.0%,乡镇卫生院医生总体素质偏低,珠江三角洲地区医生学历层次和职称水平也明显高于沿海地区和山区,不同区域医生发展不平衡,综合素质差别很大,临床医生的素质高于防保医生[10]。

(二)省内区域间公众满意度水平不一

由上图3-1还可以发现,经济发达的珠三角版块的公众满意度情况同比低于发展较为落后的山区版块。

通常,地方经济发展越好,家庭平均收入水平越高,政府补贴水平越高,医疗保障范围和能力也会越高,参保人对医保的满意度和认可度也会随之提高。然而调查所得满意度水平与经济水平并非呈正相关,医保的具体实施效果,除了受到经济的影响,还牵涉到参保人对制度是否了解、保障水平是否达到参保人的需求等因素。

究其原因,一方面,根据调查所得,山区群众对医保的认知度高于沿海城市和珠三角,表示“了解医保政策”人群调查中,山区版块的比例数据比珠三角和沿海版块平均高出7.9和7.7个百分点。正确全面了解具体制度政策,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参保人对参保期望盲目过高或者把医保制度和诈骗混淆而引发不满;另外,部分经济较好的群众更可能参加其他商业保险,商业保险中投保人与保险公司建立的是一种等价交换的对等关系,多投多保,少投少保,不投不保,缴费和收益明显相关,优势较基本医保明显。

(三)参保人对起付线和报销比例的满意度偏低

图2 调查对象对基本医保多个指标评价的满意比例(%)

根据图2,可以看出,调查人群中对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多个制度性项目的满意度评价效果较好,反映在我省新医改的实施过程中,医改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获得了广大参保人的认可。

然而,调查结果也反映出群众对起付线和报销比例的满意度较低。其中,在起付线满意水平调查中,职工医保和城居医保满意水平分别仅占31.1%和27.9%;对职工医保报销比例表示满意的也仅有33%,以上几个数据均低于群众对报销手续和范围、参保费用的满意度评价。

此外,针对职工医保的调查中,10%和40%的受访者认为起付线或报销比例不合理是不参保的主要原因,同样的调查在城居医保调查中数据则为10%、35%,起付线或报销比例欠缺合理,影响到群众的参保情绪。事实上,起付线和报销比例的不合理也将降低医保对参保人保障健康的能力。

(四)省内多个地区医保城乡一体化建设取得一定成效

自2004年起,广东的东莞、佛山、中山、珠海、惠州等13个地市已陆续开展探索和实践医保城乡一体化,并根据医改方案,结合各地情况,积极调整,为制度的进一步完善积累了较多的经验。基于在2011年5月对我省已实施城居医保和新农合合并的主要地市,江门、珠海、湛江、揭阳、佛山、清远(六市所属区域、合并实施时间分布适当)的调查,对采集的536份有效问卷进行处理和分析,我们试从合并前后变化的角度,以公众评价为主体进行说明。

图3 调查对象对医保城乡一体化满意度评价

根据调查数据,调查对象对合并后的医保城乡一体化实施情况表示满意的为41.2%,表示不满意为11.6%,主流民意对目前医保城乡一体化的推进是满意的。

根据调查结果(见图3),我们可以知道调查对象对缴费标准、起付线、报销比例、最高限额、药品诊疗报销范围等方面满意度较高;对医保经办机构的缴费、审核、报销等服务规范、高效和医保监管对药品、诊疗、住院等综合医疗费用的控制方面满意度相对较低。调查对象对医保城乡一体化实施后医保基金的运行、监管、安全性表示满意的近40%,表示不满意的不到15%,可见参保人对城乡医疗保障制度基金管理的统筹衔接还是比较满意的,认为合并后的政策更加有利于医保基金的运行和监管。

