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的进步固然需要物质基础,但也离不开文化的进步。同理,没有文化的参与和介入,企业要实现党中央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同样是不可想象的。特别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过去那种依靠资源、低劳动力式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从世界知名百年企业成长发展的轨迹来看,虽然各有各的高招,但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内部大力推行企业文化,发挥文化的导向、约束、凝聚、激励四大功能,树立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并用这种“观念”、“规范”引导每一位员工自发地围绕企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完成本职工作,约束员工行为,提高执行力,确保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践证明,企业文化代表着一个企业的素质,是一个企业实现战略目标、推行科学管理、广泛吸纳人才、不断创新进步的内在动力和精神支柱。如何发挥其功能,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了企业管理的一个新课题。
发挥导向功能,实现企业目标与员工个人目标同步
在经济全球化、竞争市场化、文化多元化的今天,员工思维方式活跃、价值取向多元已成为一种社会趋势。特别是在追求GDP和社会财富分配的过程中,一些企业和员工出现追名逐利、拜金盛行、心态浮躁、责任缺失等现象。因此,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导向功能十分必要。一是向员工进行企业理想信念的宣导。理想信念具有方向性、稳定性,所产生的精神动力强烈而持久。通过宣导,把企业的奋斗目标转化为员工的奋斗目标。二是向员工进行企业行为规范的宣导。明确提倡做什么,允许做什么,反对做什么,并用社会舆论、报纸网络等加大导向的力度。三是不断完善和发展企业价值观。事实证明,一个企业缺乏明确的价值准则,要想获得持续的经营成功是不现实的;同样,一个企业的价值准则几十年如一日,故步自封,也是不现实的。社会在变化,企业在发展,新生事物层出不穷,没有人会喜欢一成不变。要让员工心悦诚服,不能全部依靠硬性制度,应该像大禹治水,疏而不是堵,用文化这个方向标引领员工的行为。
发挥约束功能,实现企业行为与员工个人行为同步
现代行为管理理论证明,人都是有惰性的。只要有适当的机会,任何人都会产生依赖性,严重的还会产生机会主义倾向。因此,约束是企业实现科学管理必不可少的一个关键点。一是不断强化制度约束,强力推进科学管理。规章制度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具有代表性的刚性标志。在明确操作流程、严格规范操作、实现穿透管理的过程中,及时根据经营目标和市场变化,修订、完善企业制度办法,使员工既有发挥的平台,又有释放的动力,实现企业行为与员工个人行为统一起来,为企业发展目标添砖加瓦。二是不断提升道德约束,强力推进人性化管理。道德约束是中国历史上最悠久的一种传统约束,也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强调和注重的是对企业员工的思想、心理和行为的约束,具有典型的中国特色。与刚性、严格的制度约束相比,道德约束更能体现一个企业的文化精神,因为它是把人性的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诚实与虚伪等价值标准引入到对员工的约束中,通过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创造出企业所特有的道德观念和“文化定力”,对员工内在的思想、道德、情感起到了无形约束,为企业行为与员工个人行为的同步提供了保证。
发挥凝聚功能,增强员工的集体感、归属感和凝聚力
一个国家一盘散沙就没有抵抗力,一个企业一盘散沙就没有市场竞争力。凝聚力对于一个国家和企业来说,形同生命力。一是塑造和谐企业氛围。企业发展虽然更注重经济效益,讲究资金、成本、利润,但同样也需要关注以人为本。不尊重员工的感情,不加强员工的团结友爱,不强化员工的相互信任,必然会产生推诿、扯皮和内耗等不和谐问题,严重的还会相互拆台。通过企业文化,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心同德,和谐相处,就能减少内耗,提高执行力和凝聚力,进而提高企业的市场核心竞争力。二是把企业的发展目标变成员工的发展目标。企业和员工由于角度不同、立场不同,导致其行为也不同。通过企业文化,在“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的文化理念下,提升员工爱厂如家的思想境界,把企业的发展与员工的个人职业设计生涯结合起来,让员工与企业一同发展。也就是说,让员工感受到企业的未来就是自己的未来,没有企业的进步就没有员工个人的希望,把企业的命运与员工的命运紧紧地连在一起,在增强员工的集体感、归属感和凝聚力的过程中,提升企业素质。
发挥激励功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公平与效率不仅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一个企业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其核心点就是激励机制。没有健康合理的激励机制,不仅影响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更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一是通过企业文化,建立制度上可行、操作上规范的激励机制。只要达到受奖标准,任何人都能及时足额地得到来自企业的奖励。同时,对在实际工作中那些叫得响、站得住,有创新、有思路的专家学者、骨干能手要进行公开宣扬,大力激励,在员工中旗帜鲜明地树立激励标杆、榜样标杆,以先进典型带动公平与效率。二是从信任激励、关怀激励、宣泄激励等全新的角度入手,从企业的发展需求出发,与贡献大小结合,根据员工需求多层次、多方位的特点,实施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开展激励创新,把机制搞活,全面提升激励效果。三是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适时对激励政策进行调整、修订,过时的要及时淘汰,新方法要及时补进,始终保持企业的公平与效率的平衡,让每一位员工都快乐地、自觉地围绕企业的发展目标出力流汗,使每一位员工都能够和企业一起分享企业的进步和财富,提高激励机制的执行力。
(作者单位:河南油田离退休职工管理处)
编校:董方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