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庆造”花名册上,交通工具历来声名显赫。
地上跑的,有摩托车、汽车,不论国内国外;水里游的,有轮船、游艇,不论内河远洋。
独缺天上飞的。
6月13日,在市政府第102次常务会议上,市长黄奇帆说:“要以建设空中应急救援基地为契机,在远郊区县布局低空机场,发展低空飞行产业。”
逐鹿低空飞行产业之战,就这样拉开大幕。
“抢占先机”
2010年5月,华渝电气仪表总厂露了一回脸。
“湖北一家通用航空飞机制造商送来订单,购买了我们研制的自动控制装置。”华渝设计室主任徐卫庆说,“这仅是热了一下身。”
华渝更大的“野心”在哪?
“我们正在研制直升机航测平台,此系统一套售价就会超过100万元。”徐卫庆眼神亮了起来,“直升机导航系统也快被我们攻克了。”
不仅仅是华渝,一大批渝企早已按捺不住。
“我们正研发直升机齿轮。”重庆齿轮箱有限责任公司宣传部部长刘荣进说,“运载火箭齿轮箱就是我们造的,直升机齿轮箱与之相比,是小菜一碟。”
“飞机的仪器仪表与汽车的仪器仪表原理相同。”四联集团总工程师张军说,“只需按有关参数加以改进,生产飞机仪器仪表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
渝企们想干嘛?“希望分一杯通用航空的羹。”徐卫庆说。
2009年12月,中国民用航空局颁布《关于加快通用航空发展的措施》。这一政策让重庆开始浮想联翩。
“低空管制政策致使中国航空产业发展形成畸形倒三角。”中国公务航空集团总裁廖学锋说,通用航空占据美国航空产业80%的份额,而中国通用航空几乎为零。
所谓通用航空,是指除军事、警务、公共航空之外的低空交通运输,能干的事,从旅游、训练、勘探、喷洒直到医疗、救灾、探测等。
这是一个遍地是金的产业。“有人估算低空经济的发展空间有四万亿元,其实40万亿元都不止。”中国直升飞机发展协会会长徐昌东说。
民航局《措施》的颁布,意味着低空领域即将开放。
一步先,步步先。
从没造过飞机的重庆,要想逐鹿低空,必须抢占先机。
抢占先机,须从小做起——母鸡跟着鸡群走,这是一条定律,要想引进整机,须先培养配套产业。
配套之战,于2009年底打响。
“三军夺帅”
2010年11月14日,一纸文件点燃地方政府的低空梦。
这一天,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布《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排定了中国低空空域的开放时间表。
通用航空产业,一夜火遍大江南北。
没造过飞机的重庆,如何杀出重围抢羹?
市委、市政府论证后得出结论:先夺帅——引进直升机整机。就像汽摩产业,正是因为整车厂的存在,才形成了庞大的产业体系。
夺帅之战,重庆将目光锁定中航工业集团。“中航是国内航空技术最强的世界500强企业。”市经信委副主任杨健说。
紧盯中航的城市有十几个,重庆如何脱颖而出?
“重庆已具备生产直升机零部件的条件,可与中航在直升机零部件上展开深入合作,生产直升机整机。”黄奇帆邀请中航入渝。
配套先行之战,让天平倾向重庆。
2010年12月27日,中航与重庆签约,决定斥资300亿元,投建航空器、集成电路等一批重大项目。
中航入渝引发了另一颗“种子”的诞生。
2011年1月25日,由重庆机电、渝富等五家公司出资组建的重庆直升机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诞生,正式拉开重庆进军通用航空的大幕。
此公司联手中航,重庆便有了引进整机的合资合作平台。
如何引进整机?
重庆盯上了美中投资基金主席、中国直升飞机发展协会会长徐昌东——年初,该基金同美国垂直航空技术公司签署协议,获得了“蜂鸟”系列直升机在亚太地区的独家制造权。
先行一步的重庆,以“中航+重庆直升机产业投资公司”的组合配套能力,打动了徐昌东。“我希望帮重庆构建一个低空经济航空产业园。”徐昌东说。
“今年内,12架大名鼎鼎的‘蜂鸟’直升机将在重庆诞生。”两江新区管委会经济发展局局长李光说。
“纸上谈兵”
一个“蜂鸟”还远远不够。
重庆低空之梦很大,不是一个“蜂鸟”就能承载。
1月初,市政府发布“十二五”规划纲要,掀开了低空之梦的面纱:打造以直升机制造为核心的通用航空产业基地,推动我市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
梦想很华丽,但若无国家相助,很可能化为泡影。
重庆选择了曲径通幽,将“在重庆布局直升机生产,建设国家直升机生产基地”写入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
理由有三:一是地缘优势,重庆是典型山区结构,非常适合低空航空器使用;二是硬件优势,重庆装备制造业发达;三是平衡布局,现有直升机产业都分布在东部,重庆发展直升机产业可平衡布局,加速成渝经济区的崛起。
3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重庆“建设国家直升机生产基地”由此上升为国家战略。
“这标志着重庆直升机的产业地位已经确立。”杨健说。
两江新区管委会随即向全球发布消息:打造占地五平方公里的直升机及航空产业园。
美国海明堡直升机、美国贝尔直升机、法国欧直等顶级企业应声寻来。
“母鸡”入渝,引得“小鸡”群动。
直升机引擎制造商霍尼韦尔悄然入渝。“霍尼韦尔将在重庆寻找合作伙伴,生产直升机引擎。”霍尼韦尔(中国)有限公司产品销售经理周秀杨说。
笔记本电脑的“母鸡带小鸡”效应已经显现在直升机项目上,一个产值500亿元的航空产业园开始在重庆强势起飞。
“群芳争艳”
“大足要‘造飞机’。”2010年5月20日,在“2010中国(重庆)通用航空产业发展论坛”上,大足县长周波语惊四座。
台下,坐着西科斯基、德士隆等国际知名航空器公司的高层代表。
以“小五金”和旅游闻名的大足,工业制造基础与渝西其他区县相比,也只算中流。这样一个既没装备制造业基础,更没动力机械制造传承的县,怎会异想天开造飞机?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周波所说的“造飞机”,其实是想建航空城。“将原有军用机场改建为军民两用机场,便可打造集会展、旅游、培训、维护等为一体的通用航空城。”周波描绘着蓝图。
做着此梦的,重庆还有好几个区县。
一年前,这个梦还真像个梦,让人心里没底。但这个梦在重庆成为“国家直升机生产基地”后,一下变得真实起来。
有了整机之后,基础设施跟上,整个通用航空产业链才能完整。“充分利用国家在航空领域开放低空领域的政策,在全市远郊区县布局一批低空机场。”市长黄奇帆说。
布局低空机场,正是为发展直升机产业提供配套设施。这些机场建成后,便可引进维修、培训、展览等项目,形成一条龙产业链。
拥有军用机场的梁平县成为先行者。借助现有的站场、空中指挥、跑道等基础设施条件,将梁平机场打造成集零部件生产、会展、旅游、培训、维护等为一体的直升机试飞场。梁平县政府向全球发出邀请。
美国龙腾国际公司应声入渝,将在梁平投建一个集直升机制造、维修、培训、展览为一体的工业园区。
享邑西南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也来到梁平。“我们将配套打造飞行员俱乐部,到时购买飞机的顾客,在这里就能拿到驾照。”其董事长郭超说。
从永川到涪陵,从万州到黔江,一个个低空机场将陆续绽放,重庆通用航空产业链正日渐丰满。
五年后,重庆的天空将“风起云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