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虚假新闻图片的鉴别

2011-12-31 00:00:00宋春颖魏殿林
新闻爱好者 2011年13期


  摘要:图片后期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带来创作便利的同时,也对新闻图片的真实性提出了挑战,在这绚丽多彩的数码图片世界里,真假难辨,眼见也不一定为实,以图也不一定为证,虚假新闻图片不断出现。鉴别新闻图片的真实性成为一个重要的探讨课题,而鉴别的技巧也是广大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的专业技能。最基本易行的鉴别技巧主要有检查图片源文件品质与EXIF信息;从光源、景深和焦距的角度进行鉴别;图像放大观察;实际求证等方法。
  关键词:EXIF信息 景深 焦距 图片浏览器
  
  数字时代,数码影像科技与图形后期处理技术的不断升级,为摄影工作者的图片拍摄、后期处理、艺术创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像普通人的照片经过抠图、植入背景图片后马上可以变成和明星或者社会知名人士的合影,更可以随意把照片上的主体进行抠图,任意放在其他场景或者背景之中……令人担忧的是诸如此类的图片后期处理技术掌握起来非常容易,特别是网络传媒日益发达,很多网站提供各种用于图片后期处理的素材,使得虚假新闻图片的制造成为普通人都可以掌握的技能。
  所以在这绚丽多彩的数码图片世界里,图片真假难辨,眼见也不一定为实,以图也不一定为证了:2006年,深圳一位摄影记者的《中国农村城市化改革第一爆》在国内比赛中获得金奖,后来被发现他用PS软件(Photoshop图像后期处理软件)挪动了大楼,使画面更好看了。《青藏铁路为野生动物开辟生命通道》一图,在全国多家媒体转载,并获得CCTV《影响2006》年度新闻图片铜奖。后经查证核实,以及摄影记者本人确认,此图为PS合成图片。2008年哈尔滨一记者的中国国际摄影大赛金奖作品《广场鸽接种禽流感疫苗》被认定为假照片,大赛组委会决定取消该照片的获奖资格……这些出现在重要媒体上的新闻图片尚且如此造假,就更不用说那些中小媒体、网站的图片了。热心网友和图片后期处理高手,进行网络测试,将部分后期处理过的新闻图片和未被处理的图片共十张放在网页空间里,请网友辨别,遗憾的是很少有人能分辨哪些图片是真实的,哪些图片是虚假的。
  普通照片的真实性不是特别重要,也许可以恶搞或创作,但是对于一贯恪守真实客观专业准则的新闻摄影来讲,任何虚假图片都是违背新闻职业准则的,所以如何鉴别新闻摄影图片的真实性成为数字摄影时代一个重要的专业问题。制作虚假新闻图片可能很简单,鉴别起来也不是很难,只要具有基本的数码摄影和数字图片后期处理技能,就可以从专业技术的角度进行新闻图片的鉴别,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检查新闻图片源文件的品质和EXIF信息
  不论是使用单反数码照相机拍摄还是小型数码照相机拍摄的图片,编辑在审核图片的时候,应该要求记者或者投稿人上交拍摄源文件也就是拍摄原片,因为在拍摄的过程中,原片文件中都会自动记录拍摄时的详细信息,这些信息记录着新闻图片具体的拍摄数据,我们称之为EXIF信息。EXIF信息包括了图像的宽度、高度、水平与垂直分辨率、相机型号、创建软件、颜色模式、快门速度、光圈大小、焦距、曝光时间、ISO(感光度)数值、曝光程序及补偿情况等内容,是对图片品质和最主要拍摄信息的记录,选稿编辑可根据媒体版面需要的图片大小,对图片文件大小或品质进行修改,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图片的真实性。
