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满足教学需求,近年来我校不断引进青年体育教师,为学校教学增加了新鲜的血液。如何培养青年教师,使他们尽快提高自身素质,适应学校教学要求,高质量地完成教学工作,促进我校体育学科教师队伍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问题。此外,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高中体育教学的理念与实践的更新步伐明显加快,建设体育精品课程、加强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都需要一流的教师队伍作为重要的基础和保证。青年教师是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中主要的依靠力量,是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科发展的关键。因此,我们在新课程实践中非常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制订并实施了一系列科学合理的青年教师培养计划。现将本校对青年体育教师的培养工作进行简单介绍。
我校体育教师共计13人,50岁以上2人,35岁以下11人,其中高级教师4人,中级教师6人,初级教师3人,教师知识水准起点较高,思想观念较新,思维定式较少,整体素质较高;年轻人较多,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热情高、干劲足,上进心和创新意识强。但是,不少年轻教师刚刚参加工作或参加工作不久,缺乏教育的实践锻炼,经验少,业务不成熟,教育教学能力有待提高。基于此,我校体育组重点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强化课前集中培训,重点抓好思想教育和基本功
从大学生成为高中教师,是一次重要的人生角色转换,不仅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同时对业务有一个提前熟悉的过程。当新应聘的青年教师来到我校以后,学校都会开一系列热烈的迎新会,校领导给予新教师积极的鼓励和热切的期望;教学处组织青年教师代表与新教师恳谈,介绍经验,传授方法;督导室的老教师给青年教师提出具体努力的方向以及实际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以此增强他们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同时,体育学科组组织最富有经验的体育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业务培训:重点是备好课和强化基本业务能力。利用8月份暑期,对高中体育教材,从新课程要求、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学生特点、注意事项等全方位、多角度给青年教师进行讲解,并及时交流。青年教师上课前就对所教内容有一个全面了解。同时加强基本功的训练与强化,比如:集队、口令、跑跳投的示范等,做到不打无准备之仗。开学伊始,强化听课,并及时地与上课教师沟通、学习。从实践效果看,青年教师能很快适应新环境,工作中信心十足,方法得当,也很快受到学生的喜爱,迅速成长。
二、积极开展“师徒结对”活动,加强对课堂教学的指导
课堂教学、运动训练是高中体育的重点,学生获取体育知识、提高运动成绩、掌握体育学习方法等,主要通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来实现。为此,学校规定:凡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教师都有义务指导青年教师,而每位青年教师都要虚心向有经验的老教师拜师学艺。在每个学年度的开始,积极组织教师开展“师徒结对”活动,让老教师与青年教师密切接触,双向选择,结成“一对一”的帮教结合。具体要求是:每周青年教师向指导教师上一节汇报课,每周指导教师为青年教师上一节示范课,学年度结束时,学校教学处组织有关人员评比验收。这样,就真正发挥老教师传、帮、带的作用,言传身教,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比如:新任教的两位教师,通过师徒结对活动,对体育选项教学中的篮球教学深受益处,不断虚心向指导教师学习篮球基础教学中的各项技术和教学艺术,苦练基本功,认真研究学情,同时利用先进的现代化设备辅助教学,穿插90后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受到学校、学生较高的评价。其他青年教师也在师傅的帮助下,结合所长各有钻研。近三年里,我校青年教师获省级优质课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市优质课一等奖5人,市区优质课一等奖1人,成绩斐然。
三、定期进行教研活动,提高教研能力,以科研促教学
教学中及时总结经验,广泛交流,互通有无,取长补短,是提高体育教学能力的又一重要举措。学校每周定时举行业务学习,进行集体备课,各位教师积极讨论。通过媒体、教学杂志以及专项特长来研究体育教学的最新动态和教学成果,主要通过书面形式总结自己近期教学中的得与失。体育学科组规定,每位教师每学期都要写一篇具有一定水平的教育教学论文,并推荐到省、市学术会议上交流参评,或积极向教育教学类杂志社投稿,学校根据论文发表获奖情况给予评奖与奖励。这样,不仅使青年教师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还可以提高青年教师的教研能力,同时也提高了撰写体育教学论文的能力。在老教师的精心指导下,最近两年几位青年教师发表了4篇国家级论文,十多篇省级论文,并在省市举行的体育学术会议上获奖,大大提高了青年教师教学科研信心。
四、发挥特长,适当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
我校是一所国家级示范高中,校本课程的开发实践是每个学科必须进行的项目。体育学科也根据学校“有效教学”的精神,开发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项目。我校体育组根据青年教师的专项,鼓励他们发挥专长,并有意识培训,合作开发体育校本课程。比如,有三位青年教师在羽毛球方面有浓厚的兴趣,也具备一定的羽毛球技术基础,学科组有意识组织他们参加校内外的各种培训交流活动,并在组内及时交流切磋,把技战术与中学教学实际相结合,引领他们探索开发羽毛球专项的校本课程。在我校选项课程——羽毛球课的基础上,开发出“基础、特长、综合”的羽毛球专项校本课程。学生在集中选修了羽毛球课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特点与兴趣,在活动课或者“第二课堂”上,就羽毛球“基础高远球”“专长吊杀球”与“综合技战术”中的某一方面继续学习,并与兴趣相投,水平相当的同学切磋交流,收效较好。体育学科组以培养青年教师“羽毛球”专项校本课程开发实践为起点,积极鼓励、带动其他青年教师发挥自己特长,结合学校实际,逐步开发有学校特色的体育校本课程。近年来,青年教师或独自或结对开发出羽毛球、篮球、乒乓球、足球、排球、健美操等一系列新颖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项目。在最近刚刚举行的校体育节上,这些成果得以精彩展示。
总之,高中体育正处于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积极开展青年体育教师的培养工作具有深远的意义。
(徐州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