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中央财政已将粮食风险基金中央补助款44亿元全部下拨到有关省级财政。据悉,在今年全部取消主产区粮食风险基金地方配套的基础上,为解决地方粮食风险基金缺口问题,国务院决定增加全国粮食风险基金规模8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新增粮食风险基金中央补助款44亿元,非粮食主产区省份负担36亿元。
粮食风险基金是国家为保护种粮农民利益、稳定粮食市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于1994年设立的专项调控基金,由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共同筹资建立,地方政府包干使用。
财政部表示,此次粮食风险基金规模增加后,全国粮食风险基金规模达到382亿元,其中13个粮食主产省(区)277亿元,占总规模的72%,资金由中央财政全额补助,这将更好地保障各省粮食直补、地方粮油储备等正常开支需求,进一步增强地方政府保护种粮农民利益、稳定流通市场、确保粮油供应的宏观调控能力,进一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新华社)
卫生部将发放城乡居民健康卡方便跨地就医
卫生部研究决定同步整合现有的新农合一卡通、医疗机构就诊卡,为城乡居民配备居民健康卡,目前正在研究制定居民健康卡管理办法,尽快发放居民健康卡。
8月18日,由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卫生论坛在京召开。
陈竺说,为实现“十二五”卫生发展目标,卫生部确立了医改重点工作任务,包括健全医疗保障体系、新农合制度覆盖率维持在95名以上;建立健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完善基本药物目录等。
论坛上,卫生部办公厅主任侯岩指出,卫生部研究决定同步整合现有的新农合一卡通、医疗机构就诊卡,为城乡居民配备居民健康卡。
据侯岩介绍,卫生部已组织专家研究制定了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的基本框架与数据标准,尽快完善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各项标准规范。
据了解,卫生部已制定印发“居民健康卡技术规范”,正在研究制定居民健康卡管理办法,尽快发放居民健康卡,推动健康档案建设工作,方便居民享受连续的预防、医疗、保健、康复等医疗卫生服务。(《法制晚报》)
各地助学确保大学新生不因贫困失学
近年来,为切实保证贫困家庭学生顺利入学,教育部规定各公办普通高等学校都必须建立“绿色通道”制度,即对被录取入学、经济困难的新生,一律先办理入学手续,然后再根据核实后的情况,分别采取不同办法予以资助。针对经济困难的新生,将开辟绿色通道,在新生报到入学时,经审核对经济困难无法缴纳学杂费用的,批准暂缓缴纳学杂费,先进入学校学习,然后学校帮助这部分学生通过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等方式来解决经济困难。
与此同时,各地也通过实施生源地贷款、贫困大学生助学项目、安排专项资金等助学措施,确保新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河北:贫困大学生可申请助学贷款,每年最高限额6000元。
河北省今年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已经开始申请,贫困考生可以申请助学贷款渡过难关。凡准备申请河北省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家庭经济困难在校生和今年被录取的新生均可登录河北省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管理系统(http://syd.he.edu.cn)登记报名,本次助学贷款申请的截止日期为10月15日。
辽宁:贫困大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启动。
不需要担保或抵押,辽宁省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可以在家门口获得信用助学贷款啦。8月18日,从辽宁省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启动仪式上获悉,辽宁省从2011年秋季学期起,在全省(不含大连)开展大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吉林省:困难大学生可申请生源地助学贷款。
长春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明确提出吉林省籍符合条件的贫困大学生可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每人每年申请贷款额度不低于1000元,不超过6000元,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14年。
黑龙江:没钱上大学可走“绿色通道”。
各高校新生现已陆续入学报到,为保障家庭经济困难新生顺利入学,我省教育部门要求各高校保证各项资助政策落实到位,确保“绿色通道”畅通,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助尽助”、“应贷尽贷”,使所有新生都能按时入学。
黑龙江目前已建立起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通过五项资助帮助贫困考生完成大学学业。这五项资助政策包括国家助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和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可补偿学费或代偿贷款。
河南:各高校开“绿色通道”帮助贫困准大学生。
河南省学生管理资助中心发通知,要求全省各高校要开通新生入学绿色通道,对经济困难的新生,一律先办理入学手续,然后再根据情况予以资助,确保每个学生都能通过“绿色通道”顺利入学。(新华网)
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项目启动可免费托管
8月25日,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小雁子”项目在广州市海珠区康乐小学正式启动,项目将可为海珠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提供课后托管和暑期功课辅导。据悉,“小雁子”计划是世界宣明会、海珠区团委、海珠区启创社会工作发展协会共同合作开展的广州市海珠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服务项目。海珠区团委和世界宣明会共同投入经费165万元,委托海珠区启创社会工作发展协会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提供为期三年的专业社工服务。“小雁子计划”的首个社工站设在海珠区外来务工最集中的地点——凤阳街道康乐村,希望通过先服务凤阳地区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再辐射到海珠区其他街道。
有关负责人介绍:“在‘小雁子’项目中,共提供‘雁托100’服务,这是由志愿者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提供课后托管和暑期功课辅导,工作忙碌的外来工家长可以在课后免费将孩子送去,将有社工或是志愿者为其提供功课辅导等服务。”此外,项目还有发展外来务工务人员子女的课余兴趣爱好、亲子关系等内容的服务,均是免费。有需要的外来务工家庭可以前往海珠区康乐村康乐桥头凤阳街道文化活动中心二楼报名。(《广州日报》)
江西省新建县对五种常见病实施限价政策
江西省新建县对县内医疗机构五种常见病单病种收费实施限价政策,有效缓解群众看病贵问题。
为保证限价政策得到贯彻执行,新建县明确了限价病种和公开了限价收费标准,对住院正常分娩、剖宫产术、小儿疝气术、子宫肌瘤剔除术和单纯性阑尾炎五种常见病进行收费限价。同时,结合外地经验和本地实际,对五种常见病收费标准进行了公开。限价收费标准显示,该县五种常见病收费标准平均较限价前下调了26%,其中住院正常分娩收费下调了三成多。该县还积极完善考核评估,通过定期考核和动态管理,要求医疗机构严格执行临床路径,做到治疗规范,服务到位。同时,规定医疗机构不得以任何理由或形式收取其他医药费用,限价超出部分由医疗机构自己承担。截止7月底,该县已有3261人享受到限价政策的实惠,受益金额达36万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