  查看EXIF信息的方法比较简单,对于JPG格式的新闻图片,用鼠标右键点击,进入属性对话框,然后点击摘要,就能看见一些拍摄时记录的详细信息了。对于经过图片后期处理软件Photoshop进行画面改变处理的图片,没有了详细的EXIF信息,只有图片的大小、分辨率和创建软件等少数信息,而且在创建软件中明确标明了Adobe Photoshop软件的版本,表示该文件是通过图形处理软件创建的,并不是相机本身的原始文件,因此,改变图片画面内容的图片一般通过EXIF信息就可以直接看出。所以编辑在筛选投稿图片时,应该让投稿者提供原始图片数据,对原始图片的数据进行EXIF信息的查看,以确保图片的真实性。
  从光源、景深和焦距的角度进行鉴别
  对于经验丰富的图片编辑或者摄影记者来说,可以通过图片的用光、景深效果、焦距等拍摄效果来鉴别新闻图片是否经过后期合成。首先从光源来看,如果图片中主体、陪体的光源效果不同的话,基本上就是合成作品,因为在一个光环境下,画面上的光源应该是统一的,光环境也应该是非常相近的,明亮度、色彩感觉的差别变化是有客观规律可循的,例如画面中物体的阴影方向、反光点位置、阴暗部的位置等都是可以通过眼睛观察鉴别的,如果画面的人物和画面中的大树阴影的方向是不相同的,或是相反的,就不符合自然规律,必然不是真实的图片。虽然目前Photoshop软件有生成阴影的特效功能,但是后期生成的阴影部分,相对真实阴影还是有所差距的,特别是新闻摄影图片和商业摄影图片不同,新闻摄影讲求客观真实的基本原则,在拍摄现场大都运用现场的自然光、环境光进行拍摄,很少用商业摄影光源进行布光,如果环境较暗,基本上都是运用相机自带的闪光灯,或者热靴外接闪光灯进行补光,补光之后光影效果更加简单,所以新闻图片画面上的物体、环境等要素的光影效果比较简洁和容易辨别。只要细心观察一下,就可以发现它的真伪了。
  照片的拍摄,是光通过镜头才能实现的,镜头的种类很多,不同种类的镜头成像范围和特点也不相同,不同类型的镜头景深效果也是不一样的。景深主要是指画面上的被摄物体看上去显得比较清晰的距离范围。镜头的景深效果有规律可循,主要是超广角、广角镜头景深较大,拍摄的景物清晰范围大,而长焦镜头景深效果较小,清晰度从对焦点向前后逐渐减弱,即对焦点处最清楚,越远或越近的景物越模糊。如果图片中各个部分的模糊或者清晰程度不符合这个规律,那么图片就很有可能为合成图片。当然景深也受到光圈和拍摄距离等因素的影响,可以结合EXIF信息中的光圈等数据,根据拍摄经验进行综合分析,以辨别图像的真实性。
  同景深效果一样,在掌握各种不同焦段镜头的成像规律之后,也可以用来判断图片的真实性,任何照片不论用中焦镜头还是用超广角镜头、长焦镜头,所拍摄的景物都有不同的透视效果,只是透视的程度有所不同。所谓的透视关系就是图片中的各个事物有远近关系,看起来有空间感,在绘画和摄影中,依照几何透视和空气透视的原理,描绘出物体之间的远近、层次、穿插等关系,使之在平面的绘画或图片上传达出有深度的立体的空间感觉。针对同一大小的被摄体,近可以拍得大,远就能拍得小,可以反映各个物体之间的远近关系。只要你不是用一张胶片拍摄的照片,在透视感上一定有区别,只是区别的大小和强弱不同。根据拍摄经验和技巧,通过仔细观察图片,分析各个物体之间的透视关系,来辨明图片的真伪。
  图像放大观察法
  通过电脑自带的图片浏览器,可以对图片进行放大,将图片不断放大,会发现原本清晰的图片变成由无数小色块组成的图形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马赛克效果,此时你可以从两个方面来鉴别,首先是图形画面各个部分的色块分布是否均匀,因为如果是后期合成的图片,有二次植入画面的部分,色块分布和原图是会有不同的。其次是观察图片里各个部分的边缘,特别是检查图片中主体的边缘,看看是否有模糊不清的地方。因为大部分假照片常常是将目标主体从图片中抠图出来再放到另外的背景图片中去的,但是后期合成或者通过抠图形成的边缘不是光滑的,或者和背景的融合有一些边线或边缘过渡,色彩上也有区别,特别是被植入的图像部分的边缘的色块分布会和画面其他部分物体的边缘色块分布不同,在图片正常显示的情况下,是不容易被发现的,但是当图片放大以后,就显示出来了。还有一类图片就是将照片画面中原有的物体或者景物进行了修改,比如去掉、放大、缩小、移动等,经过这样处理的图片进行放大时,将图片多倍放大到一定程度以后,进行仔细观察,也可以发现问题。可以说图片放大是一个简单而又实用的鉴别方法。
  
