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题回放】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鹿特丹世乒赛结束后,师生们一起议论:
生甲:太好了,中国队又包揽了全部冠军!这叫实至名归。竞技体育就得靠实力说话。
生乙:但我更愿意看见外国选手成功挑战中国名将。一个国家长期垄断某体育比赛的金牌,其实并不利于这一项目的发展。
生丙:有人主张中国队应让出一两枚金牌,我不赞成。如果故意输球,就有违公平竞赛原则与奥林匹克精神。
……
老师:同学们说的都有一定道理,有些道理不仅体现在乒乓球运动上,也适用于其他社会生活领域。
要求: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考题解析】
材料由“鹿特丹世乒赛中国队又包揽了全部冠军”引发三种不同的思考构成,三种思考三种意见,各有合理因素,考生自然可以就此引出三种不同的观点:
1.实力就是证明
中国乒乓球队靠实力赢得世界大赛的全部奖项的冠军,名至实归,中国作为乒乓球大国、强国,给中国人民争来世界荣誉,极大地鼓舞中国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如果从事各项事业的人们都发扬中国乒乓球队刻苦训练、勇夺冠军的精神,中华民族就会争得更加光明灿烂的前程。
2.竞争促进发展
中国乒乓球队靠实力赢得世界大赛的全部奖项冠军,是一件值得庆贺的喜事,然而,喜中也有值得忧虑的因素,中国长期垄断乒乓球比赛的金牌,不利于世界乒乓球事业发展,使世界乒乓球比赛没有悬念,也没有观赏性,同时,长此以往,也会影响中国球队的进步,因此,在中国乒乓球队连续大满贯的背景之下,我们更愿意看到有外国球员夺得冠军。
3.“让”不出发展
在中国乒乓球队连续大满贯的背景之下,为了促进世界乒乓球事业的进步,我们更愿意看到有外国球员夺得冠军。但是,“冠军”决不能用“让”的办法来产生,因为,故意输球,就有违公平竞赛原则与奥林匹克精神。
以上三种写法,都是从某一同学的观点引申而来,都能自圆其说,针对性也比较强,是典型的“评述”式的写法,也是符合题意的。但是,如果我们仔细品味材料中“老师”的话“同学们说的都有一定道理,有些道理不仅体现在乒乓球运动上,也适用于其他社会生活领域”,就可以明白,在文章立意和论述的过程中,完全可以联系更为广泛的社会生活,就“竞争与发展”的话题展开深入的议论。
(焦文林)
留给自己一个对手
中国队虽然包揽了世乒赛所有的金牌,但是,我感到的并不是喜悦,一种独孤求败的凄凉之感油然而生,高处不胜寒。中国队,太需要一个对手了。而在人生中,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一个拥有对手的人应该是幸福的,因为你的对手,会伴随你一路成长下去,直到你登上最高的山峰。
时势造英雄,英雄造英雄。英雄往往都是成双成对的出现,勾践与阖闾,曹操与刘备,毛泽东与蒋介石。他们看起来是对手,但是他们却都成就了对方,同时也成就了自己,而正是自己对手的存在,可以使你加倍努力地去学习,去奋斗。最终功成名就。
始皇一扫天下,我相信他所得到的不是万人唯我独尊的喜悦,而是无人能敌,无战可战的寂寞与苍凉,他失去了奋斗的目标,同时也迷失了自己,最终秦朝二世而亡。刘邦虽然喜钱财,好美姬。但是项羽的存在,却使他由一个街头混混,成长为一个帝王之才,我相信刘邦将死之年,最怀念的不会是别人,而必定是他一生的对手——项羽。
幸福使人麻木,而痛苦却让人成长。往往带给你幸福的人,我们记得不甚清晰,但是给予你巨大伤痛的人,我们却记得刻骨铭心。一个没有对手的人生是一个不完整的人生。每当我看《康熙大帝》时,看到康熙在千叟宴上敬酒,我都感动得热泪盈眶,他敬了三碗酒,第一碗是敬孝庄皇太后,第二碗敬各位臣工,而这第三碗酒,他这么说的:“这第三碗酒,朕要敬给朕的死敌们。螯拜、吴三桂、郑经、葛尔丹,还有那个朱三太子啊,他们都是英雄豪杰啊,他们造就了朕哪,他们逼着朕立下了这丰功伟业。朕恨他们,也敬他们。哎,可惜呀,他们都死了,朕寂寞呀!朕不祝他们死得安宁,祝他们来生再世再与朕为敌吧!”
