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

2011-12-31 00:00:00郑丹阳
成才之路 2011年34期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很多人认为“师徒如父子”“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等等,把教师凌驾于学生头上,以教育者自居,以严格要求为借口,以训斥、羞辱、打低分数、向家长告状、甚至罚站、罚款等手段强迫学生服从教师的意志(可能大多数情况是出于好意)。在这种情形下形成的这种师生关系对当今的教育工作十分不利,它使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极容易被伤害,以致引起学生对教师的反感。这种师生关系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不喜欢学习,不勤奋学习,而且有时还会在师生之间形成很多矛盾和冲突。其实师生关系也是一种人际关系,不过由于教师的职业特点、劳动特点、文化素质,决定了比其他人际关系更加复杂、更加频繁,因此正确认识和理解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是十分重要的。
  某中学一位班主任教师,把一名犯了错误的男同学找到办公室谈话。来到办公室,在这位老师的办公桌前,除了那把他自己坐的椅子外,还有一把闲置的椅子。于是,老师一边拉过自己的椅子准备坐下,一边指着另一把椅子对学生说:“坐吧。”学生疑惑地看着老师,忸怩地表示不坐。老师又走上前去,将椅子移近学生,轻轻地按着学生的肩膀说道:“坐下吧,没关系。”学生这才怯怯地坐下了。此刻,办公室里有几位老师目睹了这一情景。但老师们的目光却是诧异的、疑惑不解的。他们分明在说:“批评教育学生就应该让学生站着,怎么能让他坐下呢?”
  其实,这些老师的想法并不奇怪。多少年来,我们的老师在批评教育学生时,不都是采用教师坐、学生站的方式吗?多少年来,我们的许多老师不都是习惯了这种一坐一站的与学生谈话的方式吗?所以,一旦常规被打破,不理解就是自然的了。
  可是,我们应该为这位教师给学生“让座”的做法叫好!传统的教师坐、学生站的教育学生的方式,所体现的是师者的“尊严”和“威严”;然而,也恰恰是这种师者的“尊严”和“威严”,阻断了师生间真诚的沟通与交流,在教师和学生心灵间筑起了一道无形的屏障,学生总会不自觉地以“被告”受审的心态与教师谈话。因此,很难说学生会诚心诚意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也很难说这种谈话教育的效果会好。
  教师给学生“让座”好就好在:
  ——它体现了教师与学生人格上的平等。教师和学生虽然角色、身份不同,但人格是平等的。教师在与学生谈话时,所让的不过仅仅是一把椅子,而正是这把椅子却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与教师人格上的平等。平等则易于沟通与交流。
  ——它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学生更希望得到教师的尊重。教师为学生“让座”,虽然看来是一件小事,但在学生心里却会看得很大、很重,因为他得到了一次被人尊重、尤其被老师尊重的体验。有了被尊重感,就会坦诚、愉快地与教师合作。
  ——它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善待。热爱学生不仅要有爱的情感,更要有爱的行为和艺术。教师给学生“让座”,是对学生关心、爱抚的具体表现,是善待学生的具体表现,因而也是爱的行为和艺术的具体体现。有了教师的善待,学生就会受到感动,就会充满感激回报教师,接受老师的教育。
  在我们的教育活动中,在我们的教师与学生的谈话中,如果每一位教师都能自然地预备一把“闲置”的椅子,都能学会给学生“让座”,那我们的教育效果就会增强许多。
  教师在新型师生关系中的角色应当是学生的导师、朋友,教师应紧跟时代,孜孜以求,勇于开拓,与时俱进。新型师生关系的确立更多有赖于教师自身观念的更新和素质的提高,人格的不断健全和完善,有赖于教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爱和时时刻刻的尊重。和谐的师生关系将迸发出强劲的教育能量,促进教育教学的大幅度提高。
  (辽阳市辽化三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