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卡扎菲

2012-01-01 00:00:00朱增泉
美文 2012年5期


  朱增泉
  中将。1939年出生,江苏无锡人。1959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入伍。从士兵到将军,经历了五十余年军旅生涯,参加过老山轮战。先后担任某集团军政委、总装备部副政委等职。曾任全国八届人大代表、中共十五大代表、中纪委委员、第十届全国政协常委。著有诗集九部、散文集七部以及五卷本《战争史笔记》等。诗歌、散文入选几十种选本,并分别获得过“八一”文艺奖、中国诗人奖、第二届鲁迅文学奖、首届郭沫若散文随笔奖。
  
  一
  
   利比亚的卡扎菲,在世界各国领导人中是真正的“另类”,独一无二的“怪人”。美国骂他是“狂人”“疯狗”“流氓政权”领导人;利比亚和阿拉伯世界的崇拜者则称他是“沙漠雄狮”“铁汉”“阿拉伯雄鹰”“非洲勇士”“伟大骑士”“革命导师”。卡扎菲同时又是北非沙漠中一只狡猾透顶的“狐狸”,一只真正的“沙漠之狐”。
   卡扎菲统治利比亚42年,政绩斐然,结局惨烈。
   2011年年初开始席卷北非和中东的骚乱风暴,最先被刮倒的是突尼斯总统本·阿里、埃及总统穆巴拉克,但“台风眼”从一开始就回旋在利比亚。美国和欧洲伙伴(最积极的是法国,其次是英国和意大利)认为这一次是搞掉卡扎菲的绝好机会,千万不能错失。希拉里的话说得最直白:“卡扎菲必须下台!”这位美国女子的一身霸气,好生了得。
   在美国和欧洲几国的操纵下,利比亚的街头骚乱很快演变成了全面内战。美国和法国、英国一面对卡扎菲政府军直接实施军事打击,一面用军事装备和强大舆论武装和支持利比亚反对派。强硬的卡扎菲顽抗了半年,终于彻底崩溃。最后时刻,陷入绝境的卡扎菲钻进了下水道水泥管中,被反对派士兵拖出来开枪打死,“卡扎菲时代”戛然而止。
   世界上少了卡扎菲这样一位桀骜不驯的狂人,美国能否从此减少一位敌人?
  
