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洋 张和梅
(黑龙江省农垦建三江分局前进农场,黑龙江 建三江 156300)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系统结构如何呢?笔者认为,会计系统结构是指以会计信息商品为核心的,既反映各方利益关系,又体现会计观念及客观环境影响力的系统,会计系统结构由基础保障环境、生产环境和市场环境三部分构成。很显然,这里的会计系统结构要广于会计信息生产系统,会计信息生产系统只是会计系统结构的一部分。
1.1 会计信息的基拙保障环境会计信息的基础保障环境是整个市场体系的基础,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法制,另一部分为道德,它们是会计信息市场正常运行以及各个利益主体保持良好关系所应具备的基本保障。主要表现为执法人员的严格执法;会计人员"生产"真实、公开的会计信息产品;注册会计师作为"质量检验员"按照行业标准严格履行职责。
1.2 会计信惠的生产环境
(1)核心层。该层由会计信息产品的生产者-会计人员构成。会计信息产品从实质上讲是各方利益关系的反映,会计人员是该产品的直接生产者,这就决定了会计人员处于各方利益的核心。一般认为,如果整个会计人员群体都能够坚持原则,遵守职业道德,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那么会大大减少造假行为的发生。
(2)技术制度层。该层由影响会计信息产品质量的技术经济制度构成,包括法律制度、会计制度、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以及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等。它主要是会计信息产品的生产条件及生产环境,其质量状况直接影响会计信息产品的生产及质量状况。
2.1 切实保护会计信息的基础保障环境在会计系统结构中。
当前,执法不严、惩罚不力、忽视甚至践踏信用的现象较为普遍。一方面,在我国,行政部门往往介人司法部门的处理过程。同时,又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熟人社会"使得执法者很难站在公正的立场上严格执法。另一方面,市场中的种种失信行为已导致了严重的信用危机,其范围之广、程度之深令人优虑。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建立会计信息基础保障体系,为会计信息产品提供一个良好的生产交易环境。
2.2 培育良好的会计信息生产环境
会计信息的生产环境主要是由生产者和生产环境构成。在此,我们必须培养合格的生产者以及完善技术制度层,以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
2.2.1 培养合格的会计信息产品的"生产者"。
目前,我国企业财务会计人员业务素质还不是很高,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同时,会计人员的政治素质较低、法律意识不强、执行国家各项财经法规的能力较差。所以,一方面,要强化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观念,加强会计人员的管理,将职业道德考核作为会计证年检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并将职业道德划分等级,根据考核结果对会计人员予以奖惩。同时,还要搞好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其业务素质。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可由当地财政部门委托地方高校或聘请兼职教师进行培训,并对培训结果进行考核,对未能通过考核的会计人员,年检不予通过。另一方面,要对依法办事的会计人员予以保护,对违法乱纪的有关领导给予处罚。
2.2.2 完善技术制度层。
会计制度(准则)是会计信息生产的"模板"。目前这块"模板"还不能令人满意,存在着诸如参与制定的成员缺乏广泛的代表性,在定义的精确性、内容的严密性等方面存在着欠缺以及滞后于经济的发展等问题。要及时修订《企业会计准则》,提高会计准则制定的代表性;同时要注惫在制定具体会计准则时,对可选的不同会计处理方法应规定使用范围,以减少经营者随意选择有利于自己的会计处理方法。另外,要研究发达国家的准则制度,并考虑其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影响,做到准则的制定与经济的发展同步。
2.3 净化会计信用的市场环境
在会计信息市场环境中,信息提供者处于中心地位,如果能够遵守法规、制度,那么造假数量和程度将会大大减少。生产者只是造假的执行者;公证者迫于生存的压力,充当了造假的帮凶;消费者不关心或者无法关心自己的权益以及监管者监管不力纵容了造假。可见,提供者是"万恶之源",市场中其他主体客观上也助长了造假行为的发生。针对以上分析,建议采取以下对策:严惩处。我们先分析企业和经营管理层的行为:
2.3.1 企业。
由于上市公司本身是一种非常稀缺的资源,地方企业往往将上市公司视为地方形象和政绩的一种表现,这就使得企业"削尖脑袋往里钻",进去后,又不得不抓住造假这根最后的"救命稻草"。当然企业中还有非上市中的国有企业以及非国有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他们出于藏匿利润、减少纳税等目的,也通过各种手段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
2.3.2 经营管理层。
对于经营管理者而言,经营业绩决定了他们的升迁和其他的相关待遇,出于个人政治利益和物质利益的考虑,他们或通同、或逼迫会计人员造假。可见,会计信息造假者同其他造假者一样,导致造假的直接原因是经济利益的驱动,并且其造假风险与造假收益不成比例。他们在比较了风险、成本与收益之后,认为造假是非常"划算"的事。因此,只有提高造假的风险和成本,使造假不划算,才能有效地控制造假行为。所以,我们认为,要采取如下措施:第一,要明确法律责任,实行刑罚无期和罚款无限额制度。第二,要开放新闻、出版、电台、电视等媒体业,谁造假就把谁在媒体上曝光,并建立"案底"始终跟踪其人。
2.3.3 建立和规范经理人市场。
经理人造假完全是其短期化行为所致。因此,我们要引人市场机制,建立职业经理人市场,迫使经理人员放眼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有了经理人市场,经理人才可以自由流通,"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使在职的经理产生一定的危机感,从而增强经理人员的市场竞争压力和会计造假的职业风险意识。经理人市场的目标就是建立一整套职业经理的培养、选拔和淘汰的体系,并为每一个职业经理建立信用档案,加强对经理阶层的管理。
2.3.4 有一个良好的监控体系。
提供者处于中心地位,监管者、公证者、消费者的共同作用,构成一个完整的监控体系。对于消费者而言,他们无法关心或不关心自己的权益;对于公证者而言,其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单位,企业在接受其审计服务时,须自行支付费用,形成了被审计者与审计者之间的雇佣关系。对于公证者来说,同样也会由于各方利益的博弈,监控缺乏力度。正是由于三者自身或体制的原因使得监控不力,造假才得以盛行。
因此,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1)唤醒投资者,通过健全相关的法律,维护他们的权益;通过大力宜传打击造假的事例,鼓舞他们的信心。
(2)规范公证者,首先,要改革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收费制度。我们考虑把审计费交到证券监督部门,禁止审计单位直接向被审计单位收费。审计单位提供审计服务时,只能向证券监督部门获得报酬,这样可以斩断审计单位与被审计单位之间的利益依存关系,堵住审计单位受被审计单位的利益驱动而舞弊的可能。其次,完善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督机制。笔者考虑赋予注册会计师协会行政职能,总理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事务,强制推行"多所共审制"以及注册会计师的"轮审制度"。
(3)强化监督,主要是加强监管力度,对造假者追查到底,严惩不怠。
[1]张愈强.会计信息失真的经济学分析.东北林业大学,2005-04-01博士.
[2]郭海燕.浅析会计信息失真.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9-04-28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