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对职教生的厌学和逆反

2011-12-31 00:00:00梅园
成才之路 2011年34期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许多学生出现厌学、逆反等现象,引起社会的关注。本文分析了这两种常见的心理问题的原因,及其解决问题的措施。
  最近一项调查表明,64%的职教生有心理问题,主要就是厌学、逆反。本人曾对现任教的高一两个班级做过问卷调查,发现有52.4%的学生发现学习没意义、不想学习;43%的学生有逆反心理,具体表现在上课打瞌睡,课后不想做作业,逃离教室、家庭,上网打游戏聊天,寻求刺激,听不进老师家长的意见,总是嫌烦。叫我这样,我偏不这样,我要那样…… 如果学校、家庭不给他们及时、正确地引导,那将是后患无穷。所以,职教生厌学、逆反问题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全社会都应关注这一常见的问题。那么,职教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如何解决呢?本人提出如下一些看法。
  一、职教生出现厌学、逆反现象的原因
  (1)家庭原因。①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行为直接影响着孩子。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跟父母的接触还是很多的,随着经济的发展,绝大部分家庭不愁吃穿,还有积蓄,于是,有的家长就开始赌博、酗酒,孩子耳濡目染,对赌博兴趣很浓,无心学习。做父母的,自己言行一定要端正,给孩子作出榜样,给孩子点亮心灵之灯,不要贪玩而染黑了孩子。②有的家长忙于做生意,头脑中只考虑钱,很少与孩子进行心理沟通。有些孩子,一旦迷恋网吧、游戏厅,一旦接触不三不四的人,精神、思想和容易变质,心理、行为得不到及时纠正,这样就会形成不良习惯,自然也就无心学习。久而久之,孩子容易脱离健康的成长轨道,有的甚至中学未毕业就辍学,游手好闲。
  (2)社会原因。①社会上网吧、游戏大厅太多,对中学生影响太大。这几年来,社会上网吧、游戏厅急剧增多,不少人把赚钱的眼光投向孩子们的口袋,而那些游戏厅多开在隐蔽的地方,加之有关部门检查不力,不少学生把很多精力、时间、零花钱都投放到这些地方,根本不想去摸书本。②社会的急功近利等错误的价值取向影响了孩子们的读书热情。不少家庭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久而久之,形成一种社会风气。应该说,这种想法没有错,可是,不少家长忽视了孩子的心理教育、思想教育,发现孩子升学无望时,便冷嘲热讽,责令孩子离开校园,出去找工作挣钱。
  (3)学校原因。①没有分层教学,使得学习困难的学生产生厌学、叛逆情绪。目前,普通学校均实现大班制,一个班级五六十个人,这么多人在一起上课,学生秩序不会太好,老师难以管理。课堂上,老师即使授的是同样内容,但学生学习能力不同,学习习惯参差不齐,学生的成绩也就出现了差异。有的学生就要掉队了,听不懂,学不进,就厌学、逃学,脱离学校,寻求不正当刺激,以填补空虚的心灵。②教学方法死板,内容陈旧,对学生动辄惩罚,都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现在的职教生,学习基础较差,养成教育也不太好。在教学过程中,教者还穿新鞋走老路,时间一长,学生感受不到学习的新鲜感,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有的教者看到有些学生不肯学习,就惩罚他们,学生表面上怕老师,看上去好像在学习,其实,他们的心思根本不在书本上。这是多么可怕的思想状态啊!
  二、解决问题的措施
  ①家长要与他们建立民主、信任、和谐的关系。家长对孩子要言传身教,在孩子未出现问题之前就要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的引导,不要等到问题出现才着急。家长一定要多关心、理解孩子,不能简单粗暴,不能不闻不问,要与孩子建立和谐的关系。②班主任要多观察学生思想动态,多与他们谈心。教师要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要与学生拉近距离,不仅要在学习上给他们帮助,更要及时疏导他们的心理,能为他们将来顺利走上社会出点力,更能真正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此外,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与家长交流孩子的情况;教师对学生因材施教、严格管理,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学习上授之以渔;全社会树立新的教育观念,多关注孩子心理健康成长,都能使职教生改变这种厌学、逆反状况。
  总之,全社会都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使学生心理得以正常发展。学生只有表现出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积极性才会提高,思想才会活跃,学习上才会没有压力。只有他们全身心投入了才会爱学、会学,才能够适应学校、社会的要求。家长老师有时也应换位思考,以身作则,尊重他们的人格,多一颗宽容的心,巧用鼓励、赞美的方式,创造一种和谐的关系。只有这样,他们才不会厌学、逆反。
   (滨海县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