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份抵抗遗忘的努力都值得尊重

2012-01-01 00:00:00黄集伟
美文 2012年5期


  【呆立荒坟前,自语竟半天】 语出画家老树画画大年初一微博:“昨日去上坟,大雪满空山。呆立荒坟前,自语竟半天。母亲驻这里,我过什么年?”这段顺口溜朴素直白,可在我读来,它仍留足了让人泪眼婆娑的空间,有一抹思念之风从那儿吹过来,酸甜参半。
  
  【新闻自由指数】 来自作家杜然推荐,语出网友BBC李文微博:“‘无国界记者’组织发表了一年一度的全球‘新闻自由指数’。芬兰再度名列榜首。中国台湾位居第45位,比2010年上升了3位,中国香港则名列第54位,比前一年大跌了20位。至于中国大陆则在179个国家中名列174位,比2010年下跌了3位。排在中国大陆之后的依次是伊朗、叙利亚、土库曼斯坦、朝鲜和榜末的厄立特里亚。”
  
  【维修性拆除】 梁思成林徽因故居被拆事引发广泛关注。据南方都市报报道,梁林故居被拆系开发单位“维修性拆除”。针对这一“维修性拆除”,剧作家史航说:“日本反战电影《海与毒药》有句台词:‘在这个人人都在死去的时代,你却想单单留住一个人吗?’我相信,“拆”已成国家宿命,因为源自资本心魔。所有强拆、隐拆、异地重建、维修性拆除,骨子里都是一回事,就像蝗灾,是前仆后继不计后果的吞噬。”
  
  【签证歧视】 语出财新网新一期,原文标题是《穿越签证歧视》。文章里,报道记者曹海丽、叶逗逗所谓“签证歧视”包含国家歧视、官民歧视两层含义。“出入境旧制惯性仍存,官民有别依旧,跟不上国人对便利的需求。”
  
  【为了一就是一而不是零或者二不多不少正好是一的过去】 语出学者刘瑜专栏新文,原文标题是“象一滴水一样——纪念高华老师”。归结高华历史勘探的价值,刘老师说:“高华这样‘不识时务’的历史学家则是在带领人们出走,突破对记忆的这种封锁……我想象那个画面,觉得无比动人,仿佛看见一个地质学家在翻山越岭,搜寻过去留下的遗迹,试图告诉我们这里曾经有一个湖泊,那里曾经有一个冰川。”他“不是为了‘美好的未来’,不是为了‘欣欣向荣的今天’,他的努力仅仅是‘为了过去’,为了一就是一、而不是零或者二、不多不少正好是一的过去。”
  
  【红派壹号】 来自媒体报道。据南方都市报报道,“一款自称专门为领导干部量身定制的平板电脑‘红派壹号’蹿红网络,单机售价达9999元。按官网的介绍,其旨在方便领导干部网络问政和移动办公。红派科技的法人代表刘鲜日向南都记者证实,其用户定位就是领导干部,目前没有在市场上公开销售,提供的主要是与平板电脑打包的内容服务。”
  【他将自己的信仰精炼提纯做成了个霓虹灯】 来自译言网推荐,语出《纽约客》2011岁末作者欧逸文专栏文章,原文标题是“韩寒找到新目标,又有一帮人被挑怒”。文章中,欧逸文细述2011岁末“韩三篇”的主要观点,并这样评价“韩三篇”所激发的公众热议:“韩寒的言论之所以在网上引发如此骚动,是因为他拒绝了人们对他形象的一贯解读。这位中国最炙手可热的年轻博客写手如此举动,使得人们越发难以将他想象成一个民主主义者。他将自己的信仰精炼提纯,做成了个霓虹灯,闪亮亮地公之于众:他认为中国的中产阶级还没有准备好迎接彻底的、激进的、根本性的改变。”(江烈农译文)
  
  【睡觉也是一种态度】 语出评论家解玺璋微博。针对微博热转姚明委员认真聆听、周遭委员昏昏大睡新闻图片,解老师说:“我倒觉得代表不妨睡觉,睡觉也是一种态度。”
  
  【为什么病态的心理成为堂而皇之的裁判者】 语出心理学医师徐凯文微博。针对主持人张绍刚多种主持视频曝光,徐大夫给出心理学分析归纳:“当范煦刚刚说到17秒的时候……张绍刚就崩溃了。这种病理性的弥漫的焦虑和对具有良好英语背景的年轻女性的无法克制的敌视,不断把自己的的焦虑、愤怒、自以为是投射到他人身上,会是因为怎样的创伤性经历才会引发人格的变异?值得反思的是为什么病态的心理成为堂而皇之的裁判者。”“张绍刚先生对他人的攻击、羞辱和伤害是他自己曾经类似经历的重演,他也曾是这样行为的受害者,如果没有治疗,这样的问题行为模式必将不断重演,这是心理学所说的强迫性重复:我们至少已经看到三次重复了。当然这是理论分析,但心理学的理论来自生活,来自临床经验。如果希望改变,需要系统精神分析。”
  
  【鸡肋短信】 “鸡肋短信”一词揭示出这种产量与质量之间的悬殊,生动形象。所谓“‘鸡肋短信’是指每逢佳节长假期间的祝福拜年问候短信多为毫无节制的复制群发,这类同质化短信思维枯竭、修辞老套,毫无诚意与情感,使得其原本用意难于实现和传达,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形同鸡肋。
  
  【为神州大地谱写了一段悲壮的跨国回家路】 来自网友小题大作推荐,语出作家金芳转述:“一同事是昆明的,订不到2300的直飞机票和火车票,已然选择了曲线救国,订了19号深圳飞曼谷到昆明的8折票,加起来2200,为神州大地谱写了一段悲壮的跨国回家路。”金芳转发点评说:“悲壮的春运跨国回家路。东南亚国家纷纷表示鸭梨很大。” 小题大作点评只有“悲壮”二字。这则转述也是热门段子。
  
  【最后救自己的一定是最初的自己】 来自饭友onehow的推荐,语出网友小红帽青白几年前在豆瓣网上针对影片《人生访客》撰写的影评,就这一句:“最后救自己的一定是最初的自己” ……小红帽青白的这个独立句极富想象空间,它让我想起王小波在谈到人生梦想时说过的一句近似语:最终的常常就是最初的。
  
  【每一份抵抗遗忘的努力都值得尊重】 来自网友推荐。前不久,由《看历史》杂志、腾讯网主办的“国家记忆2011·致敬历史记录者”评选揭晓,“主办方称,在当下中国,有为数众多的人,勇于承担抢救历史记忆的责任,‘他们坚信并践行:每一个人的命运都值得记录,每一份抵抗遗忘的努力都值得尊重。’”
  
  【一个政权的衰落是从语文的腐烂上开始的】 来自饭友稀饭的饭周四饭文,语出学者雷颐:“王蒙在《半生多事》中说起他遇见的第一个共产党员李新。听李新说话之前,他恰恰听到国民党某局长的广播讲话,满口空话、套话,陈词滥调。‘我体会到一个政党的前景,从它的文风上已经可以看出端倪。我还说,一个政权的衰落是从语文的腐烂上开始的,可见我的印象至深。’——夜读雷颐《历史,何至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