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吕雯
2007年以来,在国家出版基金的资助下,一大批优秀成果陆续问世,国家出版基金在促进文化繁荣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日前,本刊记者采访了国家出版基金规划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基金办)主任李潞,请她介绍基金项目评审资助的有关情况。
记者:扶持精品是国家出版基金的工作内容,相关资助项目的申报立项工作已进行了两年。请您对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的整体水平作一评价。
李潞:国家出版基金究竟应重点资助哪些项目,出版单位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对于国家出版基金的设立,部分出版单位存在着“分钱分项目”的认识误区,意识不到国家出版基金担负着传承文化的历史使命。这主要表现在一些出版单位认为项目规模越大越划算,卷数、册数越多越有份量,申报项目时不仔细推敲项目内容、不注重项目价值,一味追求规模、外包装效果,拼凑痕迹明显,一大批由原始资料简单堆积的“丛书”、“大系”也就应运而生。如果这类项目获得国家出版基金的资助,必将会影响国家出版基金职责的承担、使命的履行。
针对这些问题,基金办在国家出版基金管理委员会的有力指导下,遵循基金委两次全会精神和《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管理办法》,精心制定了指导思想鲜明、目标任务明确、原则要求到位、操作性较强的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申报指南。2010年基金办还通过举办培训班学习贯彻基金委两次全会精神,特别是基金委主任柳斌杰同志两次重要讲话精神。培训班聘请了专家授课,深度解读申报指南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原则要求,深入浅出地解析国家出版基金所承载的体现国家意志、传承中华文明,惠及当代、传之久远的重大使命,使出版单位能够更准确地把握出版基金的职能定位。
在以前年度工作基础上,2010年的申报项目整体水平有了很大的飞跃。多数项目单位不仅关注规模体例,而且更加关注内容的文化积淀及学术研究的水准,资助项目质量明显提高。
记者:《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管理办法》明确了国家出版基金用于鼓励和支持优秀公益性出版项目的出版。请您为读者介绍一下国家出版基金在体现公益方面的做法。
李潞: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的应该是多中选好、好中选优、优中选精的项目,这已逐渐成为新闻出版界的共识。但同样是好的项目,同样堪称精品力作,由于学科分类不同,由于所处行业不同,他们在市场上占有的份额也不尽相同。国家出版基金更应侧重支持那些不能通过市场资源完全解决出版资金的优秀公益性出版物。特别对那些具有相当规模,代表现阶段思想政治、文学艺术、科学文化最高研究水准的出版项目;具有填补某一学科领域空白,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具有积极推动作用的出版项目;具有重要思想价值、科学价值或文学艺术价值,对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及时反映国内外新的科学文化成果有重大贡献的出版项目;具有很高史料价值,集学术之大成的出版项目等。对于这些文化价值高、但市场收益相对较低的项目,国家出版基金要重点扶持。
2010年获得资助的项目,其资助强度各有不同,这就充分反映了国家出版基金体现公益性的基本要求。
记者: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的确定离不开评审工作,而评审工作的原则是公开、公平、公正。请您为读者介绍一下这方面的做法。
李潞:为了贯彻落实新闻出版总署署长、国家出版基金管理委员会主任柳斌杰同志关于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评审工作必须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指示精神,在2010年资助项目评审工作中,基金办重点把握了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2010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评审会议会场
一是根据《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管理办法》认真制定项目评审办法、成本预算核定标准等文件,保障项目评审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二是在项目评审中严格执行专家回避制度,通过颁发专家荣誉证书,与专家签订公正评审责任书等方式,保障项目评审环节公平公正。三是坚持资助项目全过程封闭式评审,从专家遴选、项目分组,到项目初评、复评、终评各个阶段,每一个环节,都严禁信息外泄、严格评审纪律,保障专家在项目评审中独立行使权力。四是初评采取了专家“背对背”评审,复评、终评采取集体评议与不记名打分相结合的方式,使得每个项目都必须经过三道门槛,三批专家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式进行筛选,从而保证了资助项目的整体水平。
记者: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工作的实施、资助项目的管理与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请您为读者介绍一下这方面的做法。
李潞:在项目建设中,我们采取了有效措施,切实提高监管能力,确保了项目进展顺利、基金运行安全有效。
一是通过与项目承担单位签订《国家出版资助项目协议书》的方式动态约束项目建设全过程。为了保证项目保质按期完成,基金办、省一级主管单位、项目承担单位共同签订三方协议书。协议书规定项目承担单位须按申报计划安排项目进度,如因特殊情况需作适当调整的,应及时申请变更;项目承担单位还应切实落实专家评审意见;基金办根据协议所定的项目进度和年检情况分期分批拨付资助款,项目通过结项验收后,才能拨付尾款。
国家出版基金管理工作培训班会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