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寒月
(中国石油管道公司大庆输油气分公司,黑龙江 大庆 163000)
1.1 员工意识状况。因为我们是国企员工,所以有部分员工没有失业的危机感,这从根源上就遏制了员工追求长远发展,向更高目标前进的动力,造成员工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工作执行力不强,个别员工甚至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员工这种理念的形成,直接反映了我们多年来管理状况,要改变这种现状,需要从根本的管理制度和用人机制上进行变革。
1.2 工作流程。输油站的管理流程多数只是模糊地存在于人的头脑中,很多还没有固定的书面文件的支持。另外,多数输油站的管理依靠的只是管理人员和站领导的责任心,哪个站的领导和管理人员责任心强,站里的各项工作就管理得好,领导责任心差的管理状况就会一团糟。
1.3 工作标准与检查体系。输油站现在采用的工作标准有国标、行标、企业标准和操作规程等,在一些作业方面有了较为规范的条款。但我们的部分工作,特别是管理工作还没有在每一项工作中形成"做到什么程度"的标准,所以同一项工作,责任心不同的人做起来效果就不一样,有时候差别很大。输油站现在使用的检查体系有几套检查系统,机构设置很完备,但每次检查还是能发现一些问题。这说明我们的检查与管理体系的漏洞还很大,需要下大力气完善和严格地执行。
1.4 管理制度。现在我们的输油站管理中,管理制度并不缺乏,而是太多,太杂乱,使人无所适从。另外我们的管理制度还不是很精细,可操作性较差,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执行不力。这样,员工在工作中存在侥幸心理,大错误不犯,小的违章经常出现,接受考核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有的输油站更是一年中竟然没有一例考核,这样只能使管理制度的执行流于形式,而很少能起到实际作用。
1.5 管理的系统性。在输油站的管理中,现在运用的管理系统有 ERP系统、QHSE系统、内控系统、生产管理系统、财务报销系统、物资管理系统等几套程序,其中不乏与工作管理要求相互冲突或有重复程序的。作为一个企业,有一套好的管理系统就足够了,各项工作完全纳入到一个系统中进行管理,让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共享。
原油在储运过程中的泄漏易造成火灾爆炸事故,导致人员伤亡和设备的严重破坏。原油为易燃易爆液体,且处于高压状态下,如有跑冒滴漏,遇火源瞬间便会形成大范围火灾,蔓延速度很快,燃烧极其猛烈。一旦发生火灾,将导致生产装置、建筑构建遭到破坏,发生破裂、变形或坍塌,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甚至造成惨重的人员伤亡。在密闭高压条件下,原有的火灾事故极易发展成为爆炸事故。
(1)由于生产装置跑、冒、滴、漏,可以使原油从设备的连接点、管道的连接部位、阀门等处的破裂处泄漏出来,其蒸气于空气形成混合气体,达到爆炸极限时,遇到明火即发生火灾、爆炸,爆炸时产生的冲击波、高热会破坏生产设备,导致火灾迅速蔓延扩大,造成人员伤亡。
(2)输油设备和管道内部压力超过输油系统的耐压强度时,可能会发生爆炸,促使火势蔓延扩大,危害十分严重。
(3)与阀、泵相连接的法兰如果不严密或受到破坏,造成原油泄漏在建筑物内形成爆炸性气体,遇明火就有可能发生爆炸。
电伤害是电能作用于人体造成的伤害,电气伤害事故以触电伤害最为常见。造成电伤害的电危害源主要包括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雷电、静电、电火花等。电气系统危险性主要为大气过电压及操作过电压、电气设备外壳漏电产生的电击人身事故;生产设施配套的各类电气设备、电气开关、电缆敷设可能因接地、接零或屏护措施不完善、防护间距不够、耐压强度低、耐腐蚀性差等原因造成漏电导致触电伤人事故。
电气火灾事故的原因包括电器设备缺陷或导线过载、电气设备安装或使用不当等,从而造成温度升高至危险温度,引起设备本身或周围物体燃烧、爆炸。在易燃、爆炸危险环境中,设置有防暴电机、电控阀门、仪器仪表、照明装置及连接电气设施的供电、控制线路等。这些设施一旦发生火灾或故障,将引起火灾爆炸安全事故。
具有很强的破坏力。厂房建筑等因防雷接地措施不完善也会发生雷电伤害事故。雷电产生的危害事故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直击雷放电、二次放电,雷电流的热量均可能引起火灾和爆炸。
(2)雷电的直接击中、金属导体的二次放电、跨步电压的作用会引起火灾爆炸的间接作用,均会造成人员的伤亡。强大的雷电流、高电压可导致电气设备击穿或烧毁。雷击可直接毁坏建筑物和电气设施。变压器、电力线路等遭受雷击,可导致大规模停电事故。
(3)静电伤害
原油为火灾危险性液体,在输送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受到摩擦而产生静电,并会积蓄到高电压,容易产生静电火花引起爆炸和火灾,此外人体活动也能产生静电。
静电的危险性主要体现在静电是爆炸或火灾事故的引发源之一,其电压很高而且容易发生放电,出现静电火花,在有可燃物存在的场所,可能由静电火花引起燃烧和爆炸。当人体接近带电物体或带静电电荷的人体接近接地体的时候,会由于静电放电造成人体被电击。其它危险因素
管道输送其原动力为各种形式的泵、电动机等。泵、电动机的联轴器等传动设备存在着机械伤害的危险。如果上述机械传动部分的安全防护设施不完善或者安全距离不够,人体则可能受到伤害。
地上管道受到大气中的水、氧、酸性污染物等物质的作用而引起大气腐蚀。埋地管道所处土壤环境,会造成管道的电化学腐蚀、化学腐蚀、微生物腐蚀、应力腐蚀和干扰腐蚀。腐蚀减薄管的壁厚,导致变形或破裂,也有可能导致管道穿孔,引发漏油事故。
原油是以链烃为主的混合物,其高浓蒸气对人体有一定危害作用,严重时可造成窒息甚至死亡。
泵机组、加热炉及各种设备运行时产生的噪音,可能对周围环境及人体健康产生影响。在原油输送过程中产生噪音的设备主要有:各种泵、电动机、加热炉及调节阀等。在上述设备生产岗位的操作人员均有不同程度的噪音危害。噪音作用于人体的神经系统,从而诱发许多疾病,使人体疲劳,降低劳动生产率,影响安全生产。
QHSE管理体系与精细化管理同样都是企业管理方法,不同的是 QHSE侧重在生产安全管理方面,而精细化管理则是以企业的财务报告为立足点,覆盖企业管理全过程的管理方式。在输油站的管理中,可以把 QHSE管理体系与精细化管理融合在一起,在 QHSE体系中融入精细化管理的原则和方法,以提高 QHSE管理体系的精细、精确程度。结合输油站的工作实际需要,完善适合输油站管理的 QHSE体系与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检查表等。
推行精细化管理是对我们的思维模式和管理模式的变革和挑战,需要全员参与,需要找好精细化管理与传统管理工作的契合点,制定出详细的工作步骤逐步展开。其中包括:树立先进理念、修订岗位职责、制定工作标准、优化作业流程、修订管理制度、加强对员工职业素质的训练、检查与奖惩。
精细化管理是企业管理升级的必由之路,也是一项巨大而复杂的工程,需要企业各级人员上下一心,积极参与,实现职责明确、标准清晰、流程规范、制度严密、执行有力的符合精细化要求的企业管理体系,而最终达到依靠制度和流程来推动企业正常运作。
[1]聂维明,钟仕荣.输油站的安全管理与消防[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5-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