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脏乱差”小区的靓丽转身

2011-12-29 00:00:00龚节佑
当代党员 2011年11期


  三年前,这里污水横流、垃圾遍地,矛盾纠纷突出,盗窃现象时有发生,是黔江区“脏乱差”的典型。
  三年后,这里连续获得“重庆市和谐示范社区”等多项殊荣,成了黔江区的模范社区。
  是什么促成了它的靓丽转身?
  
  黔江“龙须沟”
  
  2007年,黔江区城南街道黑山社区。
  新任社区党委书记李政,踌躇满志地走马上任。可到辖区内的何家榜小区看了看,他从头到脚凉了个透——穿小区而过的南口河,已经成了一条黑河,成群苍蝇盘旋其上。
  在黔江,何家榜小区曾经大名鼎鼎——这是个拥有3000多居民的开放式小区,187幢建筑均为修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老式房屋,规划杂乱,配套设施不齐,小区长期管理乏力,随意排污、社区纠纷、治安案件等一系列矛盾也由此产生,严重影响了社区环境,何家榜也由此得一外号——黔江“龙须沟”。
  在整个黔江,这样的老式小区比比皆是;在重庆各地,类似的旧城管理问题也十分突出。
  难题当前,黔江“龙须沟”何去何从?
  
  软硬兼施
  
  几个月后,城南街道办事处会议室。
  “不能再这样下去了!”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李昆全,一巴掌拍得桌子震天响。
  干部们表情严肃,却又斗志昂扬。
  当年,在创建市级卫生城区和文明城区的过程中,黔江区要求各街道在全面提升城市卫生文明程度的前提下,打造一个示范社区。
  柿子要选软的捏。可城南街道却选了个“硬柿子”——将何家榜作为打造对象。
  “如果何家榜都管好了,其他旧城管理就不是问题了。”街道办事处城建科科长何海林说。
  一场旧城管理“翻身仗”打响了。
  在2007年剩下的几个月里,李昆全率领街道、社区干部深入何家榜,排查难点,找到了问题核心:保洁人员严重缺乏积极性。
  “我们干多干少工资都一样,当然积极性不高!”调研中,保洁员们满腹牢骚。
  “报酬上必须体现多劳多得!”李昆全得出结论。
  大家一合计,决定引入市场考核机制,在保洁员、协管员和社区干部中实行“个人承包、按劳取酬、多劳多得”的卫生绩效工资制。保洁员的工资区间在600元—1000元之间,差距就此拉开。
  随后,李政和同事们手拿皮尺,带领社区干部穿街过巷,丈量社区大街小巷,将所辖区域制作成网格图,对照落实保洁员、社区干部、街道干部责任区,量化考核。
  新办法一实施,就让保洁员安大香觉得浑身是劲。她的责任区在保洁难度最大的敬老院一带。由于工作勤勤恳恳,安大香每个月都出色地完成任务,不仅每个月都能拿到1000元的工资,还多次受到街道和区市政局表扬。
  可是,光靠保洁员努力,何家榜还是翻不了身。
  一个星期天,黑山社区居委会。
  讲台上,李政手拿讲义,正在讲课。
  讲台下,上百居民拿着纸笔,专心听讲。
  这是黑山社区开办的市民素质教育学校。2007年以来,在周末定期开课的市民素质教育学校,向居民教授“市民公德修养”之类的课程,提升居民素质。到目前,学校已经开课36次。
  课听得多了,居民们的公共意识渐渐提高——有的参加公德劝导队,在街面上劝导不文明行为;有的成了公益志愿者,自发为社区打扫卫生;还有的成了安全卫士,义务帮助社区防火防盗……
  在推动公共道德软建设的同时,黑山社区也实施了旧城管理硬措施。
  2009年的一天,何家榜居民老陈怒气冲冲地闯进居委会办公室。
  “凭什么曝我的光?”一进门,老陈就怒喝。
  原来,老陈在何家榜街边开了一个副食店。由于他没按规定在店门旁放置垃圾桶,顾客将副食包装袋到处乱扔。社区卫生劝导队员看到这一瑕疵,于是将老陈“请”上曝光台。
  见老陈心里堵得慌,社区干部倒上热茶,微笑着解释政策:“别人都爱护环境,你总不能落后吧?以前,何家榜‘脏乱差’出了名,你心里肯定也不好受。现在小区环境渐渐好了,我们大家脸上不都有光?”
  轻言细语之下,老陈心里的疙瘩渐渐解开。他按照要求落实了门前“三包”,名字也离开了曝光台。
  “这招‘绝’了点,但确实管用。”老陈说,“现在环境变好了,大家都受益!”
  
  靓丽转身
  
  今年3月,春阳明媚。
  吃过早饭,居民杨文学出门散步。行走在小区街道上,满目垃圾消失了,崭新的垃圾箱取而代之。道边,老旧建筑被粉刷一新,墙壁如此整洁,让孩子们再也舍不得乱涂乱画。曾经又黑又臭的南口河,如今变得清亮碧绿,明镜般的河面上,不时有三两只白鹭掠过。
  在突破了环境卫生、市民监督等难点后,城南街道加大投入,清理河道垃圾,增设垃圾箱和路灯,修建河堤护栏和硬化路,还安装了室外健身器材,鼓励居民加强庭院绿化、建设屋顶花园……
  “以前到处‘脏乱差’,没有几个人愿意出门!”杨文学在当地住了50多年,现在的变化让他喜出望外,“现在环境改变了,我天天都出去耍!”
  这个曾经租不出房子的小区,如今成了炙手可热的居住和工作地点——常住外来人口2500多人,占到当地居民的60%以上。2010年,何家榜个体、私营经济总量突破8000万元。
  在赢得这场“翻身仗”的过程中,城南街道以“社区管理服务市场化”、“社区管理服务监督规范化”、“社区管理服务齐抓共管”三项机制为载体,发动全体居民参与的“何家榜经验”,正在黔江普遍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