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好预告性新闻

2011-12-31 00:00:00徐晓帆
新闻爱好者 2011年13期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是新闻的传统定义。过去,中国新闻囿于这一传统定义,基本是先有事实,后有报道,从而形成新闻生产规律和新闻生产模式。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竞争的加剧和信息化、多元化时代的到来,中国新闻的这一传统定义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现在,大量的没有发生的和将要发生的事实充斥报纸版面,有相当数量还成为新闻主角,我们权且把它称作“预告性新闻”。
  预告性新闻异军突起
  以《洛阳晚报》为例,2010年5月,《洛阳晚报》共出报27期,新闻版共发稿1000余篇,预告性新闻占140篇左右,平均每天发稿5篇,占总发稿量的1/8。更引人注目的是,《洛阳晚报》5月份共有27个头题,预告性新闻(标题)就占了10个,为1/3强。其中有《今日5000枝康乃馨谢娘亲》、《全国近3万考生将来洛赶考》等。省内其他报纸,预告性新闻也为数不少。事实上,预告性新闻现在已成为各媒体每日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不论地市报、省报、国家媒体甚至世界媒体,都在做预告性新闻,而且已成为看点和亮点。朝韩炮击事件走向、美韩军演、美日军演、东北亚局势;中国的航母、隐形歼20战机试飞、北斗星计划;美欧大陆风雪、动物自杀现象等都受到人们的强烈关注。
  预告性新闻的分类与特点
  预告性新闻其实很早就见诸报端,但开始时十分稀少,不为人所注意。如节日放假通知、天气预报等。从简单到复杂,从偶发到普及,预告性新闻目前已形成它的分类与特点。
  一是信息告示类。如今日天气、电视节目预告、体育赛事现场直播预告、停电通知、某高速路关闭、某桥通车、作息时间变动、公交路线和航线、列车变动等。它以最简明的文字,直接服务读者。
  二是政策解读类。这类预告性新闻抓住政策的调整变化,为读者释疑解惑。如北京市治理交通堵塞,将采取限制购车上牌等措施;重庆市将开征房产税,具体标准尚在征求意见等。这些对每一位市民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三是特事预报类。如《男排劲旅将来洛争高下》、《“七天大胜”邀你去“观战”》等。这类预告性新闻有强烈的先导性,它把受众看做“参与者”或“潜在参与者”,因此必须富有鼓动性。
  四是预测分析类。如一周股评《转折可能到来》、《国奥队参加亚运会前景》等。这类预告性新闻一般出现在投资理财、文体娱乐领域,既有事实、有分析、有论据,又有个人见解,它的定位是力求当一名好参谋。
  预告性新闻的兴起是读者的需要。在社会节奏明显加快的今天,人们已不满足于被动地接受新闻和信息,相反,他们总愿尽可能早地获取新闻和信息,以站在时代制高点,走在社会前沿,做好心理准备,积极应对,力求主动。如《明年起高中会考也要考体育》,那么,从现在起,就要让孩子加强锻炼。即使新闻和信息与己无关,也有“隐形需要”。如《郑州有望取消燃气初装费》,那么,洛阳是不是效仿?我家是不是过一段再换燃气?
  预告性新闻的兴起也是传媒的需要。原有的游戏规则被打破,比重越来越大的预告性新闻为各媒体搭建了一个脱离同质化,放大差异性,避同趋异的舞台,使得采编人员尽可大显身手。
  做好预告性新闻
  预告性新闻名目繁多。对国内外的大事、热点,我们必须刊发;对那些关乎百姓生计的信息告示类,我们也不能吝惜版面。但是,对那些政策解读类、特事预报类、预测分析类,我们必须有所选择。
  首先,要将那些上级无要求,群众也不关心,发了也不为报纸增色的垃圾新闻坚决排除。
  其次,要把握提前量。虽然人们都想尽早获取信息,但有时太超前实无必要。如每年4月份的洛阳牡丹花会,市政府一般3月外出推介。报纸没必要2月份就说花会的事。
  再次,说话要留有余地。虽然,依据科学、依据规律、依据实力,甚至依据权威部门发布的信息,我们判定了事物的发展趋势,但某种因素也可能导致另外的结果。如果我们报道口气太满,容易惹出笑话。
  除了突发性新闻外,新闻有其自身的生产规律。我们做新闻策划,是要在事物发展的原动力上推波助澜,因此,必须提前介入,在预告性新闻中就先声夺人,才能达到新闻效应的延伸和扩张,彰显影响力。
  现在美联社新闻已不是我们熟悉的那种新闻模式,而是一种分析性报道,也称为“文学性新闻写作”,只要新闻五要素俱全,加上新闻背景即可。这种写法其实正可以用在预告性新闻的写作上。写天气预报,可以情景交融,有着浓郁的生活情趣;写新区前景,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传统的新闻报道强调事件本身,多元化的预告性新闻写作给人以艺术的契合和事实本身的张力。连载、评书、相声引人入胜,关键在于有“包袱”、有悬念。借鉴这些艺术手法,预告性新闻也可让人饶有兴趣。中国乒乓球运动员拿个世界冠军不是新闻,但郭焱、郭跃的状态孰好孰差,谁上团体赛有利,这样的预告性新闻就很有看头。
  预测分析类新闻需要厚积薄发,记者必须长时间钻入其涉及的领域,吃透实质,才能游刃有余地判断分析。
  (作者单位:洛阳晚报社)
  编校:赵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