城乡医保一体化的制度设计要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更要求筹资水平要适应城乡居民的经济承受能力,医保待遇要满足绝大部分参保人群的基本医疗需求。我们将调查对象按照家庭人均月收入的水平分为500元以下、500-1000元、1000-2000元、2000-3000元、3000-4000元和4000元以上六个档次与医保缴费标准的满意度进行交叉评价,缴费标准及医保缴费负担与医保总体的评价服从正态分布,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相关系数r=0.438,p〈0.001,两者存在正相关性。结果显示,收入水平较高者对医保缴费标准的满意度越高,低收入者对医保缴费标准的满意度较低,家庭人均月收入水平4000元以上的,表示满意的达64.2%,500-1000元的表示满意仅40.5%,不同收入水平的人评价差异较大。

经检验,公众对缴费标准、医保待遇以及医保总体的评价三者之间分别服从正态分布。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缴费标准及医保缴费负担与医保待遇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r=0.451,p〈0.001;缴费标准及医保缴费负担与医保总体的评价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r=0.438,p〈0.001;医保待遇与医保总体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r=0.57,p〈0.001;因此,三者间存在正相关性。缴费和医保待遇是公众对医保最直接的感受,且二者之间也存在一定相关性。从公众受益的角度,真正的医保城乡一体化是要达到公平筹资、均等收益,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我省医药卫生事业日益发展,医疗保障制度逐步完善,保障范围逐步扩大,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全民医保”事业的向前发展为我省实现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水准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但是,我们也看到我省现行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仍存在不少的问题和困难,需要不断优化和改良。

(一)参保人对医保认知度不高

人民群众对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正确全面的了解与其主观评价有很大的关联。对公众信息的测评中,我们了解到,各类参保人员对医保相关规定的了解情况并不理想,对城居医保、职工医保和新农合表示了解的分别仅占24%、36%、52%。这表明在新医改实施的过程中,医改新措施的宣传力度还不足以保证广大参保人员对相关改革措施的充分了解。就城居医保而言,26%的受访者不了解起付线,32%不清楚报销范围;在职工医保方面,30%的受访者表示不清楚参保人员范围,28%不清楚参保相关手续,14%不清楚报销手续;在新农合方面,11%的受访者不清楚参保费用,9%不清楚报销比例。

另外,不同经济版块参保人对医保的了解情况差异较大,例如山区版块64%的受访农民表示了解新农合,明显高于珠三角版块(32.6%)和沿海版块(26.4%)的比例。

参保人对于医保制度的认识,除了受参保人的主观意愿影响外,相关信息渠道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在参保人了解基本医保的途径多项应答统计分析中,我们发现超过50%的人表示从报纸书籍等媒体中获取医保制度的知识,其次为政府、村委会和社区宣传。这表明制度性宣传的力度有所减弱,主要原因有医保经办单位业务繁多,宣传力度减弱;社区和村委会工作人员一人多职、工作强度大等。

(二)医疗资源配置不均

我省医疗卫生资源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普遍存在基础薄弱、硬件或软件水平较差的问题。据据《广东统计年鉴2010》数据,2009年全省有62.41%的医院、66.90%的医院床位数、67.23%的卫生技术人员和66.37%执业(助理)医师集中在珠三角版块。2009年珠三角版块每千常住人口拥有医院床位数、卫生技术人员数和执业医师数分别为2.83张、5.8人和2.2人,相当于山区的两倍。省内区域医疗机构的硬件设施水平对比悬殊,沿海欠发达地区及山区的基础设施水平大多停留在较齐全水平,珠三角地区医务工作者中认为其所在医疗机构基础设施水平先进的占18.3%,是山区(3.9%)的近6倍。

医务人员配置不均,体现在乡镇地区优秀医疗人员“引不进来”,在职医务人员专业水平普遍偏低,城市地区优秀医疗人员“走不出去”。在对定点医疗机构的调查中,珠三角版块近半数接受调查医务人员认为最需改善的方面集中表现在增加医务人员人数,提高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等软实力方面;而在沿海和山区版块大多数的受访医务人员认为改善医疗设备等硬件基础设施则较为迫切。