  客观综合分析法
  对于摄影比赛、重要媒体、图片社等,确保图片的真实客观是非常重要的,这些媒体或者活动在制定规则时应该确定原片投稿的原则,然后通过放大图片、检查EXIF信息以后,可以通过眼睛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图片是否符合事物的客观规律,来辨别图片的真伪。如检查拍摄的角度,客观视觉上分辨仰拍、俯拍等角度;检查照片中主体与周围环境在拍摄角度上是否有矛盾;确定图片中阳光的方向,太阳的方位,各个物体的受光情况。新闻摄影同广告摄影和时尚摄影的区别之一就是图片拍摄时的光环境基本上都是环境光,可以是灯光也可以是日光,很少有广告拍摄的布光效果,如果光源方位、强度和图形中的某些物体特别是图片主体相矛盾,仔细观察后感觉有点“别扭”,那么很可能是后期合成的图片,要慎重使用,如果是很重要的新闻图片,那就必须多方求证以确定图片的真伪。综合法主要是运用基本的自然与拍摄规律,进行多方面的审查,以确定图片的真伪。同时也是结合前面所讲的各种方法进行综合考证的过程,在涉及相关知识时,也可以邀请相关专业的专家进行综合考证,以确保图片的真实客观。
  实际求证法
  新闻图片的真实除了指图片本身真实,未经合成和后期处理而改变图片画面以外,还有一个方面也是必须严格把关的,就是真图片配假文字和假图片配真文字的现象。这种虚假新闻图片的情况也是常常出现的。即图片本身是真实的,未经过处理,但是图片的解释性文字却存在夸大、虚假的成分,或者根本就文图不符。例如2004年12月30日,加拿大西南部城市卡尔加里市颇有影响力的《卡尔加里先驱报》在其头版刊发了一张触目惊心的“独家海啸照片”,照片中数米高的浪潮正向人们席卷而来,图片的视觉冲击力很强。但令人惊讶的是,事后证明该照片并非是在12月26日的“世纪海啸”中拍摄,而是两年前于中国杭州拍摄到的“钱塘江潮”!可见这种图是真图、事是真事,但是图片和事件却不是一回事的虚假新闻图片,也是必须防范的。但是对于这种搭配失实的虚假新闻图片,通过技术手段是不容易鉴别的,那就需要记者和编辑运用专业新闻知识进行求证,尽量采用第一手资料,同当事人、当事单位、新闻事件目击者进行求证,确认真实无误后才能刊发,只有这样,才能尽量避免虚假新闻图片的产生。
  以上是鉴别虚假新闻图片的一些技术方法和思路,但是要想从根本上保证新闻图片的客观真实,杜绝虚假新闻图片的出现,还需要从媒体自身管理和新闻从业人员工作规范的层面进行严格的要求和管理,做到新闻提供者和图片编辑人员以大局为重,坚持新闻客观真实性的工作原则,诚实守信,严格遵守职业准则。目前网络虚假新闻由于上传门槛较低,大量虚假新闻图片出现于网络媒体。所以更要加强网络新闻媒体的审查与监管,同时号召社会各界进行监督,对各个渠道和媒体出现的虚假新闻图片进行曝光,借鉴国外的图片新闻监管经验,严厉打击新闻图片造假行为,以确保新闻图片的真实客观。
  参考文献:
  1.许林:《照片打假?摇重在他律——关于假新闻照片频现的深层思考》,《新闻实践》,2008(5)。
  2.赵璐屹:《浅谈假新闻图片的产生与识别》,《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09(2)。
  3.刘洪:《从制度上遏制假新闻照片》,《新闻战线》,2007(11)。
  4.雷波:《数码图像处理与创意:Photoshop CS中文版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徐和德:《数码图片处理教程》,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年版。
  (作者单位:宋春颖,辽宁工业大学文化传媒学院;魏殿林,中国计量学院艺术与传播学院)
  编校:赵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