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学化学中多媒体的使用

2011-12-31 00:00:00储红梅
成才之路 2011年34期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课堂教学一改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局面,老式的幻灯机也光荣“下岗”了,多媒体教学堂而皇之地进入了课堂,把广大师生带入一个新的情境。这对学生的学习确实起了很大的作用。这要求教师也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以便把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怎样促使课堂教学优化、高效,是目前广大教育工作者进行积极探索的重要课题。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树立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教学思维模式,掌握现代科学技术,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已经在广大教育工作者中普遍形成共识。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感到恰到好处地利用多媒体能够使学生在交互状态下进行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能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创设情境,启发想象
  化学教学不但要向学生传输知识,而且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但教学时,如果仅靠老师一张嘴、一支笔,往往教师口干舌燥,学生一头雾水……关键是学生对生活的体验不够。如果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特性,能通过有声有色的画面,再现生动的形象,则很容易把学生引入课堂的意境中。如在讲二氧化碳的性质时,设置了一组动画并用多媒体播放:一个叫“阿王”的人带着一条叫“阿黄”的狗,走进一个名叫“死亡谷”的山谷。不多久狗就死了,阿王很害怕,但他平安地出来了。他说:“原来我是福大命大。”他真的是运气好吗?教师组织学生积极讨论,从而引了课题——二氧化碳。在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时,又设置了这样一个情景,阿王很庆幸自己能活着,进了一家客栈后,就买了几瓶白酒来庆祝。他多喝了一点,抽烟时不慎点燃了酒精,烧着了蚊帐,他吓得叫救命,幸亏老板及时赶到,拿灭火器很快灭了火。惊魂初定,阿王问老板:究竟喷出的是什么,火这么快就熄灭了。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出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并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在讲解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时,又设置了这样一个情景:阿王不敢再喝酒了,就像老板要了一瓶可乐,瓶内突然冒出了很多气泡,咦,怎么会这样?(特写:可乐瓶上写着“碳酸”饮料)。据此,教师设置以下几个问题:碳酸水是什么?瓶子本来没那么多的气体,原来这些气体在哪里呢?引发学生讨论并设计实验解决问题。通过创设这样一组引人入胜并配以音乐的动画情景贯穿于整个课堂,启发了他们的想象,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加大信息,提高容量
  化学课堂教学是一个信息传导的过程,或者说是化学信息的变换过程,化学教学要提高质量,就必须大面积、大容量、高效率地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从而发展智力,形成能力。多媒体的运用增加了课堂的密度。例如,复习阶段往往涉及和内容较多,如果教师边讲边板书,往往耽误许多课堂时间,还会打断学生思路,不能很好地达到预期效果。可将知识结构预先输入计算机,复习资料时边讲边逐渐显示,同时再添加一些播放效果。即先显示提纲,待学生回答问题之后,再显示提纲以下的内容。待复习内容串讲完之后,整个内容都将显示在大屏幕上,使得条理非常清晰。课堂内容讲授完成之后,学生也不显得枯燥,既省时又省力,效果比较好。再如,图表比较多的章节往往知识比较零碎杂乱,学生学起来总觉得不系统,教师讲起来也费时费力,效果不佳。当租用了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讲解时,把这些表格内容设计制作成幻灯片,对于重点、难点知识部分进行特别区分显示(如闪动、字体变化、特殊颜色等),上课时边放映边讲,需要比较时,把几个表格放在一张片上同时放映。以往需要两节课完成的任务,在用了多媒体后,压缩成一节课就完成任务了,加大了课堂容量。但需要说明的是信息通道并不是越宽越好,传递速度并不是越快越好,而是从学生实际出发,以他们能接受的难度为准,只有这样,才不会造成信息的浪费和干扰。
  三、增强直观,突破难点
  物质的结构,反应过程等内容,学生学习时感到比较困难。而多媒体课件作为一种动态、高效、大容量的现代化的教学媒体,传递的信息具有生动、直观、富于表现力和感染力、容易再现等特点。它可以形象、逼真地表示宏观世界的化学现象和物质内部变化和发展过程、能艺术地表现微观世界的奥秘等,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帮助学生理解化学知识,使学生从形象的感性认识上升到抽象的理性认识。例如,现实中一些难以做到的实验,在多媒体课件中通过动画的形式却能很好地模拟做出来。在讲《氢气的性质》时,首先在课堂上做了纯净的氢气在空气里安静燃烧的实验,然后又做了不纯氢气的爆炸的实验。巨大的爆炸声引起了学生兴趣,都想知道为什么纯净的氢气可以安静地燃烧,不纯的氢气却发生了爆炸。接着老师展示多媒体课件,从微观方面以动画的形式展示爆炸发生的原因。学生心中的谜团终于解开了,同时也获得了新的知识。再如,讲《分子原子》的内容时,由于分子、原子等是微观粒子,学生没有直观印象,不容易理解,于是我用Flash制作了分子运动、水电解的微观过程,让学生在游戏般的情境中愉快地学习,从而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达到了深入浅出的教学效果。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在教学过程中不管教师用什么方法手段,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品质。而多媒体的运用永远是一种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绝不是课堂教学追求的目的。在传统教学中仍有多媒体无法比拟的地方,例如,传统教学中的板书,表现力强,随写随看,内容可以随进度增减,教学中突然而至的灵感可以马上再现,而多媒体却不能。因此,多媒体的使用要适时适度:①不能过分信赖多媒体,颠倒教与学的“主导”与“主体”的关系,体现不出先进的教学理念;②不能取代实验,因为实验比计算机模拟更具有真实性和说服力,多媒体课件与化学实验必须相辅相成,相互补充,同时为化学课堂教学服务;③不能过分夸大多媒体教学的效果,完全摈弃传统的教学手段,不能显了赶时髦而摆一些花架子。只有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优越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更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
   (溧阳市天目湖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