(三)制度未能很好适应流动人员特点和需求

目前,新医改方案仍旧不能很好适应外出务工者等流动人员的特点,人口流出和流入地之间的具体医保项目存在的差异,如医保制度未能基本统一,各地医药三大目录(药品目录、诊疗目录、医疗服务设施)不一致,医保账户的支付比例及住院报销比例也不同,使得医保关系的流转衔接不能自然过渡,造成了异地报销的困难。调查数据显示,68%的外出务工人员认为报销程序繁琐,61%的受访者希望有关于异地报销的特殊政策。现行基本医保制度对流动人员的相关政策仍需要进一步调整,以更好地保障他们能真正受益于医保。

(四)药物价格较高

药物价格是病人医疗费用支出的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合理的药物价格对确保群众的医疗保障水平、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有不可忽视的影响。药物价格一直备受关注,政府也出台了很多相应的政策以调整药物价格,但药价虚高仍是媒体和群众的主流意见。以受访参合农民为例,62.43%的农民表示药价有所回落,24.17%表示药价没有变化,仍有18.13%认为药价没降反而涨了。药品价格涉及公众切身利益,评价存在所谓“自动走低”的“骨牌效应”,但是在对医务人员的调查中,药价的评价仍偏高。33%的受访医务人员评价所在医疗机构的药物价格偏高,认为价格合理仅占49%;另一项对医务人员的调查则显示有23%认为新农合制度实施后药物价格总体上涨,22%认为没有变化,27%认为药物价格下降。医务人员作为医疗行为的参与者,其对药物价格的评价不可忽略。虽然药价得到相关政策一定的控制,但药价偏高问题依然严重,切实减轻参保人医药负担的目标也就不能顺利实现;医疗负担问题也会影响参保人的满意度和续保意愿。

五、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对策

完善的医疗保障制度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安全网”,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是社会公平的“调节器”[11],加强和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具有重大的决策意义。结合本文探讨内容,我们提出以下政策性建议:

(一)发挥政府在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是在社会经济转轨时期设计、逐步推进建立起来的,整体呈螺旋式上升趋势,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与总结中完善。这就要求政府在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立完善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同时注重发挥社会和市场的作用。针对部分经济实力较弱的地区,倾向性增加对其财政投入,促进区域间筹资的公平;发挥医疗保障对医疗服务供需双方的引导和对医药费用的制约作用,严格把关医疗基金的运用;总结借鉴“湛江模式”等成功经验,适当引入商业保险提高保障能力和保障水平;建立社会保障预算,在复式预算的原则下,建立专门的社会保障预算,以全面反映社会保障收支规模和结构,进而对社会保障资金运行进行有效管理与监督,确保社会保障资金的安全、规范与有效。

(二)提高基层医疗水平,进一步完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

在全面推进卫生医疗机构综合改革的同时,要以提高服务质量,合理控制医药费用为目标,满足群众的就医需求。制定合理政策,提高基层医疗工作人员的待遇,引导优质医疗人才资源向基层输送;加强和稳定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全科医生的培养培训,着力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水平和质量;集中力量解决部分欠发达和落后地区的医疗硬件资源建设,改善其卫生服务状况。

(三)确保基本医保宣传工作的有效性

首先要确保制度性(政府、社区和村委会)宣传途径的效力,采用多种形式和多种途径开展政策宣传活动,保证基本医保政策宣传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多种新闻媒体,在非制度性途径利用效率逐步提高的同时,职能部门要关注政策的动态发展,适当引导新闻媒体对新政策的解读,防止过分夸大或误导。加强医务工作者的医保业务学习,使其在诊治过程中更好地发挥医保政策的作用、为病人争取福利,促进医改惠民政策进一步落实。

(四)逐步改革药价管理

药品价格改革需以中央管理、统一定价为主;坚持政府调控和市场调节相结合,鼓励创新和支持基本药物相结合,成本定价和疗效评估相结合;同时加强流通环节价格行为管理。指导药价的公开透明制定,有关部门定时接受社会各界对指导价的建议,以提高药物统一指导价的合理性;大力发展药品价格分析人员的培训,同时保持对市场的追踪,及时调整医药价格;各地区根据自身地理位置等特点,针对地方病、多发病、常见病等,把相应的药物更多地纳入可报销药物范围之内,为医务人员在治病过程提供更多的选择,降低参保人的医疗支出。

