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环境保护 促进新农村建设

2011-12-29 00:00:00赵清山于建张伟
新农民 2011年3期


  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方针作为建设目标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在广大农村轰轰烈烈的开展,它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新的内涵。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一、农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从某种意义上说,资源环境是人类农业经济活动的物质基础,农业生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人类在农业开发的过程中必须遵从客观规律,不能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工业化以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农业的集约化程度越来越高,通过推行石油化、机械化、规模化生产和经营,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大大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但同时也引发出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森林锐减,草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加剧,土壤地力下降,植物病虫害增加,自然灾害频繁等。
  二、当前农村环境形势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
  随着农村经济的长足发展,农民的居住环境有所改观,但农村环境形势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存在明显差距。主要表现如下。
  1.乡镇、村办工业对农村生态环境的破坏
  农村水体污染表现尤为突出,有些村庄是工业污水、农业污水和生活污水“三污合流”未经处理的废水直接污染饮用水源和用于农田灌溉,严重威胁着村民身体健康和农作物安全。
  2.农业生产中尿素和碳氨过量使用
  使水体氮含量增加,富营养化严重,另一方面,土地对化肥的依赖越来越大,造成土壤板结、肥力下降。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也对植物、土壤的残留影响很大,尤其是剧毒农药和生产激素不但破坏了农产品品质,使农产品残留问题突出,而且在大气、土壤、水体间残留短期内难以消减。
  3.日常生活对农村环境的影响日益严重
  长期以来村镇建设无规划,道路缺少硬化、畜禽散养、农家肥和废弃物乱堆乱放、人畜居住混杂、生产生活废水随意排放等问题依然普遍。含有塑料包装的食品、生活用品在农村已经十分普遍,垃圾中的难降解有机物质迅速增加,由于利用率极低,除城镇设有简易垃圾填埋场进行简单填埋处理外,很多村庄的垃圾随意堆放公路旁、沟渠边、房前屋后。垃圾长期露天堆放既影响村容村貌,也容易产生有害气体污染大气,以及垃圾在腐败过程中经渗透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
  4.落后的能源利用方式
  能源利用主要依然是薪材和煤炭,液化气、沼气、电气等清洁能源利用率不高。这样既浪费木材,破坏植被,也很容易引起呼吸道疾病,威胁群众身体健康。同时,随意焚烧秸秆、稻草等农作物现象屡禁不止,“村村点火,处处冒烟”,很好的农作物资源就这样付之一举,丝毫没有充分利用,相反却污染环境,造成事故。
  三、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对策和措施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对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当前加强农村的环境保护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加强环境宣传力度,提升全民环境保护意识
  环境保护工作是一项功在千秋、造福子孙的事业,各项环保法律、法规得以贯彻实施的前提就是懂法、知法。因此,要不断加大环保法治宣传力度。既要增强企业法人和普通民众的环保意识,又要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这是强化环保工作至关重要的前提条件。
  2.严格环境执法,加大环境治理力度
  在促进农村经济新一轮增长中,必须加大乡村工业污染防治力度,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的环境准入制度,坚持环保第一审批权制度,严把项目审批关,认真落实环保法律法规,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禁止高耗能、重污染、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上马,杜绝污染向农村转移。同时,加大对种养植业污染、生活污染、秸秆焚烧污染和化肥、农药、农膜等面源污染的防治力度,促进农村生态环境的综合整治。要真正落实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切实担负起改善本辖区环境质量的职责,把环境保护作为党委、政府的一项重要的工作。进一步完善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群众广泛参与、环保部门统一监管的体系。
  3.调整产业、能源结构,走生态农业发展道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以发展生态农业为主线,在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结合点上做活文章,加快农业科技进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要以发展无公害、绿色农产品、有机食品和开展农业标准化建设为载体,壮大特色产业。要加快发展循环农业,以资源循环利用为重点,大力开发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农业技术,推广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相关产业链接技术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鼓励农民变“三废”(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生活垃圾和废水)为“三料”(肥料、饲料、燃料),改变家庭畜禽散养方式,推广“畜——沼——田”等能源及废弃物综合利用循环模式,大力发展农村沼气,把农业生产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4.有效控制农业点、面污染源,节约、保护农村水资源
  控制点、面污染源是保护和改善农村水环境的切入点。控制农业面污染源,首先要提高农民对滥施化肥、农药危害性的认识;其次要发展农业科技,推广高效、低残留化肥、农药的使用,实行农业病虫害综合防治,调整农药、化肥使用结构,减少使用量;三要进一步加强对化肥、农药流通使用的监管,建立防治农药、化肥环境污染的监督管理体系和监测网络,对不合理使用农药、化肥造成的污染进行防治。要加快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发展集中供水,提倡饮用水和其他生活用水分质供水。要统筹兼顾水资源的管理和开发,合理控制地下水的开采。大力倡导节水农业和节水工业,积极实行循环用水,提高用水效率。加强对农村水污染的保护力度,严格控制企业废水超标排放,督促企业搞好污水治理。建议水利、农业、环保部门要加强农村水质监测,大力推行灌溉污水处理技术。
  总之,新农村建设必须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必须采取有效的对策,才能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实现农村和谐,早日实现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