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彦森
胡锦涛同志指出: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我们民族世代相传的精神财富,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这种精神,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搞好建筑企业更需这种精神。
一、艰苦奋斗是建筑企业生存的需要
在如今建筑市场竞争激烈、企业又要发展的形势下,建筑企业既有机遇,又有困难,这就需要职工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有勤俭办一切事业的艰苦奋斗精神,铲除“家大业大,浪费点没啥”的错误观念。当前部分建筑企业经济效益不容乐观,任务不饱满,而且市场竞争愈来愈烈,企业要生存,工程优质和良好的服务固然重要,但充分搞好内部挖潜,向管理要效益更不可忽视。现在许多建筑企业苦于无活干,忙于跑任务,有的甚至频临倒闭,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有活干时却不注重管理,从领导到工人缺乏艰苦创业意识,浪费三材现象严重,工地落地灰、钢筋头等俯视皆是,扣件随土回填,有的职工走路遇到埋在土里的模板等宁愿绕行,也不主动捡回利用,个别项目领导对此类现象视而不见,甚至自身就生活奢侈,“谁有谁花”思想严重,行政开支无计划,花钱有流水,购买高档办公设备,更有甚者“寅吃卯粮”,依然当他“穷庙里的富方丈”,更不用说看到自己的历史责任,企业的资金积累,企业的再发展,最终导致职工人心焕散,企业的亏损加重,让经济效益从公款吃喝玩乐中付之东流。基于部分建筑企业如上的管理现状,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更显重要,提高职工包括领导者的艰苦创业意识更加迫切需要,现阶段倡导艰苦奋斗,当然不是要人们去过清教徒式、苦行僧式的生活,也不是要否定合理的物质利益,而是要大力提倡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要求每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踏踏实实地艰苦奋斗。“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确立无产阶级苦乐观和幸福观,做到工作环境变好了,艰苦奋斗的思想不能变;职务提升了,艰苦奋斗的作风不能变;待遇提高了,勤俭节约的精神不能变。企业要生存就必须从我做起,从节约一砖一木开始。
二、艰苦奋斗是建筑企业发展的需要
1936年,美国作家斯诺到延安采访。他看到毛泽东住着简陋的窑洞,周恩来睡的是土炕,彭德怀穿着用缴获的降落伞改制的背心,林伯渠的耳朵上用线绳系着断了腿的眼镜……从这些领导人物的生活细节中,斯诺洞察到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所蕴涵的巨大力量,盛赞其为“东方魔力”、“兴国之光”。我们党靠艰苦奋斗起家,靠艰苦奋斗发展壮大,靠艰苦奋斗成就伟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志从淡泊来,节从肥甘丧。艰苦奋斗的精神永不过时,艰苦奋斗的传家宝任何时候都不能丢。
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国家越发展,越要抓艰苦奋斗。”我们企业更是如此,创业难、守业难,发展企业更难,这要求我们要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企业要改革发展大潮中,在市场经济的风浪里稳步前进,冲破种种意想不到的困难,更应营造艰苦奋斗的氛围,否则一些党员干部就不可能抵御物质享受的诱惑,禁不住糖衣炮弹的侵蚀,而讲排场、比阔气,挥霍浪费,如此下去,企业生存无望,何谈发展!建筑企业每一位职工,无论领导,还是普通工人都应清醒地看到残酷的现实,居安思危,常怀忧患,对接到的每一项工程,要用“蚂蚁啃骨头”的精神去创效益,求得生存和发展,要时刻把自己的切身利益与企业的长远利益联系起来,时刻想到“我就是企业的主人”,绝不能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企业发展,与我无关”的思想要不得,企业的现在关系到自己,企业的将来涉及到子孙,我们作为企业的主人,就应做到“前无愧于创业者,后自豪地面对来者”。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部分建筑企业如今面临暂时困难,但作为企业职工,谁也不是观众,谁也不要看谁的笑话,企业兴衰的功过,社会会有客观评价的,我们只能立足本职,唤起职工们艰苦奋斗的创业意识,脚踏实地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企业的暂时困难就会变成发展的动力,各个环节就会堵住奢侈浪费这股浊流,经济效益就会从我们的严格管理和勤俭节约的自觉行动中创出来,让企业顺利度过难关,黑夜过去就是金色的黎明,企业的振兴和发展指日可待!
建筑业呼唤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