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历来是我国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的地区。文风兴盛,才人辈出,诗词文化基础得天独厚。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的诗词文化事业不断得到发展和繁荣。众多诗词组织有如雨后春笋,遍布城乡。1986年7月6曰江苏省成立了诗词协会,省市两级诗词协会现有会员9000余人,基层诗社会员约有3万人。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全省诗人词家和广大诗词爱好者,积极开展诗词创作和研究活动,创作了大量讴歌党和社会主义、讴歌伟大祖国的壮丽江山和伟大建设成就、讴歌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国主义精神、艰苦创业精神和乐于奉献高尚品德的优秀诗篇,为繁荣江苏诗词事业作出了显著成绩。
近些年来我省诗教工作蓬勃兴起,在全国名列前茅,成为中华诗词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特色,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起到了独特的不可替代的重要教化作用。孔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在多种文学形式中,能够“正得失、动天地、泣鬼神”的,莫过于诗。中国是诗国,亦是世界上最重视诗教的国家。中华诗词的主体内容博大精深,意存高远,绵延不绝,具有极大的政治影响力、思想凝聚力、道德规范力和艺术感染力,发挥了滋养心灵、净化灵魂的社会教化作用。
具体说,一是激发了爱祖国、爱人民、爱家乡、爱亲人的深厚情感。如,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就抒发了对祖国最忠诚最深厚的感情,成为爱国主义的生动教材。二是鼓舞了奋发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力量。如,乐府《长歌行》的“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总是激励着人们积极进取,无愧人生。三是弘扬了淡泊名利、分清荣辱的传统美德。如,杜牧的“莫言名与利,名利是身仇”,孟郊的《游子吟》,启示人们以德为先,诚信为本,孝亲敬老。四是尝到了体察民情、清正廉洁的为宫之道。如,李绅的“锄禾曰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郑板桥的“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乌纱掷去不作官,囊中羞涩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况钟的“清风两袖朝天去,不带江南一寸棉”,弘扬了清正廉明之气,鞭挞了贪污腐化之人。五是发挥了启示哲理、开拓智慧的认知功能。如,王之涣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苏轼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为世代传诵而被视为观察认识事物的正确方法。六是表达了期盼国家统一和人民团结的深切感情。如,陆游的《示儿》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曰,家祭无忘告乃翁”;于右任的《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真是痛彻心扉,感人肺腑。还有许多,不一而足。
正是由于中华诗词等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化、熏陶,世代中华儿女养成了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爱国爱民,勤劳智慧的高尚品德,铸就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在今天来看,中华诗词这些丰富内容,也符合中央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弘扬中华诗词文化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根据党中央关于“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精神,大力推动中华诗词文化的发展和繁荣,使之成为影响时代、鼓舞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条件的曰益改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不断提高,中华诗词改革创新的呼声持续响起。我们深深感到,在优秀文化的世代传承中少不了中华诗词,在新形势下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也少不了中华诗词,这是时代的需要,人民的需要,也是中华诗词本身发展的需要。
诗教的“集结号”首先在校园吹响,接着,校园诗教逐步扩大为社会诗教(合称诗教“六进”:进校园、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景点),同时“诗词之乡”创建活动持续发展,方兴未艾。目前江苏已建成省级“诗词之市”1个,“诗词之乡”11个,涌现诗教先进单位184个,先进个人224人;全国诗词之市1个,全国诗词之乡9个,全国诗教先进单位18个。许多地方党政领导把创建“诗词之乡”活动视为提高全民素质显示地方软实力和树立文明形象的一个品牌,给予高度重视,积极开展争创工作,获得了社会的广泛支持和认同。在这些诗教活动中,人们经常诵读古今诗词名篇,广泛开展诗词创作、交流、评选活动,教育熏陶了青少年学生和广大人民群众,发挥了诗词的思想道德和文化艺术的社会教化功能,推进了精神文明建设。邗江头桥中心联合小学汤唯同学写道:“闻鸡起舞莫贪眠,奋发读书任在肩。四化途中须猛进,争骑快马再加鞭”,从小树立为祖国而刻苦学习的志向。淮安市城管局环卫女职工陈妍在诗中这样说:“迎曰挥戈动垢尘,暮星伴舞入黄昏。一年四季不言累,坦坦荡荡城管人”,表达了对本职工作的光荣感和自豪感。近10年来,我省先后召开了三次全省诗教经验交流会暨先进表彰会。与此同时,中华诗词学会两次与我省联合召开全国诗教经验交流会,介绍江苏诗教工作的经验,社会反响良好。
在新形势下,为了深入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精神,应把弘扬中华诗词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工程,充分发挥诗词文化在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为把我省建设成为文化强省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江苏多年来已经积累了繁荣和发展诗词事业的丰富经验:
一是加强重视,积极投入。各地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对诗词文化工作的指导。凡是领导重视诗词文化工作的地方,都自觉地把中华诗词列为社会主义三个文明建设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中华诗词事业得以繁荣发展的根本保证。各相关部门要在领导指导下积极配合。凡是宣传、教育、文化等部门把弘扬中华诗词这一优秀传统文化瑰宝,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课题,列入当地国民教育计划的地方,诗词教育和创作事业都蓬勃发展;凡是广播、报纸、电视、文化刊物和文化网站等宣传媒体积极主动为中华诗词开设栏目的地方,中华诗词的创作普及和传播就丰富多彩、欣欣向荣。
二是春风化雨,润泽众生。充分发挥诗词在全社会的教化作用。要使诗词教育工作成为提高青少年人文素质和思想道德教育,推进社会主义三个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必须经常持久地开展校园诗教和社会诗教工作,以诗教“六进”,积极开展创建“诗词之乡”、“诗词之市”的活动形式,扩大和巩固诗教的社会效果。同时,发展壮大诗词创作队伍,使诗词文化事业后继有人,兴旺发达。
三是精品力作,做响品牌。精晶力作,是一个时代文化繁荣发展的根本标志。提倡“精品战略”,首先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正确方向,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中心开展诗词创作,更多地推出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诗词作品。按照当代诗词的精品标准,尊重诗歌创作规律,组织创作班子,培养创作诗人,策划组织主题,努力推出民族化、大众化、现代化的精品。
我们要在江苏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继续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决定》精神,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改革创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诗词文化,为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文化强省而作出新的更大努力。
(作者系江苏省诗词协会会长、原江苏省副省长)
责任编辑: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