这是何等的豪迈,何等的不屈啊。
英雄自古多磨难,千凶万险终破茧。
请留给自己一个对手吧,留给自己一个奋斗的目标,让自己永远充满活力。
请祝福自己的对手吧,正是因为他们,你才得以获得今日的辉煌。
请珍惜自己的对手吧,因为总有一天你会发现,他们在你心中的无可替代的分量。
我们不做独孤求败,我们都是有血有肉的汉子,我们会敬重我们的对手们,他们和我们共同进步,共同成长。终有一天,我们大家都会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蓝天。
Tw+uo1njkhNuuMB3x7giPg==
【名师点评】
本文观点十分明确:人生中需要对手,没有对手的人生是寂寞的,有了对手才能逼迫、挤压你登峰造极、功成名就。为了论述观点,文章列举了勾践与阖闾、曹操与刘备、毛泽东与蒋介石,他们都因对手而辉煌。论之不足,再以秦始皇与康熙帝为正反之例,一正一反地更为详尽地剖解、析理,尤其是大引、确引康熙帝的原话佐证,更是力度强劲,折人信服。文章不止于此,最后一段还拓展一步,“终有一天,我们大家都会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蓝天”。理涉双方,更具信度。
(点评:李弗不)
包揽后的反思
前不久在荷兰鹿特丹世乒赛上,中国队“又”包揽了全部冠军。一个“又”字既包含中国队的成就又一次实至名归,有包含了我们对于成功的反思。
在世界乒乓领域,我们为什么能长期处于垄断地位,一次又一次的包揽世乒赛、奥运会的桂冠呢?有人说他们日常训练极为刻苦,或又有人说乒乓球是国球,有传统优势。而我想说的则是,中国乒乓球的“实力”在于其运作体制的科学与完善。
曾有一位什刹海体校的教练说过:“我们的训练安排周密而有效,你不会看到哪一个队员闲置下来,老的队员有经验他们会教给年轻队员各种比赛经验和击球战术方法。”从中我想到的是让一个团队中的每一个元素都发挥其优势,在团队内部形成良性循环,并且相互借鉴,达到运作效率的最大化,这便是中国乒乓团队的实力所在。——系统优化
不仅一个团队,如果把这种运作方式有效的嫁接到社会其他领域我想也一定奏效。
20世纪90年代,日韩等国遭受了亚洲范围内较大的经济危机,此时的两国大型企业都在企业内部大力提倡科技创新,并结合本国传统工业优势实现了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发展方式的改变,并且实现由劳动力主导向科学技术主导的根本提升,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成功。
田忌赛马的故事耳熟能详,他的成功也不正像中国乒乓球队一样,其实力的体现在于结构内部的优化。
此时此刻,在中国经济领域的提升也同样可以借鉴其方法。改变现状不是一蹴而就之举,但若能把握其发展的规律,在内部进行元素间的优化,鼓励创新,我想中国实力之名至实归将指日可待。
近年来,姚明创造了中国第一高度;刘翔创造了中国第一速度;丁俊晖创造了中国第一准度;而李娜创造了中国第一力度!这一个个中国实力的体现,无不是中国近年来在体育领域进行改革、调整运作体制使之科学与完善的结果。
包揽冠军不是目的,而其价值在于一个个的成功实力对于中国今后的发展其实极其重要的推动与借鉴作用。
一个冷静看待“成功”的民族,才可获得真正的“名至实归”屹立于世界!
【名师点评】
这是一篇见解独特、认识深刻的高考优秀作文,其突出优点在于以下两点:
一、分析深入,由表及里。作者从分析世乒赛包揽全国冠军切入,提出了独特深入的观点,“‘实力’在于其运作体制的科学与完善”,并结合一教练的话进一步分析了中国乒乓团队的“软实力”,是团队内部系统的优化。这种观点深刻独特,并入木三分地揭示了屡屡包揽冠军的主要原因。
二、语言老练,句式整齐。作者的语言表达能力特别突出,语言犀利老道,干净利索,而且颇具表现力,尤其是在文章结尾部分的语言很是精彩,“姚明创造了中国第一高度;刘翔创造了中国第一速度;……”句式整齐且概括生动,很有表达气势。
(冯志伟)
让或不让
当孔融让梨的故事早已成为千古美谈,当六尺微巷已为众人所称颂。赞扬,面对那一枚枚闪烁着金光的世乒赛金牌,我不禁问道,我们是否应该让出他们,我们到底该让出什么?
诚然,当世乒赛的现场奏响一次次国歌,国人是那么自豪,骄傲,然而面对所谓“垄断”的质疑层出不穷,我们也会焦虑,反思,那么,我们又是否该让?
在我看来,我们可以让出技术,而不是让出奖牌,我们可以让出科学的训练方法,却绝不可以故意削弱自己的实力,以求他国获得金牌,粉饰出世界经济水平的一片繁荣多元的假象。
时光匆匆而逝,一百年前的中国刚刚发生了剧变,一次惊天的变革刚刚开始。一百年来,我们感受到了中国生机勃勃的改变,我们要自豪地说,这些改变是靠中国人的双手创造出来的,我们何时要求过英美国家让出一片天地呢?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当我们先进的乒乓球训练方法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时,我们有理由与他国做技术交流,让出技术。而当我们的水稻种植技术,因袁隆平的成果而提高时,我们也主动提出让他为世界水稻种植培养人才。只有这样,才能解决粮食问题,而不只是一味的让出粮食,救济饥饿人口。
孔融让梨,六尺微巷,让出的是一种传统美德,让出的,是一种人性的美好。而让奖牌却非如此,让粮食让钱,让一切一切的物质,仅仅只能救一时之需,甚至有时违背了基本的道德准则。只有当先进的技术为世人所共享时。我们才真的可以看到高水平的比赛,我们才真的可以看到这世上再无饥饿啼哭的孩子,我们才真的可以看到那人们的笑脸绽放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你让或不让世界都会因此而改变;你让或不让,没有人会强迫。然而当你思考让或不让之前,请一定记得考虑,是让出一时的荣誉,换那世界一时的“荣光”,还是让出技术,让出科学,换那世界阵阵爽朗明快的笑声,换那幸福生活万年长?
【名师点评】
这篇文章体现出了考生理性的思维品质,在分析问题上具有鲜明的个性见解和独到的认识。优点如下:
1.语言精练,表达有力。本文作者的语言简洁干练,绝不拖泥带水,而且在自然隽永的表达中观点鲜明,说服力很强。如文章最后一段,语言干脆,多用短句,却表达了鲜明的中心主旨。
2.类比论证,主题鲜明。作者在论述“让什么”问题上,用袁隆平的水稻种植技术作类比,要解决世界的温饱问题,不是让出粮食,而是要让出技术,这样将让出乒乓球训练技术的观点鲜明地论述了出来,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冯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