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在水利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2011-12-29 00:00:00高秀玲
新农民 2011年3期


  [摘要] 水和土是人类必不可少的生存条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唯一途径是水利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对调兵山市水土保持在水利可持续发展的作用进行分析,阐述调兵山市水土流失现状和水土流失危害,以及水土保持在水利工作中的作用。
  [关键词] 水土保持;可持续发展;水利
  一、水土保持在水利工作的必要性
  水和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无可替代的宝贵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水是生命之源,土是生存之本,水和土是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不可替代的基础资源。减少其水旱风沙灾害,留住水土,使其充分发挥其有利因素,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由于生产建设项目的增多,水土流失不断加剧,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灾害,水土流失破坏土壤结构,降低植被质量,影响流域对径流的调蓄能力,直接给人民的生活带来灾害,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已成为主要的环境问题。水利的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而水土保持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业。调兵山市是一个水资源比较贫乏的地区,由于地下开采的原因,使地下水位不断下降,水成了调兵山市的主要问题,调兵山市是辽宁省缺水严重的城市之一,目前调兵山市在水资源的利用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第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时空分布不均匀,利用粗放,人均水资源量300m3,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7,仅为全省的1/3。目前调兵山市的总供水量已不能满足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与此同时,调兵山的水资源利用大多是粗放型,不注重节水,浪费严重。特别是经过多年的地下开采,已造成地下水位严重下降,吃水已成了困难,到本世纪中叶,随着人口的增多和开发建设项目的增多,对水的需求将进一步提高,供需矛盾将更为突出。第二,洪涝、干旱灾害十分频繁,几乎每年都发生,加之水利工程及城市、乡村的防洪标准普遍偏低,灾害损失十分严重。干旱灾害也经常发生,今后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一次灾害的直接损失将不断加大。第三,耕地中有效灌溉面积少,灌溉技术落后,管理粗放,水的利用率较低。第四,调兵山市现有水利工程有相当一部分工程质量不高,设计标准偏低,一些水利工程设施老化失修严重,大中型灌区工程配套不齐,致使工程效益衰减,有的工程甚至报废。针对上述情况,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势在必行。
  二、调兵山市水土流失现状
  调兵山市水土流失面积3559hm2,占区域总面积的13.5%。轻度侵蚀面积1262hm2,占水土流失面积35.5%;中度侵蚀面积1570hm2,占水土流失面积44.1%;强度侵蚀面积727h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20.4%;侵蚀方式以水力侵蚀为主,水土流失破坏了土壤结构,使土壤涵养水源的能力大大下降。调兵山市土壤平均侵蚀模数为2000 t/(km2·a),年均土壤侵蚀量3.89万t。
  三、水土流失的原因
  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两大因素,即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包括:①地形因素:地形波状起伏,降雨产流快;②气象因素:降雨集中,地表径流量大,易产生冲沟,同时频繁的冻融交替过程,使冻胀裂隙发育;③土壤因素:土质疏松,抗侵蚀能力差。人为因素包括:①不合理的垦荒造成水土流失;②工程措施少造成水土流失;③不合理的采石、采砂、开矿造成水土流失。
  四、水土流失对水利的危害
  1.枯水季节水量减少,容易发生涝灾
  水土流失的首要后果是使枯水季节水量减少,严重的是水源枯竭,河道断流,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使土壤蓄水量减少。土壤颗粒间的空隙占土壤总体积的30%~50%,空隙是水份存在的空间,是涵养水源的关键,由于土壤随水而去,贮水空间就随之丧失,土壤的蓄水量也因此减少,从水文角度讲,增强了径流的年内变化,使洪水季节水更多,枯水季节水更少。第二,水土流失使得梯田、水塘、水凼、水库、湖泊、河道等发生淤积,蓄水容积减小,蓄水量也相应减少,也同样使汛期水更多,枯季水更少。因此,水土流失容易造成涝灾。
  2.增加地表径流,加剧洪水泛滥
