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要强化初中生健康意识的教育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健康教育是以传授健康知识、建立卫生行为、改善环境为核心内容的教育。在中学,以处于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青少年作为主要受教育者,开展适宜、适时的健康教育。初中生除了需要提高政治素质、专业素质、道德素质以外,身心健康、体格健全也已经成为构成人才整体素质的重要内容。目前,初中生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的状况都令人堪忧:心理脆弱、适应能力差、情绪波动、冲动、自我意识不健全、认知偏差、行为极端、心理疾病和心理障碍在初中生群体中普遍存在,几乎成了不争的事实。学校健康意识教育,是从整体上提高学校人文教育和初中生生活服务水平。
一、抓好学校体育工作,培养初中生的健康体魄
学校体育工作的目的,在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同时,根据体育的社会职能和特点以及初中生的年龄特征,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全面健康发展,使其更好地完成在学校的学习任务,将来为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服务。要通过全面锻炼初中生的身体,促进其身体形态、结构、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提高身体素质和人体基本活动能力,提高对自然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有效地增强初中生的体质。要使初中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学会科学锻炼身体,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要对初中生进行人文思想教育,培养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树立良好的体育作风,陶冶情操。同时增强组织纪律性,培养勇敢、顽强、进取精神。体育教师要利用一切手段去激发初中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初中生尽快进入学习角色。教师要用自己积极的情绪,真诚的态度,以及饱满的精神和热情去影响初中生,并在教学中不断采取新颖生动的教学形式去吸引初中生,在教学中做到寓教于乐、寓教于炼,从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在愉快的情绪中学习锻炼。
二、积极开展科技、各种文体活动,营造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氛围
学校应该把组织健康向上、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文化活动当做重要的工作任务,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如足篮排三大球赛、校园歌手比赛、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等;组织和指导初中生阅读文学作品,观看电影、戏剧,欣赏音乐,举办文艺演出,举办书法绘画比赛、交际舞比赛,以及让学生参加游艺、游戏、郊游、旅行等。开展这些活动,既可以活跃初中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又可以陶冶他们的情操,培养健康的兴趣和爱好。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注重突出文体活动与科技活动的结合。在不同时期,以不同的形式推出一系列的文化活动,既丰富初中生们的精神生活,又增强初中生的体魄。
三、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列入教学计划,开展人文教育
要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开展心理咨询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初中生正处于成长的重要阶段,心理学家把这一时期称为“急风骤雨式的动荡期”。他们虽然生理上逐渐成熟,但独立生活能力不强,对自己缺乏正确而全面的认识,而且又易受社会上各种各样思潮的影响,因此,很容易产生心理矛盾和冲突。解决不好,会影响他们的身体、生活和学习,甚至波及以后的人生。为此,要建立初中生思想政治工作网络,结合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使初中生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处置各种心理冲突和矛盾。教师要通过心理咨询解决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对初中生中存在的适应问题、学习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心理问题、神经症问题、人格障碍问题、精神病问题等,要组建机构由受过专门训练的专业人员帮助求询者解决。要结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向初中生传授人际关系、挫折耐受力和自我意识调整等方面的知识,从而提高初中生这三方面的能力。
四、要把初中生的生活服务列入工作议程,保障初中生身体健康
要从注意饮食营养、平衡膳食入手,搞好学校的生活服务设施的建设。现代人不仅要求吃饱,还要吃好、吃得科学、有营养。合理的营养是保证人体健康的基本条件,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使生命更有质量。合理的营养是营造健康的基础,因此,学校的领导对食堂的食谱搭配、品种的多样化、营养的科学化都要给予极大关注。
总之,初中生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才能面对现代生活的挑战,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初中生面临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任务,就是做一个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状况都臻于完美的真正健康的人。因此,学校必须强化健康教育,从而为应用性人才培养提供物质和精神上的保障。
(盐城市北蒋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