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作学习的思想与现状
合作学习的思想古已有之,《学记》中说:“相观而善谓之摩”“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中国现代教育大家陶行知先生倡导“小先生制”,他认为小孩子们有着不可思议的力量,小孩子能做先生,做先生不限定师范毕业,“小先生制”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即知及传人”,所有这些,都体现了合作学习的理念。在我国,自从施行课程改革以来,就合作学习已经达成了广泛的共识,一些取得了巨大成功的教学模式,如洋思中学教学模式、杜郎口教学模式、永威中学教学模式、如皋“活动单导学”模式,这些模式都极为重视“兵教兵”,是合作学习这一思想在教学中的最好体现。
二、中职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分析
(1)部分学生学习兴趣缺乏,缺少学习的主动性。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学会在合作中学习的教学模式。学习的兴趣,学习的主动性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显得尤为重要。中职学校生源素质不高,初中时,一些学生在老师重点关注的视线外,久而久之,这些学生会对学习变得麻木,迟钝,甚至厌弃。而当这些学生聚在一起时,无疑会对小组合作学习带来很大的难度。比如2010年9月,我所教的专业为机电,在学习第一篇课文《荷塘月色》时,我布置学生分组进行朗读训练,在训练过程中,就有近一半的学生不认真,别人读的时候不能认真去倾听并发现别人存在的问题,自己读的时候敷衍了事,声音很低且读得很随意,甚至只是旁观者,自己并不参与;安排学生对一些问题进行讨论时,有的是默不作声,有的是离题万里,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根本不能体现。
(2)部分学生缺少基本的组织、沟通、表达、协同能力。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满足一定的基本要素,其中最为基本的是小组成员必须具备一定的合作技能,即与他人在小组中协同学习所需要的组织能力、交流能力、协同能力、相互尊重的态度等。作为语文这样一门母语学科,这些能力是顺利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要素。而现状是,大部分学生的表达、沟通、交流能力极为欠缺,在讨论时有些同学不能就所讨论的问题顺利进行交流,在讨论后的发言中,很少有同学能够完整地表情达意。因为这些原因,小组合作学习往往不能流畅地进行下去,课堂的学习效率,课堂学习的有效性常常因此大打折扣。
(3)对合作学习认识不清,不能认识其对自身的意义。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被广泛应用的学习模式,其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这种模式能够锻炼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能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会相互尊重并形成团队意识;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会学习;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些能力的形成,对学生将来走向社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可是,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却发现,学生对什么是合作学习,怎样合作学习认识不清,更不能认识合作学习对于自身的作用,对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
三、中职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问题解决策略
(1)满足学生心理需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心理学上讲,每一个学生都希望能够得到别人的尊重,在一个集体中能够有自己的影响力,能够对一个集体有归属感。而我们的学校,我们的课堂在实践的过程中常常忽略了学生的这种心理需要,这也是很多学生厌学、弃学的重要原因。所以我们的课堂要从满足学生的这些心理需要出发,努力让学生感到自己在班级能够得到承认,尊重,能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感到学习有意义,有价值,才能对学习感兴趣并愿意学习。小组学习这一模式在满足学生这些心理需要上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可以通过合理的小组分配(每组4到5人)和合理的角色扮演(根据每个人的特长,负责一门学科)使每个学生成为小组的有机组成部分,使之能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得到其他成员的认可。这样也就满足了学生的自尊需要、归属需要,从而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合作学习当中。而一旦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小组中的影响力,对小组也就有了归属感,学生就不只是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也会对小组其他成员负责,他们会相互促进,群策群力,这样也就形成了一种群体动力。这种动力,迥异于学生个体的学习动力。
(2)坚定不移地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技能。①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口头表达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分析问题,交流、讨论各自见解的过程。分析的质量,交流的质量决定了合作学习的效果。我们可以在课堂、课后、早读等时间段,通过朗读、演讲、专题讨论、语文综合学习活动等多种手段让学生变得大方、自信,从而逐渐提高他们分析表达的能力。②重视育人,提升学生素质。教学生做人,让他们学会理解、尊重、合作,要增强他们的集体意识。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是小组成员相处的过程,良好的成员关系能对小组合作学习起到促进作用,反之则会阻碍小组之间的合作学习。
(3)加强备课,为小组合作学习创造最大的便利。①备课前:老师在每一节课之前,针对课堂内容,要给学生准备相关的知识,从而能让学生有一个更准确的感知。对一些绝大部分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就能解决的问题要安排在预习任务中。可以让学生通过课前的预习自己来设置课堂学习的内容,从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②备课堂:老师对讨论问题的设置一定要科学,既让学生可以着手,又要有一定的层次,让学生有讨论的空间。老师对学生的讨论一定要精评,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4)要设置合理的评价体系。合理的评价能促进小组之间的良性竞争,从而促使小组共同进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我们积极探索,开拓创新,探讨出一些可行的评价方式:将个人评价和小组评价相结合,学习效果和学习过程评价相结合,细化评价标准,组间量化评价。其实,关键在于教师不能忽视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教师如果用一把尺子来衡量每一个学生所取得的成绩,势必是不合理、不科学的。为此,我们要了解每一名学生,为他们制订可摘的“桃子”,并激励每一名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得到。让他们充分体验合作的乐趣,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合理的评价,可以始终让学生保持学习的热情,将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到底。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重视训练他们的合作技能,再加上我们老师的努力,有理由相信,我们一定能让我们的学生动起来,将中职语文课堂的合作学习进行到底。
(如皋职业教育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