  水土流失使枯水季节水量减少,但在洪水季节恰恰相反。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植被大部分遭到了破坏,同时,山区更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当暴雨发生时,由于地面坡度大,植被不够,坡面截流能力较差,土壤表层涵水能力低,使得降雨强度远远大于土壤入渗速度,雨水来不及入渗,迅速大量产流,瞬时形成山洪,洪水过程与暴雨过程相似,陡涨陡落,历时短暂,凶猛的洪水夹杂泥沙倾泻而下,使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严重损失。
  3.造成河库淤塞,降低水利工程的效益
  由于表层土壤裸露,在水力的侵蚀下,大量泥沙随地表径流流向塘库、江河,一方面淤积的泥沙减少了库容,削弱了水库的防洪能力,减少水库的使用寿命,严重时易造成漫坝、垮坝等灾害,另一方面造成沟渠江河河床拾高,严重影响行洪能力,致使洪水宣泄不畅,水位上涨,因此经常出现10年一遇的流量20年一遇的水位现象。
  4.容易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由于植被破坏、径流改变,土壤乃至地质结构受到影响,一遇暴雨,极易形成山体滑坡和泥石流,造成山洪灾害。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除了冲毁房屋、道路、电力通讯等设施外,也将破坏农田、水塘、水凼、水库等水利设施,严重的还会影响航运,使河道断流。
  5.水环境质量下降
  由于洪水增大,发生次数增加,表层土壤以泥沙形式进入水体,水体中含沙量增加,增加了水的浊度。同时,流失的土壤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及残存的农药、肥料等物质,这些物质随土壤一起进入水体,使水体的面源污染加大。水土流失越严重,进入水体的污染物就越多,水污染越严重;如前所述,水土流失使水库、湖泊、河道等发生淤积,同时,枯水季节水量减少,因此,造成水体的稀释自净能力下降,水环境容量减少,水污染速度加快。
  6.地面沉陷,地下水位下降
  调兵山市是一座以煤炭为主的工业城市,由于地下开采,造成地面沉陷,原有的耕地变成沼泽地,到目前为止,铁煤集团开采共造成土地沉陷8797亩,形成大小不一的沉坑,使耕地不断减少。铁煤集团共有矸石山14座,占地面积1151253m2,每年排矸量为327.71万m3,现有矸石总量2907.32万m3,如果按矿区水土保持资料提供数据推算,每立方米矿渣流失量一般在9.5~15%,取其中值12%计算,累计流失量约为348.88万m3,属于重点治理区。
  五、水土保持在水利中的作用
  水土流失危害十分严重,影响水资源的利用,在某种程度上讲,是中国的头号环境问题。遏制水土流失,实施水土保持,是当前唯一选择,尤其是在一些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水土保持是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综合科学技术。具体说来,水土保持在水利中的作用主要有:
  (1)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水土保持可以维持或增加土壤的入渗量,一些工程水土保持措施(如梯田、水凼、水库等)还可以拦蓄径流,一方面在汛期可以削减洪峰,提高防洪能力,另一方面,在枯水季节可以补充径流,减少径流的年际变化。来源:考试大
  (2)水土保持可以减少水土流失量,很多水土保持设施(如水平梯田、小山塘、排灌沟渠等)还可以拦泥拽沙,增加塘库蓄水,提高水利工程的效益,减少水库、湖泊、河道等的淤积,延长水库的使用寿命。
  (3)水土保持可以减少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从而也降低了滑坡、泥石流对水利工程损坏率。
  (4)水土保持可以提高水环境的质量。
  (5)水土保持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改善生态环境。
  五、结论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坚持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的必由之路,水利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行业,其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水土流失对水利的危害十分严重,水土保持是水利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土保持在水利可持续发展中作用巨大。
  参考文献
  [1]孙富行. 资源水利与水资源可持续发展[J].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2000,19(4):4~7
  [2]王娟,赵琳琳,赵国艳.浅谈水土保持在水利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0,16(6):670~671
  [3]张红,李明会.浅论水土保持在水利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J].水利天地,2010(5):19~20
  [4]袁子鑫,张文秀,仲梁.浅析在水利可持续发展中水土保持的作用[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0(12):162