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创意产业成为经济转型发展的强大引擎

2012-01-01 00:00:00
群众 2012年6期


  <一>
  创意产业是在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新型经济形态,1999年创造产值220亿美元,并以每年5%的速度递增,有着巨大经济效益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是本世纪全球最有前途的产业之一。密切关注和深入研究世界创意产业的发展,准确把握产业发展的动向,对于江苏转型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结合考察和研究的情况,谈谈新加坡在这方面的做法以及带给我们的启示。
  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的最南端,面积714.3平方公里,总人口518万,是一个自然资源极其匮乏的城市国家。上世纪90年代的东南亚经济危机爆发后,为了给本国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向多元化、全球化的方向发展,新加坡加速发展以文化艺术、设计和媒体为主体的创意产业,将创意产业作为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的引擎之一。经过十几年的努力,目前在该国从事创意产业的公司已超过1万家,直接从业人员10多万人,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5%,同教育、医疗保健并驾齐驱,成为新加坡的重点产业。
  (二)
  新加坡创意产业的发展历程。新加坡政府十分重视科技创新,强调以知识、创新及才能而不是成本来参与竞争。1997年,设立“亚洲创新奖”。1998年,将创意产业定为21世纪的战略产业,并出台《创意新加坡》计划,对新加坡的创意产业发展的目标和路径进行规划。2000年3月,出台《文艺复兴新加坡的文化与艺术》的发展报告,以发展为如墨尔本与香港等地区性的文化中心为短期目标,以发展为如伦敦、纽约等文化资本城市为远景,提出由建设文化硬件基础的阶段步入开发软件建设阶段的建议。2002年,成立“创意工作小组”,专门分析创意产业的现状,确定发展战略和政府的对策。同年9月25曰,工作小组公布了第一份工作报告——《创意产业发展策略:推动新加坡的创意经济》,称要树立“新亚洲创意中心”的声誉,要成为“一个文艺复兴城市”、“一个全球的文化和设计业的中心”、“一个全球的媒体中心”,提出到2012年创意产业的增加值翻一番,GDP的占比率提高到6%。
  新加坡创意产业的重点领域。新加坡政府依据本国创意产业的优势,明确制定了创意产业的发展领域,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文艺复兴城市2.0”。该计划是延伸2000年文艺复兴城市的规划而来,主要是公共部门集中资源以发展文化艺术基础建设,藉此培养创意人才与观众,就经济发展的角度,由几个相关部门共同合作开发文化艺术活动的经济潜力,包括新闻与艺术部及新加坡旅游局都涉及此计划。除了公共部门的参与外,文艺复兴城市2.0还建议发展创意市镇以整合艺术、商业及科技的概念来规划地方发展,并建立当代博物馆以展示各国的当代艺术设计,同时推广艺术与文化创业精神。二是“设计新加坡”。以设计能力来增加新加坡企业与国家竞争力,藉由不同层面的设计为新加坡增加价值,这个规划包括协助企业将设计视为一种工具来规划商业策略,以刺激创新与经济成长。就国家的层次来说,则建立国家设计局以鼓励设计专才、商业界积极发展使用设计,以由上而下的带领产生协同效应,提升设计能力与质量,形成有力的设计网络。三是“媒体21”。试图在新加坡形成一股活跃的媒体生态,以建设新加坡为一全球媒体城市。在此概念下,新加坡以建设一个同时具工作、生活、玩乐与学习功能的城市为目标,鼓励实验与创新来发展高附加值的媒体研发与制作,同时定位新加坡为媒体的交易中心,以各种优惠方案吸引媒体资本进驻新加坡。另外拓展海外市场,透过与外地人才及企业的合作,将原本仅在国内销售的媒体内容出口到其它国家。
  新加坡创意产业的主要特点。总的来说,新加坡创意产业的特点主要有三:一是政府的积极推动。随着全球新经济的出现和放松管制潮流的兴起,新加坡政府的管制模式也在发生变革,在文化方面开始由严格控制向放松管制方向发展。2000年制订的新世纪文化发展战略《文艺复兴城市》提出政府在5年内增拨5000万新元投资文化艺术的发展,对新加坡迈向“文艺复兴”城市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二是重视创意人才的教育和培养。创意产业的高速发展依靠创意人力资本的投入产出和创意阶层的崛起,创意人才是推动创意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新加坡在培养创意产业人才上作了很大的投入,重视软环境建设和软力量培育,着力营造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廉洁高效的治理环境,透明公正的法制环境,规范诚信的市场环境,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绿化洁净的生活环境,逐步开放的国际环境,整体优化的人口环境,以充分培育和发挥本土的文化力、科技力、管理力、制度力、凝聚力、人才力等软竞争力。三是充分整合多元文化资源。新加坡是一个多元种族的社会,其文化资源也是多元的。源自于汉人文化为主体的中国民间文化,在多元种族的社会文化环境下、在多元文化的互动中,演化和发展出新加坡的华人民间文化。新加坡充分整合多元文化资源,发展特色文化,利用特色文化催生特色产业。这体现了新加坡在吸纳现代文化理念上有很强的接受力和包容力。
