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科教学中,教师如能设法激起学生的兴趣,使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就能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学习,并充分发挥主动精神,出色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学就能获得较大的成功。我在生物教学实践中,在激发学生兴趣方面作了一些探索。
一、培养学生重视生命科学的意识,提高学习生物的兴趣
①教师要理直气壮地宣传生命科学的重要性。利用上课的前几分钟介绍一些生命科学方面的最新进展,利用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好奇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②结合学生的切身利益。可利用学生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医药卫生、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切身体会,让学生明白学好生物的重要性。课堂上尽量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使用当地的例子、名称和当地一些不恰当的生活饮食习惯。
二、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调动学习生物的兴趣
如何为学生创立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对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求知欲是非常必要的。
(1)上好第一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第一节课教学的成败,将会对后续教学的好坏产生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我在上初一生物“探索生物的奥秘”时,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内容结构特点适当列举了些学生普遍接触过的生物现象,同时根据当地曾流行过非典和禽流感病的情况,提出“为什么春、冬易流行非典和禽流感病呢?”问题的提出不仅吸引了广大学生的注意,而且更激发了学生对问题的探求,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欲望。
(2)精彩的新课导入能使学生进入兴奋状态。例如,在引入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时,可提出以下问题:人为什么能知温暖,辨别事物,完成各种动作?成人体重一般有100多斤,但怎能由一个在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的细胞组成呢?是否像农村建房子一样套叠而成。这样使学生发散思维,有兴趣地思考问题: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3)教师在整个生物教学过程中必须充满激情和爱心。人是一种有感情的动物,动之以情、攻心为上是教师调动学生的重要的法宝。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必须充满激情和热情,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生物科学的热爱,从而对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三、注重实验课教学,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激发学习生物的兴趣
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墙上有一标语:“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喜欢实验,特别喜欢能自己亲手做实验。满足学生这种迫切需要的心理,同样是激发学生兴趣的一种有效方法。因此,我们要上好每一节实验课,而教师对所做的实验不仅会做,而且要熟练,并要求在实验前,陈述本次实验的目的和步骤,引起学生兴趣。
让我们记住斯宾塞对教育的忠告:留住孩子的兴趣。
(唐山市丰南区柳树O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