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际物流发展探析

2011-12-31 03:09吉亚力赵金坤JIYaliZHAOJinkunWANGZhe
物流科技 2011年11期
关键词:物流服务企业

吉亚力,赵金坤,王 喆 JI Ya-li,ZHAO Jin-kun,WANG Zhe

(1.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2.哈尔滨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3.海军上海专用装备物资器材采购站,上海 200002)

(1.Harbin Normal University,Harbin 150001,China;2.Harbin Institute,Harbin 150001,China;3.Navy Shanghai Procurement Station,Shanghai 200002,China)

1 我国国际物流的现状

1.1 我国国际物流产业正处在增长期

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的外资企业发展迅速,推动了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对物流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促进我国物流业的品牌建立和管理创新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我国广大的物流企业在具体运作方法上进行调整,开始着手服务内容的拓展和服务形式的创新。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从整体上提高物流企业的服务水平,缓解市场供需矛盾,为物流企业自身摆脱困境创造条件。国内物流企业在面临国外企业进入的情况下,不断打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

我国加入WTO时承诺在商品分销、公路运输、铁路运输、仓储、货运代理、邮递服务等物流市场领域全面开放。外资物流企业大量涌入我国市场,推动国内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相关统计表明,最近5年我国物流产业年均增幅在20%以上,年均增速保持在15%以上,远远高于美国的10%和加拿大、西欧的9%。物流产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增加了国民经济运行效率和效果。

1.2 我国国际物流产业呈现多元化格局

我国公路运输、铁路运输、仓储、货运代理、邮递服务等物流市场领域已经全面展开,市场主体正呈现国有、个体、外资等各种所有制物流企业并存。首先,国外跨国公司以合资或独资形式建立外资物流企业,如:美国联合包裹运送公司、英运物流有限公司 (EXCL)、中外运敦豪 (DHL)等。其次,民营物流企业按照现代物流理念和经营模式建立的新型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如:申通物流、顺风物流、韵达物流等。第三,传统的运输、货代、仓储、批发国有企业,仍是物流市场的主力军,如:邮政物流等。第四,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发挥各自优势,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提升双方主业优势,逐渐达成共识。如中国远洋物流有限公司先后与海尔集团、长虹集团、中核集团、TCL公司等结成战略合作关系。这种多元结构使我国物流产业形成了激烈竞争的格局。

1.3 我国国际物流中存在的问题

1.3.1 粗放式经营方式没有改变

国际上通常把社会物流费用占GDP比率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物流运作水平的重要指标。物流成本占GDP比重,是国际上比较公认的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物流业的发展水平与运作效率的标准。在西方发达国家,物流成本占GDP比重一般为8%~10%左右,我国物流成本远高于这一比重。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日前发布的 《2011年上半年物流运行情况分析》显示,上半年中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8%。尽管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和经济结构与这些国家差异较大,但也反映出物流运作效率方面的差距。如何降低物流费用,一直是业界探讨的问题。

物流服务社会化程度低,物流企业规模小、服务质量差等问题还比较突出。在运输市场上,大量规模小、实力弱的小企业和个体运输户从事道路运输,导致空驶和超载现象并存。运输上有特殊要求的产品,如:冷冻保存、易燃物品、恒温保存、化学品在仓储能力方面不足。

物流企业服务意识差,管理粗放。先期进入物流行业的大多是文化程度低的人员,物流业刚起步时对物流运作人员的素质要求不高,目前从事物流行业人员素质有了较大提高,但还不能满足物流行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1.3.2 物流园区缺少整体规划,园区空置率高,利用不充分

大部分建成或在建的物流园区缺乏明确的目标定位,对于园区的市场定位、产业定位、功能定位、服务对象定位等问题并没有很好规划就匆忙建设。可以说部分物流园区在前期规划、市场研究、分析等方面做得并不充分,从而导致项目在功能和目标客户等诸多方面的定位不清。虽然物流园区的建设表面上看如火如荼,但是建设并不是最终目标,物流园区的最终目的是它的使用价值,用以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倡导低碳、绿色、科学发展的今天,物流园区要避免 “大而全”,提倡 “大且精”。

