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青少年犯罪预

2011-12-31 00:00:00宋勃
成才之路 2011年34期


  摘要:青少年一代肩负着促进国家强盛、民族兴旺、社会进步的责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胜利军和后备军,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我国绝大部分青少年生活在农村,而当前突出显现的农村在校青少年犯罪问题,直接影响着农村人民生活工作的安定和青少年自身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预防;补救措施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棵小树长弯了,简单方法伐掉就行了。然而,一个未成年人出现了偏差,那就会影响他的人生。面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如何有效防范,创造良好社会氛围,使农村在校青少年得以健康成长呢?
  一、向农民开展法制宣传,自觉改进家庭教育的方法,充分发挥村组织和共青团组织的积极作用
  (l)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农村人口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农村家庭中父母对子女教养认知水平偏低,所以,应加大农村法制宣传力度。农村受农业特征的影响,因而应选择农闲时节去宣传法制,宣传不要走过场,而要多宣传依法维权的手段及方法,培养农民家长的法治意识。这样若形成良性循环,可以影响农村几代人。针对农村中白天作案的情况,村民可在村委会组织下,实行农民轮流巡班制,由志愿者、共青团员组成,维护农村良好的社会治安,共青团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倡导好的言行。
  (2)家长要注重孩子的交友情况,及时与学校沟通。家长要从小事入手培养孩子良好的品行习惯,对不良行为要及时地预防和矫治,但切莫采用暴力手段解决,而要多与孩子交流沟通。如果父母的话他们听不入耳,可以设法找一些孩子能接受的亲朋好友从旁劝导,以便及早发现情况。即使有“苗头”,也可以完全解决在萌芽状态之中。家长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召开的不定期家长座谈会,座谈会不是成绩汇报会,而是谈心会、促进会,学校要及时总结推广好家长的先进事迹,使好的经验大家共同分享。
  二、学校应采用多种方式教育陶冶青少年的德行
  学校是向青少年传授知识的场所,在教育的力量上、教育内容上、教育形式和教育时间上,都优于其他场所。学校要加强德育,把德育放在与文化教育同等重要的位置。
  (1)教师要与时俱进,改善育人方法。多奖励美德,荣誉的奖金总是用之不竭,一本万利的,而教师惩戒学生的手段也不可少(不是指体罚),但要合理而适度。教师善于以身作则,通过个人良好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在教学上,可以模拟生活中的逆境、挫折进行教育。让他们认识到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挫折,关键在于自己如何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它,任何时候不要超越人的“伦理底线”,要有战胜挫折的勇气与信心,以此培养青少年健康的性格。
  (2)学校要开设法制课程,加强对中小学生和教师的法制培训教育。通过走出去(旁听审判、听取少年犯的反思)请进来(开法制讲座、模拟法庭)等法制学习方式,增强学生法治意识。教育学生当自己遭遇不法侵害时,要及时向家长、教师汇报;要放宽心胸,有事不要深藏在心里,要说出来,要学会去跟别人沟通,不逞一时之能;增强自我防卫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调查显示,十五六岁容易犯罪。在校青少年一般处于这个年龄段,这个时期是人的思维发展、人格形成的关键阶段。抓好这个时期的教育至关重要,否则就可能出现偏差甚至误入歧途。学校要针对性地建立心理咨询室,设心理辅导教师,从而使学生的心理问题能得到及时发现与矫治,也可引导学生上专业心理辅导网站。条件许可的学校,可以设立内部夜间电话心理咨询,进行专业心理疏导。
  三、采用多种措施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外部环境
  在法律保障方面,进一步完善对青少年各项权利的保护力度,保障青少年的受教育的权利,减少农村教育费用,减轻学业负担,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力度。
  要进一步整治学校周边环境,有关部门严格管理全市网吧和电子游戏室经营场所,取缔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黑网吧”;推广一批内容健康的网站,净化青少年网上空间。公安机关可在学校附近设治安值勤室或报警点,加强校园周边的巡逻;司法机关在审理青少年犯罪案件时充分利用庭审教育,引导青少年深挖犯罪根源,震撼他们的道德良心。少年法庭应开展定期回访,多方配合,寻求帮教办法,巩固审判成果。
  为挽救已失足的农村青少年,建议刑事立法尽快实行农村青少年义工服务制。对罪行较轻的少年犯,系初犯或偶犯,且认罪态度较好的,可以判处参加农村或村委会的义工、帮工活动。被判处参加农村义工活动的少年犯,每周必须参加二次义务劳动,还必须参加由上级单位或是村里组织的法制学习等各种活动。这样能把改造、教育的功能延伸到整个社会,以利于促进少年犯的悔过自新。
  四、加强和改善农村职业化、技能化教育方式,拓宽农村青少年就业渠道
  针对农村青少年数量多,而职业教育又较为薄弱,农村青少年就业时都缺少一技之长的现状,建议:①开辟青少年教育新领域,加强农村网站建设,用丰富的内容吸引青少年,增强对社会的服务和对青少年的职业教育功能,免费提供培训和就业信息,建立健全青少年就业培训服务网络,切身服务于农村青少年的需求。②要创造条件,多筹建新型职教学校,大力发展适合农村生存发展环境的青少年职业教育,并可聘请农村中的能工巧匠作为师傅。学校学费不宜过高,并允许农村青少年在中学阶段自由转学到职教学校,学校不收或少收学费,学校也可举办假期职业技能培训班,充分利用假期让农村青少年学会一门谋生的技能,使他们真正成为引导农村经济发展的生力军,最终改善农村整体经济结构。
  学校、家庭、社会要共同关心农村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采取多种有效措施,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进一步净化社会风气,创造积极健康的社会环境,把农村在校青少年的思想引导到积极向上的轨道上来,并让他们学有所成,就业时有一技之长。
  
  参考文献:
  [1]陈嘉卉.学校教育对青少年犯罪的预防[J].法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