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党务工作者选配方式提高非公经济组织党建水平

2012-01-01 00:00:00
群众 2012年6期


  近年来,江苏在对非公经济组织党务工作者的职业化管理中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在“选、育、管、用”等环节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加速了非公经济组织党务工作者队伍职业化建设进程,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特别是在“选”的环节,有很多值得总结的经验。
  高标准选聘党务工作者
  由于非公经济组织党组织的工作环境和任务不同于传统的国有经济组织,党组织开展工作的难度较大,对党务工作者的素质、能力要求也很高。针对非公经济组织开展党建工作难度大的特点,江苏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选聘非公经济组织党务工作者。
  坚持选择党务工作者的原则。一般都坚持“以岗选人,人岗相适”的原则,在广泛征求企业业主和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从多方面制定选聘标准,使选出的党务工作者符合“有利于企业发展、有利于作用发挥、有利于组织管理”的总体要求。
  坚持有一定的党龄和党务工作年限。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是个新领域,如果党务工作者没有从事过党务工作的实践是很难适应的。江苏在非公经济组织党务工作者的党龄和党务工作年限方面有明确要求。比如海门市委组织部明确要求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党龄在5年以上,有从事党务工作3年以上的经验。
  坚持较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各地选配党务工作者都强调是复合型人才,既党性观念强、有实践经验,又懂经营会管理、善于做群众工作。如2009年南通市出台的《关于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意见》,对党务工作者提出“四强”的要求:党性观念强、敬业精神强、业务素质强、工作能力强。
  多渠道产生党务工作者
  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江苏已经形成了以内部培养选拔为主,上级选派、社会选聘、双向选择为辅的配备非公经济组织党务工作者的路径。非公经济组织党务工作者的产生方式主要有内选、选派和外聘三种。
  通过内选把优秀党员培养成党务工作者,内选就是在非公经济组织内部通过党员或党员代表从企业内部推举党性观念强、懂经营会管理、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党务工作者。积极把生产经营骨干培养成党员,把优秀党员培养成党务工作者。内选正逐渐成为占主要地位的产生方式。徐州铜山还实行“两推一公示”的方法产生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即在企业全体党员、职工代表和董事会、经理层这两个层面进行两次民主推荐,产生人选在企业内部公示7天后报所在镇党委同意。
  同时鼓励具备条件的规模以上非公经济组织采取“公推直选”方式产生党组织书记,即通过公开推荐候选人、党员大会(职工代表大会)直接差额选举等程序,产生党支部委员、书记和工会委员、主席,选出党员职工信任的“主心骨”,增强企业党工干部的荣誉感。2005年昆山市在外资企业中首次试行党支部书记直选。2008年,常州天宁区在全市首家试点非公企业党组织领导班子“公推直选”,为在新形势下扩大党内基层民主进行了有益尝试。“公推直选”方式体现了非公经济组织党员的主体地位,增强了职工对非公经济组织党组织的公认度,激发了非公经济组织党组织活力,有力地推动了非公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
  通过选派提高非公党组织建设水平。选派分为选派专职书记或书记、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
  在选派专职书记或副书记方面。企业内如没有合适的党组织书记人选,先由上级党组织选派党建工作经验丰富的干部担任党组织书记或副书记。2008年在连云港市赣榆县开展的“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规范化建设年”活动中,从县级机关选派10名科级党员领导干部到规模以上非公企业担任专职党组织副书记。
  在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方面。在非公经济组织中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是基层党建的新课题、新领域,也是新形势下加强非公党建的新探索、新实践。在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方面,除了上文提到的选聘标准外,在选派途径、范围、方式上也有较成熟的做法。在选派途径上,从乡镇机关、村居党组织、与非公经济组织联系紧密的单位党组织、退休和退二线的党员干部、复转军人、大学生村宫中等多个渠道选派。在选派范围上,具备条件的非公经济组织及时建立党组织,对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有些地区进一步拓宽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的范围。在选派方式上,为了从源头上提高这支队伍的整体素质,在选派过程中,坚持个人自荐、单位推荐、组织考察相结合,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努力让企业业主满意、职工群众满意。
  个别地区在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的基础上,还选派党建专员。党建工作指导员是一种松散的指导方式,一般是一个人负责联系多家企业,每周只到企业指导一到两次。为变这种松散的指导方式为紧密结合型指导方式,连云港市委组织部试行“党建专员”模式。党建专员主要从年龄偏大的现职区管领导岗位干部中选派,让他们在更加广阔的社会舞台上贡献力量。根据要求,“党建专员”要当好组织建设的“引导员”、政策形势的“宣传员”、上下沟通的“信息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企业发展的“服务员”。“党建专员”模式有效地提升了党务工作者的业务素质,提高了“两新组织”党组织的规范化建设水平。
  通过外聘发挥市场化在非公党建申的作用。通过市场化运作的形式,面向全社会对外招聘党务工作者。昆山在这方面力度很大,先后5次面向社会公开招聘18名非公经济组织专职党务工作者,将283人列入后备人才库。其他地区如南京玄武区利用自管党费向重点非公经济组织“采购工作岗位”,实行岗位聘用合同制,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党务人才。
  注重后备人才储备
  针对非公经济组织多变性和从业人员流动性强的特点,建立党务工作者人才库,对党务工作者实行动态管理,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及时调整和充实非公经济组织党务工作者。
  坚持多方面选择后备人才。首先,有针对性地在非公经济组织内部培养和发展一批具有一定党群工作经验、适合从事党务工作的优秀党员业主、中层以上管理人员、业务骨干来担任党务工作者。其次,在非公经济组织外,积极物色有较高党性观念和党建工作水平的人员,比如党政机关、社区、企事业单位在职、退休或退“二线”、具有党建工作经验的党员干部,将他们纳入非公经济组织党务工作者人才库,如果有需要,就推荐、鼓励他们到非公经济组织中担任党务工作者。2004年以来,通州连续3年组织开展50%机关工作人员投身经济一线帮办企业活动,由组织部、各镇党委、开发区工委从机关副科级党员领导干部或中层干部中选派人员到企业。
  坚持制度创新。在建立非公经济组织党务工作者人才库的过程中,江苏实行非公经济组织党务工作者资格认证制度。如南通以县(市)区为单位建立非公经济组织党务工作者资格认证体系,积极鼓励有志于非公经济组织党务工作的党员,特别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退休或退“二线”、具有党建工作经验的党员干部参与资格认证,经统一培训、考试合格的,颁发非公经济组织党务工作任职资格证书,纳入非公经济组织党务工作志愿者人才库。非公经济组织党务工作者资格共分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等级,每个等级均设相应的认证条件。对已经获得资格认证的非公经济组织党务工作者,实行年检和验证制度,每年进行一次专项年检。年检不合格的,取消其任职资格证书效力。非公经济组织党务工作者岗位空缺时,采取组织推荐、双向选择等形式,优先从人才库中选取。新任非公经济组织党务工作者一般应具有相应任职资格。
  通过多年实践,江苏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支政治上靠得住、业务上有本事、方法上会创新、群众中有威信、单位中有地位的非公经济组织党务工作者队伍,有力地促进了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开展和非公经济的发展。口
  (本文为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经济组织中党建问题研究”(09JD035)的阶段性成果。执笔人:张加华、董连翔)
  责任编辑: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