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011-12-31 00:00:00刘迎花
成才之路 2011年34期


  兴趣是事业成功的前导,也是培养学生学习热情,产生内在动力的关键。当我们仔细研究学生的学习兴趣时,不难发现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凡是学生感兴趣的学科,往往也是他们学习劲头比较足的学科。这是因为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它促进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导致学习成功的重要原因。兴趣对传授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增效减负,提高学习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明确学习数学目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小学生对于学习的概念不是很强,但是对有兴趣的东西往往乐于学习。心理学研究表明,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是一种内在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应该使学生了解所学学科的实用价值,了解各种知识技能对他们有什么直接或间接的用途。
  二、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之法,在于教师“寓教于乐”。要根据学生特点和容易乐于接受这一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处理,并运用生动形象、具体鲜明、妙趣横生的语言表达出来,才能使学生在领会知识的同时,感受数学的艺术美、科学美。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关键。
  (1)史料法。数学史是学生学习兴趣的摇篮,它孕育着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了它我们的课堂就不再会枯燥乏味了。通过平时教学和与学生的交谈,我们发现,现在的小学生仍有喜欢听故事的习惯。尤其是教师在数学课堂上讲一些与当天学习数学有关的数学趣事,可以让学生对所学内容留下深刻的印象,也会让学生产生学习这些榜样的动力。古今中外的数学家故事以及数学趣闻,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
   (2)故事法。教师应适时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以引起学生心理矛盾冲突。让他们意识到经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解决这些矛盾的冲突,从而引起他们的好奇心,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动机,使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3)创设问题情景法。所谓问题情境,是指在新奇未知事物的刺激下学生形成认知中突然提出问题或接受教师提问,产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并作为自己学习的目的的一种情境。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问题情景能有效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创设一种紧张、活泼、生动、张弛有效的气氛。
  三、变换教学形式,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除了在改进教学方法中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根据各类学生学习基础的不同情况,利用不同的教学形式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1)开展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直观形象地再现客观事物与现象,它的生动性、趣味性和鲜明的色彩性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这些教学手段以多样化的信息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使抽象材料学起来也不感到枯燥,学生则以一种积极的主动方式自觉地参与知识的探索过程。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学生学习到一定程度的数学知识以后,就会不满足于课本上的知识,希望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扩大自己的视野、拓宽知识、发展特长、增长才干。因此,教师应组织各种课外活动,创造一个自由、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而且,课外活动比课堂教学更开放,有利于因材施教,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参加课外活动。
  (3)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数学学习上,练习不搞一刀切,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基础高低、兴趣差异,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方式进行教学,以适应不同需要,使各类学生能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基础差的学生,讲课时要注意浅显易懂,对基础好的学生则可深刻一些。布置的练习也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分层次,基础差的学生多练一些基础题,基础好的学生可布置一些灵活题目和难度较大的思考题,使每人学有所获,有所进步。
  除了以上几种常用的方法外,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培养与激发,还有赖于数学教师的精心培养和细心呵护。只要我们每堂数学课都能精心创设一些引人入胜的数学情景,挖掘出一些数学趣味因素,从而使数学课堂高潮迭起,妙趣横生,我们就能从根本上改善数学学科的繁难、枯燥乏味的负面特点,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感受到其乐融融,从而达到“有趣数学”“快乐数学”的最佳境界。
   (江苏省响水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