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的几点看法

2011-12-31 00:00:00宋海琴
成才之路 2011年34期


  新课程下数学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一个双边活动过程,是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让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怎样才能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在不加重学生学业负担的前提下来提高数学课的课堂教学效率呢?
  一、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
  美国教育家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三个主要部分。教学目标决定了教学活动的方向,决定了教学内容、方法、途径的选择,决定了教学效率的提高。制定好完整、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能有利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教学目标明确:对引导师生的教与学,有定向功能;对教改程序的有效进行,有控制功能;对知识与能力的双向发展,有协调功能;对减轻学生的负担,有效率功能;对教改工作的科学评价与管理,有竞争功能;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稳定功能。教学目标要有预设性,教学目标的预设是为了更好地“生成”。它们是一个统一体,这个统一体就是教学有效——优质高效。每一堂课都必须有重点,而课堂教学就是围绕着这个重点而展开的。重点难点有哪些,怎么突破,只有了然于胸,讲起课来才能得心应手,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在讲授重点内容时,可以通过声音、手势、板书等的变化或应用模型、投影仪等直观教具,刺激学生的大脑,让学生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刻下强烈的印象,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
  二、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问题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所谓“问题情境”,是把学生置于研究新的未知的气氛中,使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主动参与数学学习。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能吸引学生的身心,让学生主动关注学习的内容;能唤起学生的学习经验,为学习新知抛砖引玉;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数学思考;能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听课上,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我们该如何有效创设问题情境呢?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创设有效问题情境,通过数学建模创设有效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数学活动主动探究,利用数学知识本身的联系进行联想,讲述数学典故,通过一题多解,产生形式上不同的结果,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去主动获取新知识,产生新知生长点。还可以通过具体实验,引导学生探索发现新规律;通过一系列的提问,引导学生有新的发现;设置悬念引入课题,激起学生求知欲;利用对数学美的鉴别和比较,从学生的兴奋点出发创设有效问题情境,依旧引新创设有效问题情境。
  三、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对于数学教师来说,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将现代化教学手段——信息技术教学运用于教学活动,显得尤为重要。应用信息技术教学让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更易于实现;能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高学生素质;可以增大课堂容量,从而把45分钟的授课内容在40分钟内就给以解决;能节省板书时间,从而让教师转移精力于讲深讲透所举例子;同时可以通过投影仪,同步地将内容在瞬间跃然“幕”上,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本堂课的内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数学教师运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也要注意几个误区:课件制作粗糙,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忽略课程特点,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设计不当,影响学生思维的拓展;过度使用技术,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技术运用能力不足,影响实际教学效果;学习评价重视不够,影响学习的反馈矫正。
  四、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科学化教学方法是师生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目标而相互结合的活动方式,其中包括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其中教无定法,而教师的教法制约着学生的学法,会给课堂教学效率带来重要影响。因此,教师选择教学方法要科学、合理,要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学习同一教学内容时都有不同层次的收获。数学教学的方法很多,如概念教学法、讲授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教学法、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等。我觉得课堂上最好的方法是因人而异,应从科学的发展观出发,从人的发展角度来研究教学。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将各种教法进行最佳组合,做到灵活多样、富有情趣,具有实效,并能体现时代的特点和教者的风格。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方法科学化,提高教学效率。选择教学方法要体现如下四个原则:启发性原则、生动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选择教学方法要避免四种现象:满堂灌,满堂练,满堂看,满堂问。
  五、建立新型、民主的师生关系
  俗话说得好:“亲其师而信其道。”首先教师应提高自身素质,展现人格魅力。让大多数学生喜欢你,这样才会爱听你的课,注意力才会集中,思维才能积极活跃。反之如果学生从心里讨厌你,纵使你的课堂再精彩,他也会游离于课堂,课堂效率无从谈起。其次教师要尊重、信任每一位学生,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只存在角色上的分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对他们要多鼓励,从而建立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要及时帮助他们弥补数学知识上的缺陷,使他们有了对学习数学的胜任感,才能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最后,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等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培养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总之,为建立新型、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是决定性因素,这就要求我们自身要不断加强学习,增强敬业精神,提高业务水平,提高自身素质吸引学生,尊重、关怀和理解学生,树立平等的教学观。
  总之,在新课改的今天,数学老师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创设情境,努力学习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善于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最终让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同时掌握技能和发展能力。由于学生在知识、技能、能力方面的发展和志趣、特长不尽相同,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教师要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真正达到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南通市东方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