  二
  
   为文不避嫌,先为卡扎菲说句公道话:他曾经是利比亚的一位革命者。
   卡扎菲领导的利比亚“九一革命”,至少实现了三个目标:推翻了利比亚封建王朝,建立了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赶跑了美国在利比亚的军事基地,后来又将美国在利比亚的石油企业收归国有;领导利比亚摆脱了贫困,成为非洲“首富”,令世人瞩目。
   卡扎菲1940年6月出生在利比亚滨海城市苏尔特以南三十多里沙漠中的一个普通牧民家庭,属于柏柏尔人卡扎法部落。他的全名叫奥马尔·穆阿迈尔·卡扎菲。他是家中唯一的男孩,排行最小,上面有三个姐姐。他父亲阿布·梅尼尔·卡扎菲是个文盲,但他千方百计要让儿子读书,希望他长大后能出人头地。沙漠中没有学校,父亲每周领着卡扎菲到一位宗教老师家里去学习,有点像中国旧时代的私塾。主要学习《古兰经》,同时也学习一些基本的书写和算术。卡扎菲10岁时,父亲送他到苏尔特的一所小学去读书。卡扎菲已经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上学机会,因付不起学校的寄宿费,他白天上课,晚上就睡在清真寺的地板上过夜。伊斯兰国家每周五为休息日,卡扎菲每周四放学后步行三个半小时回家与家人团聚,星期六又步行三个半小时返校。他在班里是年龄最大的学生,同学们讥笑他是“乡巴佬”。他沉默寡言,学习刻苦,用四年时间学完了六年小学课程,并取得了毕业文凭。卡扎菲14岁时,父亲为了使他能上中学,在利比亚中南部塞卜哈附近找到了一份为人放牧的工作,全家搬往中南部沙漠,卡扎菲进了塞卜哈市内的一所中学。家庭的游牧生活背景、小时候的上学经历,养成了卡扎菲既放荡不羁、桀骜不驯,又能吃苦耐劳、同情穷人的性格特征。
   塞卜哈中学是卡扎菲走上革命道路的出发地。
   20世纪50年代,非洲大陆掀起民族独立运动高潮,北非各国相继摆脱殖民统治,获得民族独立。影响最大的是纳赛尔1952年7月领导的埃及七月革命,推翻了埃及法鲁克封建王朝,赶跑了英国殖民主义者。卡扎菲在塞卜哈中学收听《开罗之音》广播,当他听到纳赛尔抨击西方帝国主义、呼吁阿拉伯国家团结起来等内容,心情异常激动,纳赛尔成了他的崇拜偶像。他想到了自己的国家,利比亚以前是意大利殖民地,虽然在1951年12月24日获得了独立,成立了利比亚联合王国,但国王伊德里斯太软弱,利比亚仍然受到外国势力的摆布。
   在纳赛尔主义的影响下,卡扎菲于1959年在同学中成立了秘密组织“卡扎菲同学会”,在他身边聚集了一批有志青年。1961年10月5日,卡扎菲第一次带领示威者走上街头,抗议外国人在利比亚土地上建立军事基地。示威者与军警发生了激烈冲突,多名示威者被捕。塞卜哈警察当局认定卡扎菲是一个不安定分子,报请利比亚教育部长签字批准,将他从塞卜哈中学开除。但塞卜哈市执政者中有人同情卡扎菲等青年人的反帝行动,他父亲去请求塞卜哈市的一位行政长官为卡扎菲在米苏腊塔另找了一所中学。当年卡扎菲已经19岁,超过了报考中学的入学年龄。他父亲又去求另一位行政官员为卡扎菲开了一份虚假证明,把他的出生时间1940年改为1942年。卡扎菲进了米苏塔腊中学,不久又在同学中恢复了“卡扎菲同学会”的秘密活动。卡扎菲为同学会成员立了三条规定:不喝酒、不玩牌、不玩女人。
   如果用一句正面语言来表述,卡扎菲早在中学时代就已成为一名青年革命家。他中学毕业后考入班加西的利比亚大学攻读历史,但两年后他转入班加西军事学院学习。这时他心中已有明确目标:千方百计进入军队、掌握军队,才能实现宏图大业。1965年从班加西军事学院毕业,在利比亚陆军服役,被授予少尉军衔。1966年被派往英国桑德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受训。
   当年,埃及纳赛尔领导七月革命的核心力量,是由他创立的“自由军官组织”。卡扎菲仿效纳赛尔的这一做法,也在利比亚军队中秘密成立了以他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并以此为核心,通过各位成员去秘密发展各种民间外围组织,积聚革命力量。
   1969年9月1日,卡扎菲通过发动了一次“不流血的政变”,推翻了利比亚封建王朝,建立了利比亚共和国。这次政变被称为“九一革命”。
   卡扎菲策划这次政变行动时,经常召集他的“自由军官组织”核心成员到几百公里之外的沙漠深处去开会,有时就在野外露宿。为了解决活动经费,卡扎菲规定“自由军官组织”核心成员必须交出每月全部工资。卡扎菲向利比亚每个兵营派出两名“自由军官组织”骨干,要求他们把那里的所有军官名单、上下级领导关系、士兵和武器弹药数量、军营活动规律等等,摸得一清二楚。卡扎菲对发动政变的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得细而又细。
   1969年年初,卡扎菲要求各个方向的负责人重新核查行动路线、交通工具、联络方式、突发情况处置方案等等准备情况。核查结果,一切准备就绪,卡扎菲下令3月21日举事。但3月21日临时出现了一个情况:埃及著名女歌唱家乌姆·库尔舒姆要来班加西举办演唱会,大部分王室成员和军政要员都将出席。卡扎菲认为演唱会现场戒备等级肯定很高,行动不易得手。而且,歌唱家乌姆·库尔舒姆在阿拉伯国家名望很高,扰乱她的演唱会,在舆论上对政变行动不利。卡扎菲经过再三考虑,果断取消了这次行动计划,把行动时间推迟到6月5日。
   6月5日前几天,有好几名“自由军官组织”成员突然接到调防通知,引起卡扎菲警觉,他怀疑政变计划是否已被泄漏?卡扎菲再次取消了行动计划。
  
   8月,正在国外度假消夏的国王把利比亚上议院和下议院领袖都召集到希腊首都雅典,交给他们一封信件,宣布自己退位。消息传回国内,利比亚政局出现动荡,各派政治势力都跃跃欲试。卡扎菲得到情报,利比亚军队参谋长沙勒希兄弟领导的宫廷集团准备在9月4日前夺取政权。卡扎菲本人则接到通知,要他9月11日去英国接受第二培训,为期6个月。卡扎菲感到采取行动已经刻不容缓,于是下达最后命令:9月1日凌晨开始行动。
   政变行动出乎预料地顺利,仅在占领“昔兰尼加卫队”兵营时发生一阵对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