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凤艳刘光
(1.黑龙江省大兴安岭营林局技术推广站,黑龙江 165000;2.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农林科学院,黑龙江)
多年以来,大兴安岭普遍被人们认为是高寒禁区,有效积温少,无霜期短,不能从事常规的农业生产,更不适合养蚕。但是,从1991年开始我们经过分析近几年的气象资料认为,只要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在我区开展柞蚕生产是可行的。在地委行署、林管局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三年的引进实验,一举获得了成功。填补了我区(高寒禁区)没有放养柞蚕的空白,也把我国柞蚕生产的最北临界线(嫩江),又向北推移了3个纬度。又经过多年的宣传和推广,目前已被广大林业职工所接受。柞蚕生产已在我区形成了广泛的生产力,2007—2010年度共放养1000多把剪,放养面积1500公顷,实现产值500多万元。我区有丰富的柞林资源,在保护资源、科学利用的前提下,产业前景十分广阔。
针对广大林业职工冬忙夏闲的实际情况,经过我所的广泛宣传和推广,加林局党委十分重视职工自营经济的发展,积极为职工寻找替代产业,增加职工收入。06年加林局放养两把蚕茧(一把剪为4公顷林地,2蚕种卵),经过两个月的山场放养,收获蚕茧1600,平均单产800,两个职工家庭均实现收入1.2万元以上。07年度放养柞蚕90把剪,建设放蚕场1.3万亩,投入了资金和人力,形成了我区前所未有的柞蚕生产大发展的良好局面。今年由于气候因素,6-8月份干旱少雨,柞叶较硬,天敌较多,在减产的情况下,仍然收获鲜茧5.3万斤,平均每市斤售价7.5元,实现产值40多万元。
韩家园林业局有丰富的柞林资源,气候条件也能够满足柞蚕生长发育要求。我所高度重视,只为把这项实用放蚕技术无偿传授给广大林业职工掌握。由于该局是第一次放蚕,今年韩局试放两把剪,场地落实在韩家园林场施业区,从年初的三月份我所就派技术人员去韩局确定了场地,并进行了蚕场建设,韩局选派三名责任心强、领会能力快的人员来学习放蚕,各技术环节都按要求进行操作,8月25日开始收获鲜茧1400斤,平均单产700斤。
蒙古栎的营养成份及生长特性。大兴安岭是我省次生林面积最大的森林类型,柞林面积有33万公顷。是发展柞蚕生产的天然饲料场。柞树叶含有水分、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成分,是饲养柞蚕良好的饲料。柞树是喜光树种,在侧方庇荫条件下,生长较快,适应性强,耐干旱瘠薄,耐-50℃低温寒冷。喜温凉气候,中性偏酸土壤,通常生于向阳干燥山坡,深根性植物,主根发达,不耐移植。是营造防风林、水源涵养林及防火林的优良树种。因此合理经营利用、重点保护好我区的柞林资源,是发展多种经营生产的首要任务。
保护与利用并重,柞蚕只取食柞叶,不破坏柞林。破坏生态环境的"杀手"不是柞蚕,而是不合理的经营方式和生产方式。通过柞蚕取食以蚕粪的形式返回地面,加速了营养循环,供给柞树生长发育,形成了完整的自我补偿机制,还有利于我区的春秋防火。放蚕林地还要严格执行轮放、休闲的原则,使柞林越养越旺。
我区从呼玛、韩家园到加林局、松岭这一积温带有33万公顷柞林,如果利用20%进行放蚕,可放养1.2万把剪,不计劳动力成本,一个职工年产值可在0.8万元左右,纯收入0.6万元。由此推算,全区每年柞蚕生产可实现产值9600万元,纯收入8000万元。从我林区历年的放蚕生产情况来看,丰产的潜力很大,天敌及病害也较小。
目前我区柞蚕生产从业人员在300人左右,在保护好柞林资源的前提下,科学规划,合理操作此项生产会逐步在我区形成产业规模,还可带动相关产业的兴起,可安置社会就业2万人左右。结合我区各林业局管护区特点,实现"护林加养蚕,一季顶二年"的良性循环,使林业局的职工和管护区人员,在春防和秋防之间"闲时不闲、住山吃山",有效地安置剩余劳动力,对促进社会和谐,繁荣林区市场,都具有现实和长远的意义。
柞蚕生产一定要以科学的发展观来范畴规划,制定和出台严格的柞林管理、经营、使用细则。蚕场管理,应当坚持集约化经营,科学规划,科学养蚕,优选蚕种,提高单产的方针。蚕场使用,要遵循保护生态环境的宗旨,坚持谁使用、谁建设、谁管护的原则。要严格执行蚕业生产操作规程。(一)中刈蚕场郁闭度要在零点七以上,坚持隔年休闲、轮放的原则。(二)食叶量不能超过柞树叶量的三分之二,不能过度放养。达到了上述要求,才能实现良性循环的生态目标。
1、营建蚕种基地,培育优良蚕种;从我区柞蚕生产的长远发展角度考虑,要使柞蚕养殖产业在我林区迅速形成产业规模,支撑一方经济,应着手建设柞蚕良种选育场(即蚕种场),营建蚕种基地,培育和选择适合我区冷凉型气候特点的优良蚕种,满足我区柞蚕生产的需求。
2、开展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我区的养蚕业规模发展后,将成为全省最大的柞蚕生产基地,因此,柞蚕蛹的精深加工,相关行业的兴起将会成为必然。这既延长了柞蚕生产的产业链条,也丰富和发展了地方经济。
[1]DB23/T733-2003,黑龙江省A级绿色柞蚕蛹生产技术操作规程[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