1.3.3 物流企业信息化程度仍然不高

现代物流的根本宗旨是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快速满足客户需求,并越来越呈现出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标准化等发展趋势,其中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核心。物流企业信息化也是物流企业之间进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平台,可以将零散化的物流资源进行规模化、系统化、协同化,物流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物流业实现连续、快速且准确的运作,将极大地提高效率,增加效益。

国外物流企业普遍采用了条码技术、RFID、GPS/GIS和EDI技术,但在中国物流企业,尤其是中小物流企业的应用还很不理想。同时,在国外得到广泛应用的仓库管理系统、运输管理系统、自动导向车系统、货物自动跟踪系统、订单管理系统,在我国的众多物流企业中也应用不多。

2 我国应对国际物流采取的措施

2.1 完善我国的物流网络,建立完善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

在规划物流企业仓库数量、地点以及规模时,要围绕商品交易需要和我国对国际贸易的总体规划来进行。国际物流网点的规划要留有余地,以备将来的扩建,同时也要避免园区建设的 “大跃进”。在完善信息管理系统方面通过条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卫星定位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等的应用,实现货物的自动识别、分拣、装卸、存取,提高物流作业效率;在管理和信息传递上实现网络化,把物流信息及时反映在内部局域网的数据库上,由管理信息系统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调度;建立公共物流信息平台。通过这个平台真正实现物流企业之间、企业与客户之间物流信息和物流功能的共享。促进物流活动高效和顺畅进行,可以使物流系统发挥最大的整体效应。

2.2 建立和完善物流技术标准化体系

加快制定物流基础设施、技术装备、管理流程、信息网络的技术标准,形成协调统一的现代物流技术标准化体系。做好计量标准、技术标准和服务标准的同时,广泛采用标准化、系列化、规范化的运输、仓储、装卸、包装机具设施和条形码、信息交换等技术。

2.3 培养国际物流人才

在国际物流人才需求方面,需要管理型物流人才和技术型物流人才。我国国际物流的发展对人才需求的主要方面为:企业物流应用人才、物流项目开发人才、物流管理人才、电子商务物流人才、懂得进出口贸易业务的专业操作人才,也需要在物流企业中从事设备的操作、维护、运输、配送、货运代理、报关等从事具体工作的中初级实用型人才。

人才培养应该从以下二方面进行:第一,企业组织的短期培训。企业通过与院校、劳动技能鉴定中心合作,组织实施有针对性的培训服务,可以由高校物流方面教师担任培训任务,也可以由企业内部优秀物流人才担任讲师进行培训,针对需要选择不同的培训课程体系和内容,这样培训出的人才更加具有技术针对性和企业针对性。第二,政府职能部门组织的培训。为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劳动部门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等职能部门制定了相关的物流培训计划,可专门为企业的在职人员提供培训服务。

2.4 政策上大力扶持和保护我国国际物流业发展

对从事运输服务、仓储服务、货运代理服务和批发配送业务的企业,允许他们根据自身业务优势与需要,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允许其延伸物流服务范围和领域,逐渐成为部分或全程物流服务的供应者;在规范市场准入标准的基础上,鼓励多元化投资主体进入物流服务市场,产生良性竞争效应,促进物流业的共生存、共发展、共壮大;着重培育大型跨国物流企业,打造企业品牌效应,打造 “中国制造”的身份,成为我国物流乃至世界物流发展的领先者。

[1] 周启蕾,朱国宝,萧汉梁.我国物流理论研究的现状与未来[J].中国流通经济,2000(2):4-7.

[2] 梅焰.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3] 郭成,John Brown.现代物流管理[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4.

[4] 车卉淳,朱群芳,周学琴.可持续发展框架下的首都绿色物流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5] 夏春玉.现代物流[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8.

[6] 杨鹏强.我国物流软件发展探析[J].物流技术,2007,26(1):116-119.

[7] (美)Ronald H.Ballou.企业物流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物流服务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