  (三)
  资源有限,创意无限。新加坡仅用十几年功夫,就把本国打造成亚洲创意经济中心,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令人折服,发人深思,作为近邻,我们江苏与其有着密切的交往,应进一步利用地理优势和传统根基,积极汲取和借鉴该国的经验,借以促进自己的创意经济发展,加快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
  高度重视创意经济产业发展。纵观新加坡以及其他发达国家的创意产业发展史,我们不难看到,发展创意产业都是传统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转型。创意产业与文化密切相关,江苏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这些都是我们发展创意产业的优势。从现阶段来讲,江苏发展创意产业,也是全省实现从制造向创造转型的关键。因为创意具有很强的经济功能,创意和文化在经济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所以发展创意产业,将会使江苏的创造能力大大增强。
  着力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创意产业中最有“创富”价值的是知识产权,所以创意产业的发展必须要有健全的知识产权利用和保护体系,包括相应的法律法规作保障。没有知识产权的保障,创意产业的发展就失去了动力源。应针对创意产业发展遇到的现实问题,制定专门的经济、法律政策,为我国创意产业的发展营造一个规范、健康、有序的外部环境。同时,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产权保护的良好氛围,加大对侵权、盗版行为的打击力度,刺激创意产品的生产和消费。
  积极培养多层次的创意人才,人才是创意产业起飞的前提条件,也是保证创意产业持久发展最重要的条件。因此,我们必须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发达国家创意产业的成功发展无一例外都是依靠具有创新性思维的人才发展起来的。新加坡等国都非常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通过教育培养全面的创新意识。因此,我同相关部门和机构都应该积极推出或筹备创意人才培训项目,培养一批有创新思维、善于运用先进技术,能够设计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原创作品的创意人才,突破产业发展瓶颈,使创意产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又一新增长点。
  切实选好创意产业的切入点。创意产业要有独特的产业定位,不能一哄而上。可以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选择创意产业的切入点。如有的地区适合发展以文化为中心的创意产品;有的地区适合发展以设计为主的创意产业。特别是在文化领域,应该充分发挥我国文化与历史底蕴深厚这一优势,将发展创意产业的思路放在将传统文化与创意文化有机结合上:一方面,利用现代化的数字手段对传统文化和历史进行保护;另一方面。将丰富的传统文化和历史元素进行提炼,使之升华到创意文化产品,并尽快形成产业化,走出国门参与同际竞争。
  努力打追高效完善的产业链。创意产业链的形成,同样需要不同企业之间的分工协作。分工协作的曰的,是让每一个参与协作的企业具有更高的专业性、更突出的核心专长和核心技能,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创意人才往往习惯于把精力集中在原创创意上,对于市场推广缺乏足够的经验和兴趣,而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创意产业管理团队中也往往缺少营销人才。在这种情况下,建立健全市场中介体系,通过中介组织把创意与市场连接起来,是一条重要的渠道。同时,加强创意产业园区等载体建设也是完善创意产业链的一个有效办法。通过创意产业园区将相关的各种企业、研发机构、工作室、艺术家等组合在一个空间,不但可以降低开发的成本,而且在相互的穿插渗透中还能形成新的组合,更好地推动创意产业加快发展壮大。(作者系中共无锡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责任编辑: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