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警务改革的沙坪坝试验

2011-12-29 00:00:00陆睿
当代党员 2011年11期


  【困局】
  
  社会矛盾大都有个“累积—突发—扩展—变异—沉淀”的不断演进、循环放大的过程。很多群体性事件都是因为排查和预警机制不得力,才累积激化,酿成大事故。现阶段,不少地方政府,由于社会矛盾排查和预警机制不完善,社会管理长期处于“被动维稳”状态,很容易因为一点“小火星”就引发群体性事件。
  
  2010年9月15日凌晨,渝中区琵琶山某租赁房。
  “砰”的一声,房门被撞开,一群民警冲进房内——“9·10”入室盗窃团伙被一锅端掉!
  仅用五天时间,警方就破获这起盗窃大案,社区警务改革立了大功。
  
  新军亮相
  
  2008年的一个傍晚,沙坪坝街道中渡口社区。
  一间出租屋门前,社区流动人口协管员武琼抬手敲门。
  “你好,我是社区工作人员,来登记你的家庭情况。”
  “你又不是警察,我凭什么让你登记!”
  “砰”的一声,门被重重合上。
  武琼的微笑僵硬在脸上。
  这样的情景,在重庆众多社区上演。
  尴尬背后,透露出社区管理的一个普遍问题——作为服务部门,街道和社区没有执法权,也不能代表执法机关,因此在治安防范、流动人口管理等方面很“软”。
  这一“软”,社区便鱼龙混杂,治安纠纷、刑事案件此起彼伏。
  如何才能加强治安防控、提高辖区群众的安全感?
  市公安局决定推出一块新的试验田。
  2010年9月8日,试验田亮相——沙坪坝区新型社区警务模式启动。
  一支由300名社区警务文职人员组成的新军闪亮登场,她们都是高学历女性,上岗前接受了严格的业务和体能训练。
  这支新军的任务,就是配合民警开展工作,实现警务力量对社区的全覆盖。
  “出发!”沙坪坝区公安分局领导一声令下,300名警务文员赶赴各个社区。
  社区警务改革,徐徐铺开。
  
  警力入户
  
  初秋,中渡口社区办公室,居民代表大会正在召开。
  “这是董静,这是何君,她们是负责我们社区的警务文员。”社区干部说,“请大家多多支持她们!”
  刚成为社区党委委员的武琼带头鼓掌。
  董静和何君的脸“唰”地红了。
  “两个小妹妹,能干什么哟?”有人小声念叨。
  他们后来很快发现,“小妹妹”的能耐可大了!
  社区警务改革启动后,沙坪坝街道分来了三个警务文员:董静、何君和唐永虹。
  她们所要服务的,是常住人口近八万、流动人口超两万的十个社区。辖区内改制企业和学校众多,流动人口管理和治安防控任务繁重。
  “治安、消防、纠纷等问题,主要靠日常管理预防。”沙坪坝街道综治办副主任刘德明说,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建立和完善排查、预警机制,防止问题累积甚至激化。
  警务力量深入社区,正是建立这种机制的第一步。
  为提高警力使用效率,沙坪坝将全区152个社区划分为71个警务区,每个警务区配备一位民警、数名警务文员和治安协勤,由民警担任指挥。此外,警务区还配有两辆流动警务服务车,拥有较强的机动能力。
  这样的警务改革,不仅实现了警力入户,也提高了居民见警率。
  分好“责任田”,治安预警和调解机制开始发芽。
  
  主动防御
  
  这段时间,沙坪坝街道出现了很多“社区治安服务卡”。
  卡上印有社区民警、警务文员、社区干部和居民夜巡队队长的电话,还注明了各种“治安服务项目”:从夜归护送、矛盾调解到突发事件援助,一应俱全。
  小小服务卡,代表着社区治安防控的创新和变革。
  新型社区警务机制推行以来,警务文员天天走家串户,为社区提供全天候的咨询、调解等服务。
  有了警务文员的协助,民警能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案件侦办、矛盾调解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同时,区社区警务支队的142辆流动警务服务车也穿梭在街头巷尾,成为不断流动的社区警务服务平台。
  在这样的奔波中,一个警民联动的新型社区预警防控体系日臻成熟:通过警务人员每日走访、社区居民提供线索,对任何治安隐患随机发现、随机处理,实现了社区治安人人管。
  新机制很快显示出强大威力。
  2011年初,沙坪坝街道饮水村社区。
  两户邻居由于一点小事起了争执,竟然各自叫来20多个亲友,准备“武斗”。
  居民组长见状不妙,立即拿起电话。
  几分钟后,警务文员、民警和社区干部赶到现场。
  一触即发的“武斗”,就这样被“及时预警”化解了。
  至此,社区治安防控实现了从被动到主动的进化。
  
  共筑“天网”
  
  “这人的确很可疑。”沙坪坝药厂家属区大院,董静对唐永虹、何君说。
  2010年底的一天,她们接到一位老大娘的线报:药厂家属区一租房男形迹可疑。
  她们立即找上门去。
  将男子的身份证登记后,三人立即赶回派出所。
  一查,这人的确有来头——他是一个吸毒人员,曾被多次处理。
  派出所领导立即派出民警蹲点,发现该男子正在贩卖毒品,于是当即进行抓捕。
  2010年9月,新型社区警务机制启动头十天,民警和警务文员就接连破获四起盗窃案,其中包括流窜多地作案的“9·10”系列入室盗窃案。随后威力越来越猛——2011年上半年,沙坪坝街道各类治安案件发案率同比下降30%。
  在全区,以社区民警和警务文员为主力军,依托流动警务服务车平台,一个集服务、巡逻、预警、调解、防控等于一体的新型社区警务体系,组成了一张护佑平安的“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