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项目实践

2011-12-30 08:56陈秀玲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年21期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课程设计计算机

陈秀玲

(黑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近年来,高职院校培养一大批计算机专业人才,但存在着专业特色不明显以及教育质量不高的问题。高职教育正逐步形成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实践为中心,以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为标志,以促进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为最终目标,具有突出的职业和技术特性的办学模式。各个学校也都关注到了这一点,不断增加计算机相关课程的教学,教学的内容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更新。但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始终存在着一个“怪圈”:一方面用人单位觉得IT人才缺乏,市场上难以找到合适人才;另一方面许许多多的大中专毕业生又找不到合适的岗位,关键问题是?尤其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学过相当多的计算机课程,却无法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工作岗位,或者说所学知识无法立即应用于实际工作,用人单位还必须对其进行为期三个月乃至半年的培训才能上岗。

1 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理念与思路

1.1 教学目标改革

高职类院校应具有鲜明的办学方向和特色,将“职”或“技”体现在自己的招牌上。培养目标是:造就一大批服务于生产、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与本科、研究生教学有很大差距,课程设置定位应该实践性、应用性,课程教学体系设计应强调工作能力。因此,在多个方面,要打破以前旧的观点。

计算机专业的《PowerBuilder》课程进行计算机课程改革,PowerBuilder是一个专业化的、面向对象的客户/服务器前台开发工具,主要讲授前台界面和后台数据库的挂接,数据统计处理和分析等内容。针对计算机专业的专业特点,应面向就业岗位,面向应用,以培养各个领域中计算机编程为目标。因此严格按照专业教学计划设计每个专业的《PowerBuilder》教学大纲,选择合适的教学案例。

1.2 教学方法改革-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就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驱动,以项目课程为载体,以服务专业人才培养为目标,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通过完成任务的过程,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和教学实践。

课堂教学中,应突出了“案例贯穿,精讲多练、注重启发”的特色,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课程案例,案例经过高度提炼,按照由循序渐进的指导思想,由简单到复杂,串起教学各个知识点。

项目教学法在《PowerBuilder》课程中主要采取五步方针原则:任务的提出→完成该任务所需的理论知识→完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独立或分组完成任务→又一新任务的提出。引进企业真实项目作为教学内容,采取小组讨论、协作学习的方式,通过“项目工程”或“工学交替”等,以任务来驱动学生的学习,通过完成项目任务,应用已有知识和掌握新知识,达到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服务于实践,以任务来形成技能训练体系。采用项目驱动方式实施,加强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1.3 创新能力培养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是要培养学生善于学习新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成为适应能力强,富有创造才能的专门人才。

从面向21世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出发,以培养创新精神和提高实践能力为目标,本课程与其他计算机课程尤其是编程类课程(例如:VB、VC++、JSP等)有许多共同点,所以改革和学习该课程就等于对其他计算机专业课程有了一个很好的铺垫和依托,可以更好的为学习其他课程做准备。同时也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潜能和积极性。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启发式教学、网络互动教学等进行拓展型创新能力训练。

1.4 注重实践性教学

对于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课程,传统的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比例是1:1,即理论和实践各占课程的一半,但通常学生都出现理论课堂上学过的知识,到实践时都忘记了,或者不知道如何将理论联系实践了。为了解决此类问题,特将该课程教学改为全部在机房授课,真正做到边讲边练。

1.5 多元课程设置

除了采用项目教学法进行课程讲授外,还采取课程设计和顶岗实习等方式加强课程学习。其中课程设计采用“实践一查漏一再实践”,即课程设计共为20学时。在课程设计20学时中有期中测试环节,教师查阅学生中间的纰漏点或不足之处,对学生实践内容进行各体改进后,再由学生继续实现,最后要求学生写出完整的课程设计报告。同时对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培养方案采用2.5+0.5的教学模式,会根据学生学习的第四学期安排学生进行为期二周深入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挂职训练。

1.6 课后网络互动多元辅导模式

计算机网络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为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提供了新的互动式网络教学。教师在基本保留传统课堂教学环境的前提下,创设多元化的软硬件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利用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通过人机交互方式去主动地发现、探索和思考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认知能力,即“双主”教学模式。在网络环境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利用计算机网络平台,借助实时互动BBS、QQ、MSN和E-MAIL等网络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之间进行讨论、研究、探索、解决问题,采用任务驱动,围绕问题、项目开展实践活动的方式来进行辅助教学。

1.7 考核模式改革

考试是一种有目的、有对象的考核和检测手段。传统的考核模式多数都采取笔试的形式。但就《PowerBuilder》课程而言,笔试形式只能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缺乏对实践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本课程主要是实践编程,所以改革该课程的考核模式,采用上机考核形式,采取A、B卷两种实践试题内容,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并且为了能更好的拓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还特增加附加题,以便让学生利用该课程所学知识充分与社会的需要接轨。

1.8 要求“双师型”教师

要想培养双证型学生,那首要问题就是要抓好“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我校高职学院特组织三个一百工程,即:努力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使教师既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积极组织、安排教师在寒、暑假到电脑公司、软件公司锻炼等。

实行“双师型”教师要求,改善学校师资结构,适应专业变化的要求,要淡化基础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的界限,逐步实现教师一专多能。

2 教学效果结论

经过两年两个学期的课程的改革,出见成效。从学生的考试成绩、课程设计效果、顶岗实习实践过程、双证通过率等中,都可以充分体现项目教学的成效。学生不仅掌握了《Power-Builder》课程的技术,学习能力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此外,通过协作学习,同学之间的友谊得到增强,通过自主学习,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教学最终达到了预期目标。

当然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探索和摸索的过程,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逐步改进和完善计算机专业其他课程的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以便更好的为高职学生能力培养、就业等提供更多等好的服务。

[1]丁琦,汪德宏.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职教论坛,2010,2.

[2]姚方元.单虹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计算机教育,2010.3.

[3]刘波.“算法设计与分析”教学探讨[J].高等理科教育,2004(4):78-80.

猜你喜欢
计算机专业课程设计计算机
计算机操作系统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促进计算机专业教学理念创新与实践研究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龙凤元素系列课程设计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基于Articulate Storyline的微课程设计与开发
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浅析
Fresnel衍射的计算机模拟演示
基于自动化系统的PLC课程设计
开放大学课程设计与资源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