(五)总结各地的实践经验以推进医保城乡一体化

实施医保城乡一体化要注意保持筹资、医保待遇和医疗服务的公平性,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不同人群之间的服务差距,建立符合医保需要、协调统一的医药卫生管理体制;优化行政管理,整合卫生部门掌握卫生资源配置、医疗需求信息以及社保部门具有较高的基金管理水平的优势;合理设计制度,避免造成所谓“穷帮富”的不公[12];加快省内医保体系信息网络化建设,在管理服务上,由分散、粗放(区域管理、纸质信息、人工审核为主)向集中、精确(统筹协调、电子信息管理)转变,实现医疗保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部分高缴费、高待遇的地区,在一定程度上必须做出利益牺牲,如要认同低缴费、低待遇地区参保者的缴费标准,并将其纳入本地的医保报销体系和保障优惠等,促进医保跨地有效转移续接。

民生连着民心,民生凝聚民力,做好基本医疗保障工作,对于我省医药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广东省已基本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的目标;各地区参保率均保持在较高水平;保障水平大幅提高,受益面进一步扩大;较大程度上缓解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系列民生问题,为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水准,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1]胡晓义.我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行政管理改革,2010(6):23-28.

[2]吴轶,郑方辉.2007广东公众医疗保障满意度研究报告[J].市场研究,2007(12):29-34.

[3]申曙光,孙健,刘巧,周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公平性研究——以广东省为例[J].人口与经济,2009(5): 84-90.

[4]王广深,王金秀.农村合作医疗财政支出研究——以广东为例[J].商业研究,2009(5):208-211.

[5]邓利方.广东基本医疗卫生消费的政策探析[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11(1):67-72.

[6]马营.广东省医疗保险城乡统筹一体化建设的做法及启示[J].卫生经济研究,2011(4):29-30.

[7]朱金鹤,崔登峰.广东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绩效、制度与模式比较[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1(4):290-292,298.

[8]陈一丹,汪文新,卢祖洵.珠海市社会医疗保险覆盖率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09(2):22-23.

[9]吴凤清.“三个统筹”领衔广东模式[J].中国医院院长, 2009(14):28-36.

[10]郭艳芳,陈少贤.广东省乡镇卫生院医生人力资源现状分析及政策建议[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6(12):15-17.

[11]安智博.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建构研究[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6(1):47-49.

[12]朱俊生.“扩面”与“整合”并行:统筹城乡医疗保障制度的路径选择[J].卫生经济研究杂志,2009(12):19-22.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Basic Health Care System in GuangdongProvince

JINAG Hong,TAO Lin,YANG Fang-ji,ZHOU Shang-qian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Guangzhou,Guangdong 510505)

The basic health care system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meeting people’s increasing demands for medicine and health, improving people’s living standard,and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 harmony.At present,Guangdong has entered the stage of“universal health coverage”:the basic health care system has been gradually established or refined,the security has been on steady increase,many areas of the province have introduced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based on their own conditions,and the integration of rural and urban health care is being consistently advanced.However,there exist shortcoming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basic health care system,such as low public satisfaction,the beneficiaries’inadequate understanding of the system,and the unbalanced distribution of health resources.Therefore,we propose that the government play the major role in strengthening publicity,justly and efficiently distributing health resources,and making positive efforts to push forward the integration of rural and urban health care.

basic health care;integration of rural and urban health care

C 913.7,D 57

A

1001-4225(2012)02-0083-07

2011-11-30

姜虹(1969-),女,陕西西安人,医学博士,南方医科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

陶琳(1980-),女,湖北孝感人,南方医科大学团委秘书长;

杨方集(1989-),男,广东普宁人,南文医科大学临床医学本科生;

周尚谦(1990-),男,广东清远人,南方医科大学临床医学本科生。

汪小珍)

猜你喜欢
医疗保障新农城乡
医疗保障
城乡涌动创业潮
新农人时语
深化军队医疗保障改革新举措的探讨
新农人时语
从医疗保障向健康保障迈进
贵州:三重医疗保障网精准扶贫
新农人时语
新农人时语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