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体育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培养。”本文从激发体育弱项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体育弱项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体育弱项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体育弱项学生改进教学的组织形式等方面,探究促进体育弱项学生个性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体育;教学;学生;个性差异
体育是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学科之一。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以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为主,促使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地位。但在传统体育教学中,初中教师往往以古板、单一、陈旧的教学手段进行体育教学,他们仅仅只注重体育技能的掌握,却忽略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特别是对体育弱项学生没有能够因材施教,这对体育弱项学生的个性发展起到了极大的阻碍作用,影响到他们学习体育的热情。因此,教师要及时地改善统一的教学形式,针对体育弱项学生改变教学手段和体育课堂组织形式,为学生营造出符合他们个性发展的氛围。在注重全体学生体育教学效果的基础上,对体育弱项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以促使他们得到全面地发展与提高。那么,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该如何关注体育弱项学生的个性发展呢?
一、要激发体育弱项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也是促使学生学习自主性、积极性学习的内在动力。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教师应把激发体育弱项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学的重点,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体育弱项学生往往只喜欢简单的体育活动,而对体育技能训练没有兴趣。因此,教师要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以真诚的教学态度对待体育弱项学生,与他们构建和谐互助的师生关系,达到促进他们个性发展的目的。如:在每堂课中,体育教师可以要全面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实际,特别是要关注体育弱项学生的心理需求,在他们的兴趣和爱好的基础上,完成新课程要求的教学内容,同时根据教学场地和运动器材情况组织一些体育活动,让体育弱项学生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爱好有选择性地进行体能训练。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
二、要尊重体育弱项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体育教学中,教师往往把自己当做是教学的主体与中心,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特别是对体育弱项学生采取了听之任之的态度,不能注意到学生之间存在的个性差异。这样使得学生的个性不能得到很好地发展与提高,还导致学生对体育课失去兴趣。因此,教师要尊重体育弱项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收获知识的快乐,同时也让他们都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如:在进行上肢力量训练时,教师可以根据体育弱项学生的提点,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先让他们参加引体向上、斜身引体向上和水平悬垂臂屈伸等项目活动,再让学生根据自身的运动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进行训练。这样,不仅使每一个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氛围中进行适合自身实际的项目训练,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要关注体育弱项学生的个体差异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使他们的身心得以健康发展。由于生活环境和家庭背景等方面的不同,导致学生的兴趣爱好、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等方面也存在一定差异性。教师应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学习内容,从而提高他们学习体育的兴趣,树立学好体育的自信心。如,在进行“跳远”教学时,教师可先根据学生体能实际情况,把跳远强项和弱项的学生他们分成不同的训练小组,然后对每个小组的成员提出不同的训练目标和训练要求,做好组织小组的学生按训练目标和要求进行跳远练习。教师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训练,让学生认识到自己训练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促使他们确定明确的奋斗目标,进而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得到发展与提高。
四、要针对体育弱项学生改进教学组织形式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满足体育弱项学生的学习需求,采用启发式、引导式等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使得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个性得以发展。教学组织形式应根据体育弱项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如:在进行跳高训练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运动水平、性别等进行分组训练,特别要注意消除体育弱项学生的恐惧心理。进行学生分组练习时,要根据体育弱项学生运动水平、兴趣、性别等进行分组训练;教师也可以进行同质分组、随机分组等教学组织形式,为体育弱项学生营造一个平等和谐、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从而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发展。
总之,关注体育弱项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性发展是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关注体育弱项学生的个性差异,结合教材内容创设生动、愉悦的教学情境,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促使体育弱项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发展。因此,教师要激发体育弱项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根据自身特长选择体能训练,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他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在良好的学习环境氛围中进行适合自身实际的项目训练,为发展他们的个性奠定基础;关注体育弱项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在认识到自己训练过程中存在不足的同时,促使他们确定明确的奋斗目标,进而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得到发展与提高;改进教学的组织形式,为体育弱项学生营造一个平等和谐、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达到关注体育弱项学生个性差异、挖掘学生个性潜能和发展学生个性特征的目的,从而提高他们的体育素养和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安振江.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责任感[J].中国科教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